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4-07-04 09:31:43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

《中国高等教育》将高度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着力探讨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为高校确立先进办学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校更加注重科学育人、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创办并直接主管,是全国高等教育导向性、综合性理论刊物。本刊主张守正创新,秉持前沿性、思辨性、导向性。在及时准确宣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方针政策及新思路、新举措的同时,关切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理性求索,力求高品位、大视野、多维度、深层次展现高教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反映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全口径了解各个时期高教工作方针政策、理性探索及新思维、新经验的重要窗口,为作者搭建高等教育理论探索和交流的高端平台,让读者领略各方治教治校治学的智慧亮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编辑部上班时间,一般是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八点到下午的五点的。

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曾繁

学校总体来说确实不错,在工业方面的专业都挺好的 别的就是一般化,学校挺有钱的现在正在搞建设呢,实训条件好别的学校的老师都在学校培训呢,师资力量在陕西省来说绝对不低,(外省的不知道所以不能胡说)

我国高水平大学率先向社会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用免费开放本校视频公开课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高水平大学把实现大学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将充分体现学校先进教育理念、鲜明学科特色和精湛教学水平的名师名课放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下,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为造就一批名师、名课创造机遇,为真正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大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高水平大学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鼓舞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推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鼓足勇气面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出更多、更好的视频公开课,推动教育开放,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开展“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并将这项工作列入教育部和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央媒体中国网络电视台及商业网站“网易”积极支持我国教育开放,以公益为目的,免费与“爱课程”网同步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致力于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推出以后,在全国高校的参与下,将陆续向社会推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内容更加丰富的视频公开课。

学校简介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改制,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校徽:校徽一个蕴含“外圆内方”的民族文化精神,象征力量和特色的“工”字图形,昭示他们的办学理念,代表学院的社会形象。图形线条流畅的对称与启合,表现出学院团结进步、笃实严谨、外引内联、广泛合作的氛围和精神;其旋转向上的姿态与趋势,寓意着我们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与执着;其蓝色的深邃与明快,象征着学海的无涯和学院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这个形象所包容的一切荣誉与成就、责任与使命、信念与理想,陕工职院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矢志不渝、再铸辉煌。荣誉奖励截至2009年底,学院有在册学生16600名,建校60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万余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获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办学条件校园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工种全、技术水平高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咸阳机床厂);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以数十台生产型数控加工机床为主要装备的工业技术中心;97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验实训室,其中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公开出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万册,开通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采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配有30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建有校园网,出口带宽400Mbps。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标准田径运动场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历史沿革: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两校系出同源: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原: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陕工职院部分: 1942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50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西北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泰安工业职业学校(部分)并入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咸阳机器工业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5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2年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6年上海中等机器技术学校(部分)并入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70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建为咸阳机床厂 1970年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并入咸阳机床厂 1973年咸阳机床厂改建为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7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创建 1992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并入(合署)陕西机械职工大学 199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纺职院部分 1952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纺织科)改建为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3年兰州工业学校(纺织科)并入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8西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陕西省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创建 1982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创建 1987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88年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陕西省纺织职工大学 2002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 2002年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纺织技术学院 2006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该院开办50多个专业,专业设置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建成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两年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优秀教材6本,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院为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唯一试点单位、“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 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系 主干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精品专业,理工类)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工类) 精密机械技术专业(理工类) 材料工程系 主干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优秀教改专业,理工类)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工类) 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理工类) 粉末冶金技术专业(理工类) 数控工程系 主干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工类)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工类) 电气工程系 主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供用电技术专业(理工类)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理工类) 通信技术专业(理工类)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理工类) 信息工程系 主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工类) 软件技术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文理兼收) 人文科学系 主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文理兼收) 文秘专业(文史类) 物流管理系 主干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重点建设专业,文理兼收) 电子商务专业(文理兼收) 营销与策划专业(文理兼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文史类)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理兼收) 工商管理系 (西校区) 主干专业:投资与理财(文史类) 会计电算化专业(文理兼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理兼收) 酒店管理专业(文史类) 旅游管理专业(文史类) 土木工程系 (西校区) 主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工类) 工程造价专业(文理兼收)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文史类) 纺织染化系 (原纺院) 主干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理工类) 染整技术专业(理工类)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理工类)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理工类) 服装艺术系 (原纺院) 主干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文理兼收)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文史)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文) 雕塑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文) 基础部 负责全院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 下设:数学教研室 力学教研室 外语教学由人文系负责 体育部 负责全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体育教学工作 工业技术中心 艺术教育中心 继续教育中心师资力量截至2009年底,学院有教职工1200余名,其中教授33人、副高职称215人,22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研修学习。拥有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学院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90项,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200篇,140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高职理论学术专著2部。办学特色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凸显高职教育特质,积淀形成了“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构建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成龙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行业支持按照“面向产业、服务区域、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以“工学六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第202研究所、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32家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结成伙伴关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动态运行、有序发展”的合作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异质融通,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素质培养学院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建有品味的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容坚持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重,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推进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8个国家级奖项、122个省级奖项。2007年被授予“全国红旗团委”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社会服务办学功能扩展为以学历教育为主,技能培训鉴定、中职师资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服务等协调发展的多样化格局。学院是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附设单位,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咸阳培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数控基地”牵头单位。学院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省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对口支援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兄弟院校。设有陕西省机械工业专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就业状况学院依凭厚实的行业基础,已与44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就业面向覆盖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就业地域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 %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多次被被省教育厅授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各种与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教育调查相关的项目与课题。 【“深化高考制度改革”项目简介】由于高考制度的高利害性、高风险性,每一项具体措施都“牵一发动全身”,利弊互见,十分复杂。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通过社会参与、公开讨论,凝聚改革共识。为此,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启动高考改革研究,并通过政策倡导活动推动中国高考制度实质性的变革。2007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发布首份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并于2009年《规划纲要》问计于民时再次发布方案升级版;2014年,在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酝酿的关键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结合中国教育现状与未来需求,提出版民间高考改革方案。【“高等教育信息公开”项目简介】在各级教育中,高等教育享有力度最大的国家财政投入。作为公共部门,高等学校肩负对公众的社会责任,理应向纳税人及至整个社会汇报其独占的学校信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是如此,均应保证公众知情权,并为其监督权的行使提供便利。然而,由于中国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仰仗于政府划拨,不像国外(如美国等)依靠社会资金筹措的大学那样,存在回应公众问责、依靠信息公开来维持甚或提高社会声誉的内动力;因而对信息公开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在有政府明令(2010年《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的情况下,执行情况也良莠不齐(据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的调查,没有一所“211”高校主动公开了学校的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决算方案;仅的“211”高校提供公民申请公开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4年起开展“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公开”项目,推动有利于教育公平的高校信息公开。该项目已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内容完备性、信息公开化及公信力做出评价、排名。 【“农村教育研究”项目简介】21世纪教育研究院长期关注农村教育。伴随农村学龄儿童减少、大规模人口流动,以及持续十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点并校”,农村教育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流失辍学、大班额、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等问题,充分暴露了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带来的严重后果。2012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关农村撤点并校的讨论与调查,并于12月份举办了“一切为了农村学生”的高峰论坛,对撤点并校政策进行了集中反思与评价。后来,这些讨论与调查集结成书《农村教育向何处去——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评价与反思》。近年来,各地农村教育已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探索实践。这些探索启示着农村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会使得农村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新的乡村文明的生长点,使得中华民族的古老的乡村文明得到继承、滋养和更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13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讨“新农村·新教育”,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对农村教育作整体研究与关照后,研究院发现以村小、教学点为主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校最后的20%,是关涉农村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因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2012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开始重点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跟踪性调研及政策倡导;2013年,对“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恢复重建的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于2013年11月发布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研究报告》,同时对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及台湾地区建设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践进行了研讨。【“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项目”项目简介】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长期为教育贫困所掩盖的教育领域深层次问题的逐渐暴露,显示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逐渐转移为以内部问题为主,凸显了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发展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在当前背景下,教育制度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强大动力,从而形成教育制度改革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教育从本质上应当是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需要出发,与人民生活密切相连的。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情况各异,自下而上的地方教育改革实践和探索,往往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具有生命力。因此,地方政府的教育制度创新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推动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向纵深方向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南都公益基金会、搜狐教育频道共同发起“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活动,邀请国内教育界、企业界、文化界、传媒界、著名校长、教师等社会精英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及建设普通公众参与评价的网络平台,对各地参选案例进行评奖。多家著名媒体如《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联袂支持宣传推广 。活动原则:独立、公益、公开、公正。活动不向任何参与方收取任何费用。活动周期:从2008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案例来源: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局自荐;中央级媒体推荐;聘请各地知名人士成立“地方推举委员会”成员推荐以及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等多种方式。评选方式:评选过程分初选和终选两轮,采取专家投票、记者投票、和公众网络参与投票相结合的方式。2008年,参选的案例共53个,主要集中在地方教育行政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评价、农村教育改革和民办教育改革等七大类。详见搜狐网“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专题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简介】“小升初”择校热是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从2011年起,研究院开展这一研究,分析了近十年来“小升初”政策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优择校”的“小升初”乱象,辨析原因并提出六管齐下的治理建议,以促进北京市实现在2015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承诺。研究报告发布后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受到教育部及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教育公益组织”项目简介】教育是人的发展与成长,学校教育是社会文化延续的主要途径之一。现代公民社会中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往往以国家为建设主体,但是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将会更好地支持各类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各级各类教育方式的建设。真正和谐的社会需要公民与各类公益组织在一定的机制架构下广泛参与到教育事业的建设中来。随着教育社会组织(教育NGO)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在某些省份教育NGO已经占到该地区社会组织数量的7成以上。教育NGO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丰富,如乡村教师培训、下乡支教、打工子弟教育、农民工创业培训、民间教育科研等等,均开展了各种有益、有影响、有实效的尝试。然而与其他领域的社会组织相比,教育NGO存在着内部组织能力薄弱、专业能力不足,各组织间缺乏沟通、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制约了教育NGO的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联合《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共同发起“中国教育社会组织发展论坛”,拟搭建教育NGO的沟通平台,并联合教育社会组织、基金会和企业三方组建教育NGO的协作网络,使教育NGO与基金会、企业之间能够加强沟通,资源互补,互通有无,共同成长。自2009年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每隔两年合作发起教育公益组织年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公益组织、基金会共同探讨未来我国教育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教育公益组织年会是对教育公益组织发展状况的系统梳理,对当前热点教育问题与教育公益组织发展问题的共同研讨,是教育公益组织实践探索案例的交流与学习平台,是民间教育行动者之间信息激荡、交朋会友、资源对接的聚会,也是民间教育探索行动的集体发声与展示。 【“LIFE 教育创新”项目简介】“LIFE 教育创新”(Learners’Innovation Forumfor Education)项目于2014 年2 月正式启动,缘起于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对教育的反思: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相信,教育关乎生命、融于生活、适于终身,教育创新源于社会中每个个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点滴改变。“LIFE 教育创新”通过年度峰会和月度系列活动,旨在反思教育哲学和真伪命题,促进公众参与教育的对话与创新性的行动,以期增强中国教育的生命力和多元化。旨在发现、支持和汇聚创新型教育个人和团体,并帮助这些行动传播、反思和成长。在2014 年月度系列活动中,研究院将与多个实践教育创新的组织及个人合作,针对不同专题开展系列围绕教育创新的活动;2015 年春天的年度峰会,将汇集社会各界和中西方的教育创新力量,活动形式包括主题论坛、工作坊、辩论赛、艺术展等。【“在家上学”研究项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此背景下,一些家长尝试在学校之外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或将孩子留在家里由自己来教育,或几位家长将孩子集中在一起,聘任教师,举办小学堂等。这些形式在国际上有个专业称谓即“在家上学”,更确切的说这些形式是非学校化教育的实践。“在家上学”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潮流在我国教育实践领域迅速展开,虽然只是小众化的零星实践,却得到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但其在中国的具体数量、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等状况都还没有任何专业机构做过权威的统计和调研,其在国内的合法地位也还在争议之中,为了切实的了解“在家上学”在中国的发展现况,并对这一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引导其在中国健康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1年夏启动了“在家上学”研究项目。 【“教育满意度”项目简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年度“教育蓝皮书”中,年度中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尤其受到关注,广为传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家重要的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引入公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指标来评价我国教育改革成效及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政府咨询与规划】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再次发力,提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转变政府职能。21世纪教育研究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近些年来开展了一些列的政府咨询与规划项目,如“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四川成都武侯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天津中新生态城教育发展规划项目”、“顺义区域教育发展评估项目”、“镇江学前教育规划项目”等。【学校咨询与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为政府提供咨询与规划的同时,在学校教育领域也开展了相应的咨询服务,将倡导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如“江西美佛儿国际学校发展规划项目”、“浙江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等。【公益项目评估】教育公益组织,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的民间力量。伴随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公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教育公益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近年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承接系列公益项目评估,如“清华之友-凯风公益基金会奖学金评估项目”、“安利公益基金会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调研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基础教育现状调研”、“中国扶贫基金会儿童发展调研”、“感恩基金会流动-留守儿童素质教育项目评估”等。 【“中国教育蓝皮书”项目简介】《中国教育蓝皮书》是反映中国教育状况的年度性报告,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持编写。主编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写作团队主要由国内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中青年教育学者、记者等组成。《中国教育蓝皮书》致力于从民间的立场和视角来透视、研究和记录中国教育问题,以年度各教育领域扫描为基础,重点研读当年教育热点事件及其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影响。该书的主体结构是:总报告、年度主题、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政策专题,全书稳定在25-30万字左右。在内容上,蓝皮书持续关注宏观政策的动态与走向、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积极倡导政策改善。自2003年首次问世以来,《中国教育蓝皮书》已连续出版5年。自2008年起,《中国教育蓝皮书》已经列入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荷兰博睿学术出版集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英文版合作计划,正式走向国际学界。【21世纪教育书系简介】《农村教育向何处去——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评价与反思》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年2012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调查研究。11月,在北京举行以“一切为了农村学生”为主题的“21世纪教育高峰论坛”,作为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发布了《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报告,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2012年9月,国务院发文暂停这一政策。农村教育进入了所谓的“后撤点并校时代”。作为对2012年对“撤点并校”政策研究的延伸和后续,2013年研究院开展“寻找美丽乡村学校”的调查和活动,对“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改造进行关注。本书即在这一背景下完成。于2012年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撤点并校的研究进一步细化、深化;同时,加大了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科学发展的研究,关注面向未来的乡村建设和教育发展。《激流勇进:地方教育制度变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究(2008—2012)》杨东平 刘胡权 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年为了促进地方政府的教育创新,自2008年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连续举行了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的评选活动,发现、总结、传播和推广地方行之有效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书对三届创新奖的重要案例进行研讨总结,同时基于地方改革的实践,对我国教育制度变革的机制、路径、方法、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讨,不仅是对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成果的展示,也为今后的深入改革提供了理论思考。在大致相同的社会和政策环境之中,总有一些地方能够不同凡响、有所作为,产生实质性的教育变革。这不仅增强了人们改革的信心,也促使我们去认识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去关注如何改变教育,或者说,教育改革是怎样发生的?作为一种初步的探索,希望本书的案例和讨论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继续推动我国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开展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编 杨东平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10年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正式颁发,面向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任务已经确定,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操作方案,在各地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中加以落实。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参与《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基础上撰写本书。与具体解读《教育规划纲要》的读物不同,本书是在《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关心的教育问题,结合我国地方政府教育创新的案例以及国际教育改革的经验,提供的更加丰富的前瞻性的理论思考,以及具有建设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因而,是对理解与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延伸性、拓展性阅读,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参考和服务。本书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涉及中小学“择校热”、重点学校制度、示范性高中、“转制”学校、“校中校”、“名校办民校”、教育投入、教育乱收费、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性别之间的教育差异、高校招生中的不公现象、高校扩招、高校贫困生现象、“独立学院”现象、“教育产业化”等若干热点问题,以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公平的评价等。【“21世纪教育沙龙”项目简介】21世纪教育沙龙是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0年9月创办,每月举行一期。这是不一样的沙龙!每月,邀五湖四海友人,在春风里坐一遭,谈谈中国教育的忧与喜。沙龙秉承“教育,每一个人的关切”的宗旨,直面中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关心中国教育的各界人士搭建一个自由开放的高质量交流平台。研究院相信教育的改变源于每个人的改变。只有常识被不断讨论,谬认被不断匡正,好的、理想的教育方式被不断传递,每个人的关切才能成为每个个体的改变。沙龙采取嘉宾主讲、听众参与互动的模式,每期邀请教育领域深具影响力的思考者、实践者担任主讲嘉宾,话题涉及乡村教育、中小学课改、教育国际化、在线教育等前沿话题,回望过去放眼未来,纵深思考汲取教育变革力量。沙龙注重平等尊重、多元开放,倡导建设性、正能量、理性对话,集思广益促进教育现状的改变。沙龙创办近四年来,迄今已举办35期,汇集民间办学者、教育研究者、NGO、媒体、家长、教师及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思维的碰撞产生不少睿智思考与精彩见解。附:历届沙龙主题及主讲人 主题 主讲人 1、国学教育在台湾 龚鹏程(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 2、学校的困境与教育现代化 康 健(北京大学教授,前北大附中校长) 3、父母皆祸害: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王占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平衡式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4、回望民国基础教育 王 丽(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 5、上海 PISA 测试告诉我们什么? 占盛丽(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6、从义务教育均衡看教育公平 胡平平(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副主任) 7、“教育国际化”及对中国现代化作用 郭玉贵(北京师范大学“985”特聘教授) 8、新课程:我们到底走了有多远 刘 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8、中小学课改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温儒敏(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10、生源危机与大学生就业 王伯庆(麦可思HR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11、电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 李 涛(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导演) 12、乡村教育,路在何方 ? 梁 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中国在梁庄》作者) 13、生长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 王晓峰(北京日日新学堂负责人) 14、中学校长看美国基础教育 郝显军(石景山教委副主任、北京九中校长) 15、八十年代的中学生 任曙林(摄影集《八十年代中学生》作者) 16、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批评和反思 钟道然(中国人民大学三年级学生,著书《我不原谅》)(因故取消) 17、我们今天如何做父母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18、媒介素养教育 卜 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19、家长委员会与教育的明天 李继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游学与青少年成长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21、《蒙特梭利教育纪实》看片研讨会 李新萍:教育电视制片人伏尔特·加高莫:法国人,联合国MMUN亚洲区总裁 22、过去的小学——北师大附属小学百年祭 李 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3、寻找师魂—纪录片《老师》放映会 樊 英: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24、留学低龄化背后的冷思考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25、还原留守儿童的真实世界 蔚 然:文化及“三农”问题学者、《粮民》著者赵俊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 26、教育,回到自然中去! 张巳瑛:北京爱·自然教育咨询中心负责人 27、学习的革命,真来了?——中国在线教育机遇与挑战 刘 安:北师大TEDxBNU策展人、OpentoLearn创始人陈广涛:多贝网CEO徐明军:中国开放大学校长办公室尚俊杰: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主任彭 天:友成基金会“创业咖啡”项目负责人 28、怎样让一支铅笔爱上写作?——写作与童年的二重变奏 山姆·史沃普:美国知名儿童作家漆永祥:北大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长泉:密云县十里堡中心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远 慕:80后创意写作实践者 29、谁能定义我们的青春?——教育与多元视野的重塑 赵 晗:香港突破机构项目官员康 夏:“参差计划”发起人张内咸:《待业青年》导演曾郭偲:前百度游戏频道小编 30、“他们”如何渡过最难就业季?——中国高等教育的供求与转型 王嘉宾:普通院校毕业生王伯庆:麦可思总裁胡瑞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蒋国华: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刁 文:百年职校校长 31、博物馆里的童年 张 鹏:10年义务讲解员罗 曦:史家小学语文教师宋向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32、“热衷”失败,造就最聪明的脑袋——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教育 高佑思:以色列在华留学生高哲铭:英菲尼迪投资集团总裁、曾是以色列空军F-16战机和特技飞行队的飞行员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董冰卉:定居以色列10年的中国妈妈 33、谁能教我们做好父母?——“新世代”的家庭教育困局 三川玲:著名童书出版人瘦 驼:果壳网主笔、科学松鼠会会员、科普作家杨 杰:家庭教育专家,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 34、英语教育改什么?——That is a question! 龚亚夫:英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俊和:北京四中外语教研组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 35、在“美国”发现教育——蓝带小学和哈佛大学的故事 向蓓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 可:麦可思副总裁李建文: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执行校长 36、先生曾经这样上学——资中筠和她的校园 资中筠:著名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 37、学习有意思——互联网时代的自我教育 李铨:原核工业九部科研人员,退休后尝鲜互联网黎敏:谷歌中国开发者社区组织者,知乎问答达人韦晓亮:极智批改网、智课网联合创始人 【“开放日”项目简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参与到教育改变的进程中来,研究院从2014年3月起每月举办一期“开放日”(Open Day),面向公众公开研究成果、项目状况,为每个致力于改变中国教育的机构和个人提供集结平台,合力共建。【“教育信息双周刊”项目简介】自2008年5月起出版《教育信息双周刊》,期从媒体公开发布的信息中,整理编辑中国教育信息双周电子通 讯,旨在帮助关心教育、工作繁忙的各界人士,了解中国教育的 主要动态、标志事件、重要观点、关键数据,以便在全局视野中 更好地思察、改进相关工作。【“新民教育讲坛”项目简介】“新民教育讲坛”是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公益性教育讲坛。“讲坛”从“大教育”的视野,广邀重量级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各界精英,即“教育界外部人士”,发表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新思维,建言献策,营造社会共同参与中国教育改革的交流平台。讲坛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末举行。从 2008 年初,“讲坛”已经进行了 多期。正如讲坛的首期嘉宾、著名经济学家汤敏先生表示,“教育这么重大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有发言权。教育不能被教育学家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垄断。因为教育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太重要了。……人们常说旁观者清,旁观者也不一定就清,但是旁观者往往有与当局者不同的角度。从这一点角度出发,我们才斗胆、才觉得有责任来经常对教育发表一些观点。”新民教育讲坛向社会各界公众免费开放。通过这样的活动,唤醒公众对自身教育权利的认知,促成他们对教育行业各方面事务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教育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媒体的广泛参与,也将让“讲坛”的成果广泛扩散,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讲坛”与公众有效互动的目标。 鉴于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对成熟的教育问题公共讨论平台,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以“民间智库,公共平台”为定位,发起建设教育思想网。网站聚焦、深入挖掘中国教育问题,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改革方案,推动中国教育转型变革。

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电话

请问学位取消了,怎么办

中国教育局举报电话多少??教育部设立统一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监督。电话:/3315(7×24服务,全年无休)邮箱:12391@.【主要职责】: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外对我国的教育援助、教育贷款。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定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档案;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统筹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研究提出高等学校设定标准,稽核高等学校的设定、更名、撤销与调整;制定学科专业目录、教学基本档案,指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负责"211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作。

咨询电话: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38号柏彦大厦506室(北航北门向东200米)。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对教育部提供的各类招生、学籍学历管理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及深度开发,从而达到为社会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的目的。

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简介

“中心”成立于1991年2月,1998年经中编办批准由原“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更为现名,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联系。中心信息咨询工作于2001年正式启动,主要职责是对教育部提供的各类招生、学籍学历管理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及深度开发,从而达到为社会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的目的。

2001年起,国家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教育部委托“中心”负责学历电子注册审核、备案的技术性、事务性和网上查询、认证服务工作。“中心”是教育部授权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服务的专门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是教育部唯一指定发布高等教育学历信息的网站。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

学信网的客服电话是:。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2年5月注册并开通,由中心控股的学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定的电子政务平台。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依托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开通了学历查询系统、学历认证网上办公系统、就业频道等多套电子政务系统和社会信息服务系统。

扩展资料:

数据库资源

1、报名数据:硕士研究生(2005年以来)、普通本专科(2000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网络教育(2008年以来)的报名数据累计21509万人次;

2、报名照片:硕士研究生(2006年以来)、普通本专科(2009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12年以来)的报名照片累计11142万张;

3、成绩数据:硕士研究生(2000年以来)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通本专科(2000年以来)的高考成绩、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的高考成绩数据累计19072万人次;

4、录取数据:博士、硕士研究生(2001年以来)、普通本专科(1999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网络教育(2004年以来)的录取数据累计17513万人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官网首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信网

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联系方式

总值班室联系电话:

督查处联系电话:

秘书处联系电话:

信息处联系电话:

新闻处联系电话:

信访处联系电话:

保密与档案处联系电话:

机关行政与保卫处联系电话:

综合处联系电话:

扩展资料:

教育部主要职责

(一)拟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

(三)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负责义务教育的宏观指导与协调,指导普通高中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制定基础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教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指导全国的教育督导工作,负责组织和指导对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指导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监测工作。

(五)指导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制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教学指导文件和教学评估标准,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职业指导工作。

(六)指导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承担深化直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制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和教学指导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审核高等学校设置、更名、撤销与调整,负责“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作,统筹指导各类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指导改进高等教育评估工作。

(七)负责本部门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参与拟订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政策,负责统计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八)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九)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指导高等学校的党建和稳定工作。

(十)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各级各类教师资格标准并指导实施,指导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负责各类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和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参与拟订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十二)规划、指导高等学校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协调、指导高等学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工作,指导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建设,指导教育信息化和产学研结合等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学信网的客服电话是:。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2年5月注册并开通,由中心控股的学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定的电子政务平台。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依托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开通了学历查询系统、学历认证网上办公系统、就业频道等多套电子政务系统和社会信息服务系统。

扩展资料:

数据库资源

1、报名数据:硕士研究生(2005年以来)、普通本专科(2000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网络教育(2008年以来)的报名数据累计21509万人次;

2、报名照片:硕士研究生(2006年以来)、普通本专科(2009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12年以来)的报名照片累计11142万张;

3、成绩数据:硕士研究生(2000年以来)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通本专科(2000年以来)的高考成绩、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的高考成绩数据累计19072万人次;

4、录取数据:博士、硕士研究生(2001年以来)、普通本专科(1999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网络教育(2004年以来)的录取数据累计17513万人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官网首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信网

关于你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出版过程中经常提到的常规出版。所谓常规由出版方负责出版、印刷、发行整个过程,作者可以获得稿酬、版税的一种出版方式。而出版方对于这种方式出版的图书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而言会有两个原则:1、作者为名家,有市场;2、经过市场调查,可以保证3万元以上的盈利。如果没有符合以上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得到常规出版。关于联系出版社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自己上门去出版社投稿,另外可以委托专业的出版代理机构来进行运作。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编辑部

可以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河南教育杂志基教版7-8月可以用,因为该杂志上有很多有效的内容,可以学习一下,值得大家来看。

可以,上旬基础教育版为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小学各科教学改革服务。为中小学教师参加专业合格证书考试服务,省社科类一级期刊。中旬高校版是河南报刊业内惟一一份专门面向高校师生的综合性教育期刊。她宣传教育方针,报道管理经验,传递高教信息,推动高教改革,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她站在“人才强国,教育为本”的战略高度关注高教热点,促进校际交流,着眼于宏观管理,着力于推动创新,引导高校师生为中原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内容上有一定高度和深度,时尚而鲜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全彩印刷。下旬职成教版由省教育厅主管的、省成人教研室与河南教育报刊社联合创办的、职成教系统唯一的专业刊物,面向社会公开发行。通过这一平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你好,你的问题回答如下:河南省教育厅有以下部门:1、高等教育处2、中等教育处3、基础教育处4、职业与成人教育处5、高招办7、中招办8、社会力量办学办公室9、财务处10、规划处11、教研室12、保卫处13、自学考试办公室14、纪检组15、政策法规处16、人事处17、组织干部处18、思想政治工作处19、社会科学处20、师范教育处21、国际合作与交流处22、学生工作处23、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24、教育督导团办公室25、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26、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27、机关党委28、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