论文投稿百科

姜夔研究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2:18:36

姜夔研究综述论文

“以诗为词”是词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其影响几乎贯穿整个词史。姜夔作为两宋词坛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对词体的认知以及词的创作,都与“以诗为词”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姜词成就以及风格的分析,离不开对其“以诗为词”的探讨。本文在对“以诗为词”这一命题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探讨后,结合文本及相关材料,论述姜夔词如何“以诗为词”,包括姜夔词的“诗化”和姜词如何在“诗化”的同时不失词的本色,并在此基础上衡估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意义。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生成过程。本文认为,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士大夫对词体的批判意识与词体的原生特性之间的矛盾成为“以诗为词”的推动力。而“以诗为词”其实是一种词体改革运动,其理论主张是诗词本一律,共为心声;改革的直接对象是词体从俗之弊;革新本质在于文体功能与创作目的的变迁,即由娱乐到心声。再次讨论唐宋词“以诗为词”的四种形态。最后论述宋代词论中“破体”与“辨体”两种观点的争论与合流,以及在此背景下展开创作的姜夔其人的词体观。第二章结合姜夔词作,论述姜夔“以诗为词”的内涵。白石词“陶写性情”,言说心声,以词传达其雅士生活中的深情、雅志,这是其“以诗为词”之诗心。而又因姜夔知音晓律,从而能够突破歌词创作的音乐束缚,在词作中建立广阔的时空结构,融入悠然深邃、不能转指的寄托之意,并善用“本色语”,从而保持了词体之特美。最后,对白石“以江西诗法入词”这一命题进行辨析,提出姜夔与江西诗派之间的嬗递,不在于“诗法”,而是一种受理学影响的诗文化心理。第三章在前文基础上,考察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影响。通过姜夔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对比,辨明苏轼为其后词人“以诗为词”之源,而姜夔是最重要之分流。而通过考察清代词论中的姜词批评,会发现姜夔“以诗为词”对于清词中兴以及晚清词学集大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要原创还是复制粘贴?

随着新课程 教育 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 [5]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梁龙芳.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 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 文化 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朱智贤 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4] (美)库利(Coodley,.)着,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华夏出版社, 1989 [15]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猜你喜欢: 1.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4.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姜夔论文研究

姜夔 从他的经历 他的生活 以及他的作词风格谈

《姜夔的清冷与刚健》:可写姜夔词的特色《姜夔在格律词派中的地位和影响》:可写传承方面的内容《姜夔〈词说〉对后世的影响》:写其诗论《姜夔的审美理想》:从美学的角度探究其审美趣味 我早已经是外行了,胡列了几个,希望能抛砖引玉。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合肥情事: 白石生平有一段情事,铭心而刻骨,常于其文字中露出鳞爪,而总是语焉不详。半个世纪前,夏承焘先生细细寻绎勾沉,终于使这段情缘较为完整地浮出水面。大致的情况是,姜白石早年曾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从此与其中一位结下不解之缘,却因白石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姜白石诗中提及此一情事的,只有《送范伯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据夏承焘先生的研究,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先生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成年后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来往湘、鄂等地。30多岁时,在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萧氏很赏识姜夔的文才,便把侄女嫁给了他。随后姜夔依萧德藻寓居湖州(今属浙江),卜居弁山白石洞下。经萧德藻介绍,姜夔袖诗谒见杨万里,杨称其“于文无所不工”,并介绍他拜会范成大。姜夔自此同一些名重一时的诗人结成翰墨交谊,不断往来于湖州、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绍熙二年(1191),他冒雪赴苏州石湖别墅访范成大,应约写成《暗香》、《疏影》两首传世名作。40岁左右与世家贵胄张□结识交好。此后他长期寓居杭州,浪游浙东、无锡诸处,主要依靠张□资助。姜夔后来回忆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姜夔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怀有用世之志,但困踬场屋,不能一展其才。曾于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未得重视。其后两年,又上《圣宋铙歌鼓吹》,获诏免解参加礼部进士考试,未中。嘉泰年间辛弃疾被当局起用筹措北伐,姜夔写词表示激励,两个唱酬甚欢,姜夔词作深得辛氏赞赏。姜夔虽文名籍籍,却终身沉沦,晚年朋辈凋零,生活益加凄苦,死后竟不能殡殓,赖有友人张罗,才把他葬于钱塘门外。姜夔生活在宋金对峙、南北妥协时期。南宋王朝忘怀国耻,一味歌舞湖山。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姜夔一生过着湖海漂零、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既未沦入底层,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也缺乏奋力匡时济世的雄心,于是不免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中消磨年华,因而他的创作视野较狭。不过,姜夔布衣终身,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陈郁《藏一话腴》)。他的作品不傍他人门户的气韵,当和这种身世个性和修养有关。姜夔词有的咏叹时事,如〔扬州慢〕反映金兵侵扰后江淮一带的荒凉,〔永遇乐〕“云隔迷楼”激励爱国志士澄清中原;有的作品感念旧游、描写旅况,如〔玲珑四犯〕、〔探春慢〕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襟怀落寞、身世凄苦;有的作品眷怀恋人,如〔长亭怨慢〕、〔踏莎行〕,写得执著庄重,一往情深;有的作品托物寄情,如《暗香》、《疏影》。这两首咏梅词托喻君国,感叹今昔,时而旧日豪情一气流走,时而对梅忆旧情意深长。张惠言认为这二首词“以二帝之愤发之”。姜夔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偏安、中原残破的时代课题,但这类作品不太多。其余多是吟咏湖山、感喟身世、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之作。前人对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甚高,誉为“如盛唐之有李杜”(陈锐《□碧斋词话》),“文中之有昌黎(韩愈)”(《词林纪事》引许昂霄语),“词中之圣”(《七家词选》),或有偏爱之处。张炎用“清空”二字概括白石词格,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姜夔词风神潇洒,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他有17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研究宋代词乐的珍贵资料。郭□《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练,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和清代浙派词人推崇。姜夔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又承受唐诗的影响而自出机杼,杨万里把他比为晚唐陆龟蒙,称其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直斋书录解题》引)。白石诗或写跋涉川陆的奇险经历,如古体《昔游》;或写边疆民族的风俗习尚,如《契丹歌》,笔墨浑朴,章法开阖顿宕,写景状物较有气魄。七言绝句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湖上寓居杂咏》等,吟咏漂泊生活,描摹湖山胜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隽,韵格浏亮婉转,很有诗情画意。但其诗名为词名所掩。姜夔工于诗,所作《白石道人诗说》汲取前人的经验,又含有自己的创作体会。其中也讲“诗法”、“活法”,但更强调“吟咏情性”、“自然高妙”、“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等,虽承受江西诗论的影响,却能超出江西诗论。此书篇幅不长,但能集中讲述诗的理论和技巧,于一般诗话外独树一帜,颇受后人称许和重视。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四部丛刊》本,《白石诗说》(《白石道人诗说》)附刻集后。《续书谱》有《丛书集成》本、《绛帖平》有《四库全书》本。今人夏承焘有校辑《白石诗词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集中存诗180余首,词80多首。姜 夔 与 南 宋 文 化◎ 赵晓岚本文是古代文学与文艺学、文化学的综合研究,由个案推及时代,是微观推及宏观的论析。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编,共七章,四十万字。上编论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与学术成因。第一章分别从姜夔的诗论、书论、乐论以及词作观来探讨姜夔的文艺思想。文中指出姜夔诗论的文学背景,论述其中出入于江西诗派的轨迹,尤重在其讲法而又不为法拘的创新精神以及对自然高妙的追求,就气象、体面、血脉、韵度与涵养,论其对诗的要素与诗人之要求的思想,又从"四种高妙"说论其诗歌意境论,姜夔诗论中尚有体性与源流论和创作论,文中皆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姜夔书论的最大特点是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续书谱》对魏晋风度的向往与对唐人平正之失的批判亦与其诗论的取向一致,都重在发扬个性、归于自然,而其对书法审美价值的肯定和强调在书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乐论则集中表现了姜夔重中和之美的儒家礼乐观,文中对其"和"的思想作了时代与文化背景的分析,且结合其创作实践证其对"和"的追求。姜夔虽没有词论留下,但前人多以其诗论作词论,本文亦从此角度作了一番"无中生有"的探视,此外,对其追求高雅格调及对倚声填词的突破也有论析。第二章分别从南宋文化环境的雅化趋势、宋学的特点与精神、白石文艺观的宋学影响、白石与朱熹文艺思想的对照等方面,探讨其文艺思想的文化背景及学术成因,文中注意到雅文化对姜夔创作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宋学的融铸佛老、疑古精神、心性修养在姜夔文艺思想中的印迹。因姜夔曾受知于朱熹,文中分析了姜夔文艺思想上的涵养、为学、气象、观世与观人、诗教观、复古与尚雅、自然与平淡、主虚静、求平淡诸说所受到的朱学之影响。中编主要论述姜夔的文艺创作。第三章论姜夔的词,在内容方面,分析其爱国词、抒怀词、恋情词、咏物词的独特面貌,对过去评论中无视其词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发覆之见;对其词中的身世之感、不遇之叹、奔走江湖却又守贫守节,对其恋情词的缘起和词人的无奈,均作了"同情之了解",并肯定其意义;对其咏物词的政治寄托和感情寄托均有发掘。在艺术方面,从姜夔词继承与革新以及后人对姜夔词的接受,论述了姜夔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尤其从宋词的"变"与"通"肯定了姜夔词在豪放、婉约之外别树一帜的贡献,并从艺术心灵的角度分析了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貌。第四章论姜夔的诗,确定其诗歌分期,分别从内容上论其关怀现实之作、言志不遇之作、江湖之作及酬赠之作,结合其诗论思想,较全面地分析了姜夔诗的艺术渊源与特点。第五章论姜夔的音乐创作,文章首次从雅乐创作和俗乐《歌曲》两方面综合研究姜夔音乐作品的特点,尤其从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歌曲》以及文学界尚少人问津的《铙歌》与《越九歌》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下编论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定位。第六章探讨南宋的政治文化和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姜夔的关系。文中提出宋代文化可作北、南之分的观点,此在学术界为原创性见解,文中作了深入论证,并指出正是南宋独特的政治文化影响了姜夔的人生道路。第七章论江湖文化与姜夔的人格精神,由江湖诗派而提出"江湖文化" 的新概念,并视为南宋文化的一个新品种,文中描述了从先秦到北宋关于江湖、隐逸与"中隐"的发展,分析了南宋江湖文化的成因及特点,在对比之中强调了姜夔独立不羁、清高不屈的人格精神;同时,就姜夔"晋宋人物"的含义、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主流文化及"文化人格"提出了新的看法。结语部分谈姜夔人生矛盾与生活道路给予我们的历史启迪,认为姜夔以其独特的经历,开创了有异于中国传统士大夫"仕"、"隐"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并以其富有魅力的人格精神,成为了士大夫的人生典范。知识链接: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江西波阳)人。终生布衣,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精通音律,工诗、词尤有名。有词中之圣王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其词内容丰富,有咏叹时事,咏物寄情等,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黄 丹 编写)

姜夔合肥情事词论文答辩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姜夔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查阅资料后得知,原来姜夔有一段合肥赤阑桥情事,大致的情况是姜夔早年曾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从此与其中一位结下不解之缘,却因白石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 这两句直译就是“范兄你回到合肥赤阑桥时,想必已是秋半,桥畔的疏疏杨柳像是在迎接着你,在那簌簌西风中来回地飘荡”这一句既包含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又暗含了人生易老、青春难再以及对昔日红颜的深深怀念之情。

导读:这首词是作者写自己客居长沙时登高所见。上阕依次写来,色彩纷呈,极富兴趣。下阕开头“南去北来何事”紧承上阕游览,而引发出以下“伤心”。“朱户”、“金盘”又接“空叹”,流露备受压抑的忿懑,全篇以伤春作结,使人嗟叹伤感。

一萼红 姜夔

丙午人日,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诏,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粘鸡,金盘簇燕,宽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 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译文】

丙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长沙观政堂。堂下有一个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墙。生长着卢橘和青竹,一条小径曲折幽篁。穿过小径南行,有官府种的几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浅红,有的微显白色,开放得美丽动人。走在长满苍苔的小石间,顿时兴趣大发,我于是立即决定登古老的定王台,又横渡流湘江,登上岳麓山,站在高处望见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绕。不禁悲从心起,我醉吟成此词。一片官府的梅树林,倚傍着古老的城墙。花苞刚刚露出,尚无法摘下。池塘上的冰凝固如胶,墙角的积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轻云浮荡,意气沉沉。我们曾共同拄着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间小道漫步,一路上笑声不断,惊起了睡在沙滩上的鸥鹭鸳鸯。我们这些流连于山间的老人,有心去问候故王的台榭回廊。我究竟为什么要四处飘泊?就像眼前的湘云楚水,不住地向远方流荡?我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迷茫,令我生出无限感伤。眼见人家的大门上贴了金鸡的图样,春盘中把应节的玉燕盛上,人们都正在团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可我却漂泊在外,只能为时光不再而独自伤心。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与恋人相聚幽会的幸福时光。可以想象到那里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丝飘扬,一派新鲜的春色盎然。可等我骑马返回的时候,想与她再见面,只怕春天已过,一切一去不会回头。

【注释】

①人日:旧称夏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杜甫《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②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使,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

③卢桔:金桔。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此桔生时青卢色,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桔、卢桔之名。”并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桔,误矣。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卢桔夏熟,枇杷橪柿,’以二物并列,则非一物明矣。”

④屐:木鞋,底有二齿,以行泥地。引申为鞋的泛称。

⑤乱:横渡。《诗·大雅·公刘》:“涉谓为乱。”疏:“水以流不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书·禹贡》:“乱于河。”孔传:“绝流曰乱。”

⑥山:一名岳麓山,在长沙城西,下临湘江。

⑦与:舒缓貌,见姜夔《杏花天影》注。

⑧野老:村野老人。此指隐者。

⑨故王台榭:在长沙城东,汉长沙定王所筑。指定王台。

⑩鸡:古代风俗,人日把画的鸡贴在门上,旁插符,用以避邪。见《岁时记》《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

⑾盘:金盘,指春盘,古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为食,取迎新之意谓之春盘。周密《武林旧事》立春条云: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⑿簇燕:宋时立春供春盘,有金鸡玉燕,备极精劳动局。见《武林旧事》。

⒀寻:渐进,消逝。

⒁万丝金:白居易《杨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自己客居长沙时登高所见。上阕依次写来,色彩纷呈,极富兴趣。下阕开头“南去北来何事”紧承上阕游览,而引发出以下“伤心”。“朱户”、“金盘”又接“空叹”,流露备受压抑的忿懑,全篇以伤春作结,使人嗟叹伤感。

姜夔(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据夏承焘《姜夔系年》,这是姜夔词是最早的怀念合肥女子之作,时年32岁,当时客居长沙。词中抒写怀人之思及飘泊之苦。据夏承焘《姜夔系年》,这是姜夔词中最早的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姜夔青年时在合肥曾结识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来却演化为一场爱情悲剧,使姜夔从此郁郁寡欢,刻骨相思。姜夔与合肥情侣初识合肥赤兰桥,其地多种柳,分手时为梅开时节,故姜夔词写及梅、柳,均与此一段“合肥情事”有关,由梅、柳而忆及旧日情侣,抒发一种绵绵不尽之相思之情,成为姜夔的一种思维定势和其词的'一种惯性情绪。

小序记作词缘起。丙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是正月初七。长沙别驾指湖南潭州通判萧德藻,当时姜夔客居其观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墙,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径通幽。穿径南行,忽见梅花成林,满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许花蕾乍开,有红梅,也有白梅。头上枝影扶疏,脚下苍苔细石,词人与朋友们漫步其间,不觉动了游兴,于是立即动身,出游城东的定王台,又渡过城西的湘江,登上岳麓山。俯眺湘云起伏,湘水慢流,终于游兴已尽,悲从中来,遂醉吟成词。

上序片词序相表里,主写游赏心情。“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古城墙下,些许官梅,红萼尚小,还不到摘花插发的时候呢。官梅即官府种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何况梅花与柳树一样,最能钩起姜夔的伤心心事呢。句中几许、未宜簪等语,流露出一片爱怜护惜之情。序中既描写出梅花的各种姿态,故词中便着意于抒发情意,词较序翻进一层。”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二句对仗极工整。以胶状冰,以老状雪,写出凝冰难化、积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姜夔词笔。姜夔诗法江西诗派,以拗折瘦硬为追求,给人一种刚劲的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寒意犹深,解冻何时。”云意还又沉沉。“彤云沉沉,欲雪大时,加倍写出寒意。词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着词人心境之沉郁。词人有意无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怀。”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于是与友人一起,闲步穿过翠藤、竹径,来到林园能幽之处。一路行来,兴致渐高,不觉谈笑风生,惊起水边栖鸟。这两句很好地表达了此时词人野兴横生,乐以忘忧的心情。下一渐字,尤能传出心境由郁闷而趋向开朗。这是大自然对人心的感发。这几句与前几句境界迥异,一边是官梅红萼,一边是冰雪寒寒,一边又是翠藤径竹和沙禽,移步换景,情随景移,真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处。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歇拍以简练生动之笔,写出偕友登定王台、渡湘江、登岳麓之一段游赏。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野老林泉,虽然泛指,但或者也不无怀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长沙者不少,如唐末韩侂便曾避地于此,其《小隐》诗云:“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投入大自然怀抱,兴林泉之逸趣,发思古之幽情,词人一时乐以忘忧。呼唤登临四字,写出一片欢闹场景,试比较“云意又还沉沉”,前后心情已迥然不同。

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翻出,写出追远怀人的深深悲慨。“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岳麓山上,词人极目天际,看湘云起伏,湘水缓流,顿时伤心无限,自己年年南去北来,飘泊江湖,竟为何事?姜夔《玲珑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羇旅。”可作此词换头之诠释。陈锐《袌碧斋词话》云:“换头处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来何事’。”上片以呼唤登临之乐歇拍,换头挺接南去北来之悲,笔峰骤转,突兀峭拔,两相对比,大能突出词人悲怀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铭心,于欢乐处犹不解释怀于往日悲情。此处有岭断云连之势。荡湘云楚水一句亦妙,写尽词人平生浪迹江湖无所归依之感。“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朱门贴上画鸡,写人日民俗。《荆楚岁时记》云:“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金盘即春盘,金盘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写立春风俗。

《武林旧事》云:“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工巧。”此三句,慨叹转眼又是新年,时光徒然流逝。空叹二字,呼应换头何事二字,流露出光阴虚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词人所伤心空叹者何?“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全词主旨,至此才转折显现出来。忘不了,曾与伊人在西楼的美好集会,窗外,万缕嫩黄的柳丝,在春风中袅袅起舞。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堪称佳句。

此句用一想字、一还字,便将回忆中昔日之景与想象中今日之景粘连叠合,灵思妙笔,浑融无迹。美好的回忆不过一刹而已。“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等到回到旧地,只怕已是春暮。结笔由过去想到未来,春初想到春深,时空转换处更显其情极悲伤,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从字面上看,是应合此时红萼未宜簪的早春时节而言,而其意蕴实为无计可归,归时人事已非的隐痛。姜夔怀念合肥女子诸词,如《淡黄柳》“恐梨花落尽成秋色”,《点绛唇》“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青青草”,《鬲溪梅令》“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与此词结笔同一语意。

此词与序是一整体。序主要写景物、游赏,上片与之相映照。但序以写景为主,词上片则融情入景,如“云意又还沉沉”。下片摆脱序文笼罩,托出伤心人之别有怀抱,另辟一境。但亦融景入情,如“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下片既是核心层次,上片及序文所写景物、游赏,便成为下片所写悲怀难遣之反衬。此词结构安排可谓严谨。词中意境,先由狭而广,即由城阴竹径而故王台榭,再由广而狭,而深,即由湘云楚水而写出种种悲怀。词境的迤逦展开,也反映出词人心灵由郁闷而希求解脱但终归于悲沉的一段变化历程。此词营造意境亦可谓精心。

这是姜夔词的一大特点:善用暗线结构,时空的转换,意境的切换,情绪的变换均笔断意连,看似无迹可求实,则有暗脉潜通。构思之妙,无如姜夔。

合肥女子

上词中所讲的”肥水“就在合肥,上次也系为追忆合肥女子所作。姜夔一生爱情经历十分不幸,他壮游淮南一带是在合肥结识歌妓姐妹二人,感情笃厚,一度想迎娶二姐妹。但由于种种原因姜夔终身未娶,孤独终老。他还有一首《点绛唇》中写道:”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也是为追忆合肥二女子而作。

研究综述论文

各类毕业论文研究综述写法如下:

1、毕业论文内嵌文献综述

这一类就是写在论文正文里面的,通常开篇就是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综述,然后在最后有一个综述总结,总结国内外观点,还要说出自己的观点。

2、单独成文的文献综述

这一类的文献综述比较常见,主要是一个单独的文件,需要写一个摘要,还要有关键词,这一类与小论文很像,但是绝对不能当论文去写,切记这个是理论研究!全文都必须围绕一到两个理论展开去说,可以有延展性,但是切记千万不要脱离你要研究的理论。

3、发表用的文献综述

这种文献综述含金量取决于你发的期刊等级,越是好的期刊难度越高,同时对你所要参考的文献研究时效也有要求,比如3-5年,现在是2019年,你所能采用的文献要求在2014-2019年之间或者2019-2019年之间,并且所使用的文献需要具备一定权威性哦。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文献综述又叫文献综合评述, 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 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有很多种, 例如整合式、背景式、历史性、理论式综述等, 毕业论文一般以理论式综述和整合式综述居多, 而其文献综述也通常对某一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论文或者是研究报告进行整合, 分析其研究的现状, 创新点更是少之又少。

综述与研究论文的区别主要是综述文章资料来自文献,而研究论文的数据是由研究者。

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对问题进行定义;总结以前的研究,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辨明文献中各种关系、矛盾、差距及不一致之处;建议解决问题的后续步骤。综述论文的组织形式是按逻辑关系而不是按研究进程来组织的。

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孟姜女故事研究论文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女已经长大成人。一日,孟姜女在摘葫芦时发现葫芦架后面藏了个人。孟姜女刚想叫人就被那个人捂住了嘴。后来,那个人告诉孟姜女自己叫范杞梁是为了躲避官兵抓人修长城才躲在葫芦架后。之后,范杞梁便住进了孟姜女家里。所谓日久生情,范杞梁经过孟姜两家长辈的同意与孟姜女成婚。天有不测风云,成亲当天,新郎被几个衙役抓走了。范杞梁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杞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痛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便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监,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杞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上面很多篇呀,你要哪篇,不可能全要吧? [1]本报记者 谢国苍. 孟姜女的家乡在彭阳?[N]. 宁夏日报,2008-11-20(003). [2]刘睿,秋美. 孟姜女和孟姜女河的传说[J]. 内蒙古林业,2009,(1). [3]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J]. 民俗研究,2009,(3). [4]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J]. 民俗研究,2009,(3). [5]刁统菊,郭海红. 孟姜女传说“在地化”后的传承特征分析——以山东淄河镇的孟姜女传说为例[J]. 民俗研究,2009,(4). [6]洪淑苓.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J]. 民间文化论坛,2006,(5). [7]方芸,蔡际洲. 《孟姜女》歌系的基本曲调——《孟姜女》歌系研究之一[J]. 音乐探索,2007,(4). [8]黄秉泽. 从杞梁妻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的起源和嬗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9]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A]. .[C].: ,2009:. [10]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A]. .[C].: ,2009:. [11]杨永华. 从淄河地区孟姜女小调看“孟姜女”的性格特征[A]. .[C].: ,2009:. [12]李林. 三 论文摘要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A]. 刘守华,白庚胜 主编.[C].: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2-323. [13]何方. 学术活动 孟姜女是杞梁妻吗?——江、浙、沪三省市孟姜女传说学术讨论会[A]. 吕林 主编.[C].: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403-404. [14]图片孟姜女祠内的孟姜女塑像[A]. 贺文涛,谢常山 主编.[C].: ,2010:P21. [15]冯利华. 孟姜女形象及故事主干情节的社会文化成因——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故事内涵新探[J]. 天府新论,2009,(3). [16]胡健国. 傩神女娲的化身——孟姜女[J]. 艺海,2009,(12). [17]章军华. 孟戏的民俗心理沉淀与嬗变——以江西广昌甘竹刘家、曾家村族《孟姜女》戏曲为例[J]. 艺术百家,2007,(3). [18]吴民. 孟姜女不姓孟——说古人称行第的习俗[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1). [19]冉苒. 从孟姜女不姓孟谈古人的行第称[J]. 贵州文史丛刊,1998,(3). [20]冯智全. 苏州民歌《孟姜女》在“吴歌”中的流变[J]. 中国音乐,2010,(3). [21]关意宁. 国乐典藏之江南小调《孟姜女》[J]. 音乐生活,2011,(4). [22]孙超. 《孟姜女传说》与齐鲁文化——兼谈其中的主要文化素[J]. 管子学刊,2011,(1). [23]冯志英. 把脉孟姜女[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5). [24]李艳. 浅谈新民歌《孟姜女》及艺术处理[J]. 黄河之声,2011,(6). [25]何荣智,孙朋飞. 孟姜女故事与电视——以《九尾狐与仙鹤》为例[J]. 美与时代(下),2011,(6). [26]魏晓欣. 文化创新视野下的秩序与人权——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反思[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27]孙俊钰. 歌曲《孟姜女》及其艺术表现[J]. 内蒙古艺术,2011,(1). [28]徐宏图. 南戏的遗踪《孟姜女》考略[J]. 中华戏曲,2003,(1). [29]徐宏图. 南戏遗踪高腔本《孟姜女》续考[J]. 中华戏曲,2004,(1). [30]杨亮才. 孟姜女[J]. 西北民族研究,2010,(1). [31]左玉倩,李郑实. 齐长城黄石关的“孟姜女纪铭碑”[J]. 山东档案,2010,(1). [32]潘冠泽. 《孟姜女》: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J]. 艺海,2010,(4). [33]周尚义. 孟姜女形象探源[J]. 武陵学刊,2010,(2). [34]王振岩,李琳. 石武客运专线东孟姜女河特大桥(32+48+32)m预应力现浇连续梁跨新菏铁路施工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2010,(9). [35]张新朋. 《孟姜女变文》、《破魔变》残片考辨二题[J]. 文献,2010,(4). [36]冉明.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37]耿家林. 民歌《孟姜女》的演变及其影响[J]. 艺术研究,2009,(1). [38]朱雯珺.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孟姜女》为例[J]. 才智,2009,(2). [39]黄震云. 周代金文和《诗经》孟姜女的身世性别[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0]王国彪. 朝鲜汉诗中的孟姜女传说[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 [41]刘波,林世田. 《孟姜女变文》残卷的缀合、校录及相关问题研究[J]. 文献,2009,(2). [42]薛海萍. 浅析艺术歌曲《孟姜女》的钢琴伴奏[J]. 民族音乐,2009,(4). [43]唐海燕. 从《孟姜女》的艺术特征看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 [44]帅志刚. 新编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分析与艺术表现[J]. 科技信息,2009,(16). [45]徐柏荣. 顾颉刚与孟姜女[J]. 博览群书,2009,(5). [46]王雯. 浅谈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 [47]黄雪玲. 评苏童《碧奴》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8]孔祥萍. 从声乐作品《孟姜女》看歌曲感情的培养和训练[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49]孙芳. 穿越千年的眼泪——论苏童对孟姜女传说的重述[J]. 大众文艺(理论),2009,(16). [50]高立权,高长城,魏强,李相龙. 孟姜女庙:千古传唱的长城故事[J]. 中国文化遗产,2009,(5).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