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书屋杂志编辑刘

发布时间:2024-06-30 00:08:51

书屋杂志编辑刘

刘海涛,福建连城人,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1986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8年被评为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兼任《花卉》杂志特约编辑。

刘大钊是谁?民警蹲坑仨月 擒获入室“恶狼” 民警蹲坑仨月 擒获入室“恶狼”沙河口区公安分局五一广场派出所民警终于破获了一起系列入室抢劫案,抓获作案后欲逃走的一个歹徒 本报讯歹徒先钻进被害人家里,等被害人回来再实施抢劫作案。沙河口区公安分局五一广场派出所民警经过三个月的夜间蹲守,终于将作案后欲逃走的一个歹徒抓获,从而破获了这起系列入室抢劫案。昨天,犯罪嫌疑人刘大钊被沙河口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歌房工作的女子吴某在沙河口区五一广场附近租住了一套位于4楼的住房。今年7月3日凌晨,吴某从歌房回家。她打开房门,刚迈进一条腿,便被屋里的两个歹徒捂住嘴,拖进房间。歹徒给吴某戴上手铐,翻走她身上的600元钱和信用卡,将她五花大绑扔到床上,又拿出尖刀逼迫吴某说出信用卡密码。然后,一个歹徒在屋里看着吴某,另一个歹徒拿着信用卡到附近的自动柜员机上取钱。取出卡上的2000元后,两个歹徒便分别逃走。接到吴某报案后,沙河口公安分局五一广场派出所立即展开侦查。 8月27日凌晨,某练歌房打工的女子张某和刘某先后回家,被从她们屋里突然蹿出的两个歹徒捂住嘴、绑起来,抢走钱财。这两名受害者随后便到五一广场派出所报案。 这两起入室抢劫案的作案手法相同,三位被害女子描述的歹徒体貌特征相似,警方认定两起案件是同一伙歹徒所为。五一广场派出所决定在易发案的居民区蹲坑守候。 11月23日凌晨1时40分,民警刘镇丞带领一名巡防队员在某居民区蹲守,突然听到楼洞里传出女子的呼救声。刘镇丞和巡防队员立即跑过去,呼救女子指着楼上说:“歹徒抢劫……”没等说完,从楼上大摇大摆走下一个男青年。民警将他拦住,问他是干什么的,男青年说到这里找朋友。刘镇丞将男青年控制住,立即用对讲机呼叫在附近蹲守的派出所教导员石磊。石磊带领一名巡防队员迅速赶到,民警对男青年进行了盘查搜身,从其身上搜出一副手铐和一把尖刀。随后民警冲上案发现场的7楼,发现两名女子被捆绑在床上,一名女子被吓呆了瘫坐在地上。 经审讯得知,被抓获的歹徒叫刘大钊,现年24岁,黑龙江省加格达奇人。刘大钊两年前跟老乡接某(在逃)到大连打工。今年7月,接某跟刘大钊商量结伙抢劫歌房打工女子,两人一拍即合,在旧物市场买来手铐。他们采取事先钻进被害人家里,等被害人回来再作案的方法在市内抢劫作案8起,案值2万多元。 几天前,两人通过跟踪尾随,查明有4名女子住在某居民区7楼的一套房里,这4名女子每天不一起回家,他们决定抢这4名女子。11月22日晚10时许,两人由过道窗户钻进被害人家中,1个小时后,回来一名女子,两人将她捆绑住,抢劫钱财,要出信用卡密码。两个小时后,又回来一名女子,两人又将这名女子捆绑住,要出信用卡密码后,继续“守株待兔”。次日凌晨1时40分许,一下子回来两名女子,前面的女子被捂住嘴拽进屋里,后面的女子立刻反应出有歹徒,她拼命往楼下跑,呼喊救命。歹徒刘大钊追赶逃跑的女子,发现楼梯口有人,便装成大摇大摆的样子企图逃走,结果被细心的民警查获。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四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

书屋杂志编辑

《书屋》杂志是由湖南出版集团主管,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份思想文化类杂志。它以“荟萃思想精华,提高文化品味,开阔生活视野,激扬人生情怀”为宗旨,努力向社会介绍国内外出版手中的精品力作,展示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律动和人文关怀的知名刊物。

《书屋》2019-11期 《书屋》2019年11期封面目录 书屋讲坛丨逝水飞尘话意园 盛昱是清末学者、名士、藏书大家,以风雅不羁、惜士爱才、藏弆美富名动海内,为士林称善,令誉孔彰。其意园郁华阁中,孤本异籍列架插签,琅编秘籍所积充牣,以考订金石书画收藏自娱。盛氏生前,意园之中时有戚好朋旧,诗酒雅集,谈书论艺,赏析旧籍,浮生快聚... 书屋讲坛丨故园无此声 : 周树人是如何成为鲁迅的 ( 上 ) 从1912年至1926年,正值壮年时期的周树人,他的正式身份是教育部佥事,供职于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三十二岁到四十六岁的十四载“宦游时光”,留日学生周树人变成了大名鼎鼎的“鲁迅”,北大教授、白话文运动先锋、新文化干将、女高师风潮中“修我... 学界新论丨一百二十年前的“时新小说”征文活动 一般认为,中国近现代“新小说”肇始于梁启超1902年在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梁启超在此杂志上发表的《新中国未来记》,被公认为导发中国小说从古体迈向现代的首部作品。但是,1895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通过征文征集到的一百六十二篇“时新小说... 学界新论丨社会变迁中公共卫生的建构 公共卫生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既是近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时下学术界的重要关切。公共卫生涉及面很广,现今公共卫生史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文化史、医疗史、城市史的视角,而对公共卫生制度本身的研究较为缺乏。公共卫生是涉及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范畴,... 人物春秋丨方孔炤:文武兼备的乱世奇才 湮没无闻的名子之父、名父之子 方孔炤是谁?今天的读书人可能对他都相当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儿子、那个风流潇洒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人们或许会恍然大悟。 被侯外庐誉为“十七世纪罕见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方以智,因为其明代遗民身份和曾经... 人物春秋丨曾国藩与江西官场的三次冲突 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事,烽火很快席卷江南半壁。此时,曾国藩及由他组织和率领的湘军趁势而起,于咸丰四年(1854)走出湖南,与太平军鏖战于湖北、江西、安徽等广大地区,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与八旗、绿营等清... 人物春秋丨欧阳予倩一次克服困难成行的义演 1921年,湖南发生全省范围的“辛酉荒灾”,先春荒后夏旱,尤其以辰溪、溆浦、芷江、麻阳、晃县、安化、新化、宁乡等地最为严重,饥民成群结队逃亡省城,甚至湖北、江苏等地,沿途倒毙者随处可见,“饿死之尸即为饿而未死之人所食,以人为食,实为千百年罕... 灯下随笔丨顾随的文学“金课” 顾随生前曾在一次讲课后感叹“惜不能有学生以笔记记之”。相比其在诗、词、曲、散文、小说、诗歌评论、佛教禅学方面公开出版的著作,顾先生或许认为形诸文字的论著不足以囊括其识照、学力、性情与胸襟。不想学生中竟有有心之人:如今名满天下的叶嘉莹教授当年... 灯下随笔丨闲暇与文明 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遇到了七十多岁的老绅士伊士曼,后者是举世公认的大众摄影之父、柯达公司创始人。那时,伊士曼正准备把毕生积蓄的一大部分投入到美国高等教育事业,用于推动“有用学科”的发展。 弗莱克斯纳问伊士曼:... 灯下随笔丨书斋内外琐言 养生无道 大概因为上了点年纪的关系,凡碰到讲养生的文章和资料都看一看,也有老同学老朋友发这方面的材料来供我参考的。看来看去,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养生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道”,而明白这一点即是养生之道。 一般都说老年人不要多吃肉,要多吃蔬菜水果... 灯下随笔丨斯文绝续之交 柳蓉村,号蓉邨,苏州洞庭东山人。原在苏州护龙街五百六十七号闾邱坊巷口开设博古斋书坊。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大量旧家贵族汇聚上海,他们为了生计,纷纷“争贷所储书籍,以易钱米”,上海由此成为旧书交易中心。专营古籍的博古斋也开始了向上海发展的步伐,... 灯下随笔丨蒲松龄的形与影 蒲松龄的《聊斋词》,上、下两卷,收录了一百十几首词作。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四首《金缕曲》,分别以“形赠影”、“影答形”、“影赠形”、“形答影”为题,独具一格。他曾经分析过自己科场失败的原因,一是考官滥选,二是自身不争,三是命运驱使。而在聊斋先生... 灯下随笔丨面条牵出中、意两国丝路 元朝面条“由中传意”,递嬗意大利面条,是欧洲第一位游历中国并将其系统介绍给西方人的马可·波罗使然。这作为中、意两国的丝路因缘,令人赞赏。可是,有外国学者否认马可·波罗来过中国,故须先作正朔,不然本文议题则难成立。 如德国... 灯下随笔丨莫言新近短篇小说论 莫言以其短篇、中篇和长篇共同构筑起“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大江健三郎说:“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出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莫言早期的短篇大致分三个阶段,1981年至1983年属于尝试期,1983年至1992年属于探索期,1998年... 灯下随笔丨民国“维特热”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家、思想家歌德早期一部杰出的散文体小说。该书以近百封长短不一的抒情书简集成的形式,写了平民出身的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聪明俏丽的绿蒂姑娘,尽管绿蒂已经订婚,但两人一见倾心,双双沉入感情的疾流之中。绿蒂未婚夫阿尔伯... 说长论短丨《孙子兵法》与“星球大战”计划 1991年,苏联政府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走过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后正寝寿终。苏联与美国进行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导致国内经济严重畸形直至最终崩溃,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美国对苏联实施的... 说长论短丨从叙事伦理看中国古典小说 在中国古典小说里,叙事伦理几乎无处不在。重新审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伦理,既是为了观照一种文学传统,也是在观察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习性,为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经验。 最早关注叙事伦理的可以追溯到明清时候的小说批评家,如金圣叹点评《水浒传》,关注到... 书屋品茗丨王昌龄寓湘赠别诗赏析 王昌龄是盛唐最杰出诗人之一,同代选家殷璠称他作“诗家天子”,时人誉他为“七绝圣手”。在七绝的创作上,王世贞赞他与李白不相上下:“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持此论的批判家还有叶燮,他认为王诗可与李诗一争高低:“李俊爽,王含蓄... 书屋品茗丨品读《朱寿桐论戏剧》 《朱寿桐论戏剧》是朱寿桐先生的代表著作之一,全书内容新颖,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且饱含真情。笔者读此书后,深有所感,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谈起。因心之共鸣,也因本人对戏剧的热爱,便以情为引,漫谈心得。此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戏剧的探索,其中包括戏剧... 域外传真丨偷盗火种 人是靠思想站起来的,个人的认知升级,社会的繁荣进步,不是因为掌握了某种技能,而是汲取了优秀的思想。 ——叔本华 一 1943年7月,纳粹占领下的立陶宛的维尔纳。 离开了维尔纳大学图书馆,施默克·卡其金斯基向家中快步走去。自从纳粹德... 域外传真丨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史学工作者而言,一个高瞻远瞩的方法及视野就是利器。历史学者的任务是解释历史,揭示被遮蔽的真相。《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本小书为我们揭开了全球史与跨国史作为两种史学路径的兴起、发展和未来的可能性... 域外传真丨温故“刺马案” 同治九年(1870)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清朝一代“名臣”马新贻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将以千古疑云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 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号燕门,山东曹州(今菏泽)人。其二十七岁中进士,咸丰三年(1853),任合肥知县时随钦差... 艺术天地丨艺术人生双辉映 我与郑小娟同志相识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她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担任少儿读物的美术编辑,好像还兼任了一个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我则是在右派被“改正”后,从南县的一个中学调回长沙,分配到湖南人民出版社担任副社长。那时,王勉思同志也在湖南人民出版社... 艺术天地丨清泉冷月映古今 一 说起来叫人难以置信,有的音乐大师看不懂乐谱,更不会写谱。比如美国乐圣迈克尔·杰克逊,乐思泉涌,却没有能力拿起笔来写下曲子。幸好现代科技帮了他的忙,他每当灵感来了,想要作曲,立刻跑到录音机前,按下录音键,打开嗓门尽情唱。美妙的旋... 更多《书屋》杂志信息,请关注「越读党」杂志订阅

杂志书屋

去浙江图书馆吧什么书都有黄龙那里

《书屋》2019-11期 《书屋》2019年11期封面目录 书屋讲坛丨逝水飞尘话意园 盛昱是清末学者、名士、藏书大家,以风雅不羁、惜士爱才、藏弆美富名动海内,为士林称善,令誉孔彰。其意园郁华阁中,孤本异籍列架插签,琅编秘籍所积充牣,以考订金石书画收藏自娱。盛氏生前,意园之中时有戚好朋旧,诗酒雅集,谈书论艺,赏析旧籍,浮生快聚... 书屋讲坛丨故园无此声 : 周树人是如何成为鲁迅的 ( 上 ) 从1912年至1926年,正值壮年时期的周树人,他的正式身份是教育部佥事,供职于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三十二岁到四十六岁的十四载“宦游时光”,留日学生周树人变成了大名鼎鼎的“鲁迅”,北大教授、白话文运动先锋、新文化干将、女高师风潮中“修我... 学界新论丨一百二十年前的“时新小说”征文活动 一般认为,中国近现代“新小说”肇始于梁启超1902年在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梁启超在此杂志上发表的《新中国未来记》,被公认为导发中国小说从古体迈向现代的首部作品。但是,1895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通过征文征集到的一百六十二篇“时新小说... 学界新论丨社会变迁中公共卫生的建构 公共卫生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既是近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时下学术界的重要关切。公共卫生涉及面很广,现今公共卫生史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文化史、医疗史、城市史的视角,而对公共卫生制度本身的研究较为缺乏。公共卫生是涉及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范畴,... 人物春秋丨方孔炤:文武兼备的乱世奇才 湮没无闻的名子之父、名父之子 方孔炤是谁?今天的读书人可能对他都相当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儿子、那个风流潇洒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人们或许会恍然大悟。 被侯外庐誉为“十七世纪罕见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方以智,因为其明代遗民身份和曾经... 人物春秋丨曾国藩与江西官场的三次冲突 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事,烽火很快席卷江南半壁。此时,曾国藩及由他组织和率领的湘军趁势而起,于咸丰四年(1854)走出湖南,与太平军鏖战于湖北、江西、安徽等广大地区,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与八旗、绿营等清... 人物春秋丨欧阳予倩一次克服困难成行的义演 1921年,湖南发生全省范围的“辛酉荒灾”,先春荒后夏旱,尤其以辰溪、溆浦、芷江、麻阳、晃县、安化、新化、宁乡等地最为严重,饥民成群结队逃亡省城,甚至湖北、江苏等地,沿途倒毙者随处可见,“饿死之尸即为饿而未死之人所食,以人为食,实为千百年罕... 灯下随笔丨顾随的文学“金课” 顾随生前曾在一次讲课后感叹“惜不能有学生以笔记记之”。相比其在诗、词、曲、散文、小说、诗歌评论、佛教禅学方面公开出版的著作,顾先生或许认为形诸文字的论著不足以囊括其识照、学力、性情与胸襟。不想学生中竟有有心之人:如今名满天下的叶嘉莹教授当年... 灯下随笔丨闲暇与文明 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遇到了七十多岁的老绅士伊士曼,后者是举世公认的大众摄影之父、柯达公司创始人。那时,伊士曼正准备把毕生积蓄的一大部分投入到美国高等教育事业,用于推动“有用学科”的发展。 弗莱克斯纳问伊士曼:... 灯下随笔丨书斋内外琐言 养生无道 大概因为上了点年纪的关系,凡碰到讲养生的文章和资料都看一看,也有老同学老朋友发这方面的材料来供我参考的。看来看去,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养生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道”,而明白这一点即是养生之道。 一般都说老年人不要多吃肉,要多吃蔬菜水果... 灯下随笔丨斯文绝续之交 柳蓉村,号蓉邨,苏州洞庭东山人。原在苏州护龙街五百六十七号闾邱坊巷口开设博古斋书坊。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大量旧家贵族汇聚上海,他们为了生计,纷纷“争贷所储书籍,以易钱米”,上海由此成为旧书交易中心。专营古籍的博古斋也开始了向上海发展的步伐,... 灯下随笔丨蒲松龄的形与影 蒲松龄的《聊斋词》,上、下两卷,收录了一百十几首词作。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四首《金缕曲》,分别以“形赠影”、“影答形”、“影赠形”、“形答影”为题,独具一格。他曾经分析过自己科场失败的原因,一是考官滥选,二是自身不争,三是命运驱使。而在聊斋先生... 灯下随笔丨面条牵出中、意两国丝路 元朝面条“由中传意”,递嬗意大利面条,是欧洲第一位游历中国并将其系统介绍给西方人的马可·波罗使然。这作为中、意两国的丝路因缘,令人赞赏。可是,有外国学者否认马可·波罗来过中国,故须先作正朔,不然本文议题则难成立。 如德国... 灯下随笔丨莫言新近短篇小说论 莫言以其短篇、中篇和长篇共同构筑起“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大江健三郎说:“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出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莫言早期的短篇大致分三个阶段,1981年至1983年属于尝试期,1983年至1992年属于探索期,1998年... 灯下随笔丨民国“维特热”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家、思想家歌德早期一部杰出的散文体小说。该书以近百封长短不一的抒情书简集成的形式,写了平民出身的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聪明俏丽的绿蒂姑娘,尽管绿蒂已经订婚,但两人一见倾心,双双沉入感情的疾流之中。绿蒂未婚夫阿尔伯... 说长论短丨《孙子兵法》与“星球大战”计划 1991年,苏联政府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走过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后正寝寿终。苏联与美国进行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导致国内经济严重畸形直至最终崩溃,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美国对苏联实施的... 说长论短丨从叙事伦理看中国古典小说 在中国古典小说里,叙事伦理几乎无处不在。重新审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伦理,既是为了观照一种文学传统,也是在观察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习性,为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经验。 最早关注叙事伦理的可以追溯到明清时候的小说批评家,如金圣叹点评《水浒传》,关注到... 书屋品茗丨王昌龄寓湘赠别诗赏析 王昌龄是盛唐最杰出诗人之一,同代选家殷璠称他作“诗家天子”,时人誉他为“七绝圣手”。在七绝的创作上,王世贞赞他与李白不相上下:“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持此论的批判家还有叶燮,他认为王诗可与李诗一争高低:“李俊爽,王含蓄... 书屋品茗丨品读《朱寿桐论戏剧》 《朱寿桐论戏剧》是朱寿桐先生的代表著作之一,全书内容新颖,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且饱含真情。笔者读此书后,深有所感,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谈起。因心之共鸣,也因本人对戏剧的热爱,便以情为引,漫谈心得。此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戏剧的探索,其中包括戏剧... 域外传真丨偷盗火种 人是靠思想站起来的,个人的认知升级,社会的繁荣进步,不是因为掌握了某种技能,而是汲取了优秀的思想。 ——叔本华 一 1943年7月,纳粹占领下的立陶宛的维尔纳。 离开了维尔纳大学图书馆,施默克·卡其金斯基向家中快步走去。自从纳粹德... 域外传真丨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史学工作者而言,一个高瞻远瞩的方法及视野就是利器。历史学者的任务是解释历史,揭示被遮蔽的真相。《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本小书为我们揭开了全球史与跨国史作为两种史学路径的兴起、发展和未来的可能性... 域外传真丨温故“刺马案” 同治九年(1870)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清朝一代“名臣”马新贻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将以千古疑云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 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号燕门,山东曹州(今菏泽)人。其二十七岁中进士,咸丰三年(1853),任合肥知县时随钦差... 艺术天地丨艺术人生双辉映 我与郑小娟同志相识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她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担任少儿读物的美术编辑,好像还兼任了一个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我则是在右派被“改正”后,从南县的一个中学调回长沙,分配到湖南人民出版社担任副社长。那时,王勉思同志也在湖南人民出版社... 艺术天地丨清泉冷月映古今 一 说起来叫人难以置信,有的音乐大师看不懂乐谱,更不会写谱。比如美国乐圣迈克尔·杰克逊,乐思泉涌,却没有能力拿起笔来写下曲子。幸好现代科技帮了他的忙,他每当灵感来了,想要作曲,立刻跑到录音机前,按下录音键,打开嗓门尽情唱。美妙的旋... 更多《书屋》杂志信息,请关注「越读党」杂志订阅

书屋杂志是我每个月必看的杂志,五元一本,文章内容很有思想,可读性强。但是这类杂志因为曲高和寡,往往在报亭里买不到。而是要专门订阅,或者是到一些特色书店去才能买到。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书屋是一个月一本。第8期是早已经出版的了,现在就放在我的床边。目前应该是出9月的了。你没有收到,请去邮局询问,如果他们说没到,那肯定有问题。看到有同爱《书屋》杂志的朋友,多说了两句,希望有用。

书屋杂志pdf

《书屋》杂志是由湖南出版集团主管,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份思想文化类杂志。它以“荟萃思想精华,提高文化品味,开阔生活视野,激扬人生情怀”为宗旨,努力向社会介绍国内外出版手中的精品力作,展示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律动和人文关怀的知名刊物。

《刘保和《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刘保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刘保和《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

作者:刘保和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3

页数:436

内容简介:

清代医家王旭高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又称《治肝三十法》),自其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医家的推崇。早在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2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讲义》即载此全文。同年,秦伯未先生亦在其所著《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文中收载。1988年,程门雪先生所著《书种室歌诀二种》出版,书后附有先生所编的《〈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1993年,刘渡舟先生在《谈谈个人治疗肝病的体会》一文中说:“清人王旭高写的《治肝三十法》就概括地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辨证 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以肝病为核心的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从而把 肝病的辨证与治疗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王旭高先生说:“大凡杂证多肝病。杂证之中,肝病十居六七”;“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值此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的今日,认真学习《西溪 书屋夜话录》,对于提高中医治疗大部分内伤杂病的水平,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本书文字不多,叙述简略,可谓言简意赅,也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尤其如何溯本求源,探索其理、法、方、药的根据,以及如 何将其运用于临床的具体实践,都需要全面地加以阐释。为此,笔者尝试 运用王旭高学习中医的“贯穿法”与“变化法”,先从中医基础理论讲起,继则逐法逐句地讲解原文,务求讲深、讲透,便于实用。为使理论与实践 紧密结合,均附有叶天士、王旭高、程门雪及笔者医案以作印证。在“心得发挥”部分,载有笔者的学习体会、运用经验以及进一步开拓发展的思路,谨供读者参考。笔者虽然从医已50年,但毕竟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术掌握有限,理解肤浅,亦常有“做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之感。本书取名为《<西溪书 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只是作为学习王旭高原著的一些体会,讲出来与同道进行交流,对初学者作为入门读物,或许有所帮助。但因水平所限,自知谬误之处难免,尚请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简介:

刘保和,男,1941年生,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1962年本科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1980年全国首届中医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人体气运动的基本模式是“‘枢轴轮周一辐网’协调运转的圆运动”理论。擅长脉诊与腹诊,主张运用方荆应“抓主症”,从而使方剂的疗效经得起重复,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中医辨证论治水平。治疗多种内、妇、儿科疾病均有显著疗效。目前着重研究癌症的治疗,不使用一般所谓的“抗癌”中药,而是在《金匮》“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理论指导下,采取斡旋气机、升降阴阳的方法,对各类中晚期癌症单纯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杂志书屋app

个人图书管理,摘录APP,清新简洁,界面美观,无广告。可以扫描ISBN代码,方便书籍的注册,实现馆藏管理,还可以拍照识别出图书的制作,还可以推荐图书,分享闲书等。最后,你可以知道你有什么书,不必再担心在618,买双重11的时候沉重......意见建议:如果默认分类可以修改就好,我的蜡笔,扣篮大师,珍珠,阿拉蕾...自动进入“艺术”类别。

移动图书馆应用程序是专门为公民和学校教师和学生设计的移动手机阅读应用程序。它随时随地提供方便的手机借阅,手机图书搜索,借阅,下载和缓存喜欢阅读更好的一键阅读的朋友,现在可以向小绿色资源的用户下载移动图书馆供用户下载,其中包含国家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手机移动图书馆应用。

图书管家 - 个人图书管理的最佳助手,图书管理员是一个网络化的个人图书数据管理工具,只需扫描ISBN码即可轻松访问图书详细资料,并对图书进行分类管理,支持导出Excel。

总的来说,就我所知比较好用的就是上面这三种图书管理app啦,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适应你的要求,总体来说,每个app的应用都是各有各的优点,要根据你的实际需要和习惯去选择,可以先试试再确定最适合自己的。

看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推荐几款个人图书管理的app。

只有非常简单的三个功能:搜索、扫码收藏、更换主题。注意:单一收藏页面、主题可以自由设置颜色。评价:非常简洁自己调色也让app可适度更高,目前没有同步导出等功能,数据删掉就没有了,对强迫症很友好的一点是书籍图片是正面全屏而不是微侧的那种!收藏后在列表显示模式下会自动贴一些网络标签。目前来看作者野心还是蛮大,很期待后续能更新完善一些必要的简洁功能。

功能完全够用注意:完整版本须付费18。评价:一款已经很完善的非社交类个人图书管理软件。目前看,除了没有自动连续扫描(和书屋一样可手动连续)以及一些设置的实现稍微有点复杂外,是一款十分优秀而且自(比)由(较)度(难)很(掌)高(握)的app。一款已经很完善的非社交类个人图书管理软件。目前看,除了没有自动连续扫描(和书屋一样可手动连续)以及一些设置的实现稍微有点复杂。

书架、收藏、扫描、扫描历史。注意:和书屋类同,没有自定义主题功能,默认绿色边。评价:这个app看起来功能好像多了一点……其实也没有,是书架里多一个收藏,扫描多记录了一个扫描历史而已,UI比书屋稍微差一点,书屋可以手动连续录入,而这个扫描后直接跳到详情页,必须先加入书架或收藏。不是很推荐。

希望我们都能徜徉在书的海洋,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