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传播类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4:58:25

传播类毕业论文

跨文化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或扩展(extension)领域,20世纪40年代后期诞生于美国,至70年代末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有着独特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其研究旨趣不仅指向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人、群体、组织、国家之间交往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文化之间的意义阐释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创造、变迁和分野的进程,还涉及到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差异、跨文化语用研究、文化冲突与解决途径、技术发展对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延续和变迁、传播的控制和管理、民族文化自立与发展等诸多方面。这里的跨文化传播,指的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主要关联到两个层次的传播:第一,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在日常交往互动中的融合、矛盾、冲突与解决方式,等等;第二,人类文化交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指基于文化系统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与影响,以及由跨越文化的传播过程所决定的文化融合、发展与变迁。与之相应,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目标就涉及到:描述特定文化之间传播的性质,揭示文化的异同;基于对文化异同的理解,研究消除人们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传播差异的途径;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的创造和分野的进程。

据学术堂了解,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众多,但核心的要求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播音专业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播音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一)观念僵化突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来的传统媒体走向了如今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到来也标志着媒体在我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媒体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以前所没有的,面对着信息发展快速、可以信息共享、信息交流的时代中,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是否能够保证其在时代潮流中的优势,就是需要有正确的现代思想,但是在电视新闻播音工作中,传统观念能非常的牢固,而一些较老的工作人员对于全媒体中一些工作内容较为模糊,并且在内心是非常排斥接受[1]。全媒体工作的相关内容对于一些宣传问题和工作上的创新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但是如今的社会在快速的发展,这种老旧的思想如果不改变,对于传统的新闻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没有好处。而传统媒体想要在新时代中有更好的地位,在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转变理念,不能局限于原来的传统媒体。传统的新闻播音工作就仅仅是对新闻来源获取,然后对新闻进行再次加工,之后进行播报,这样的程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则需要新闻播音工作具有个性化,能够满足现今大众的需求,播音主持工作不单单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时代的反映,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所以传统的观念只是在信息上进行处理,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其他因素,这样会阻碍传统媒体的发展。

(二)媒体融合带来巨大的冲击

新媒体的诞生给予了传统媒体更多的便捷性,比如一些新闻可以在智能手机以及新媒体客户端上进行播放,这样使民众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新闻,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享受新闻的时效性,电视新闻的播音可以形成一定的视频,在客户端上进行播放,毫无约束对新闻进行收听。尽管新媒体能够给传统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带来很多便捷性,但是而新媒体本身对传统媒体就有很大的冲击性,可以说,新媒体的诞生使传统的电视新闻变得毫无生机。人们被吸引的仅仅只是新媒体的便捷性以及个性化,而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工作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尽管能够给予传统媒体更好的发展,但是新媒体本身却能阻碍着传统媒体的定向发展。在全媒体时代下,这种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电视新闻播音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则需要更加的谨慎小心,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是在公众场合进行播音,所以对于文字的要求以及说话的语气都需要格外注意,但是新媒体的对于这些方面都显得比较随意,这大大降低了新媒体工作的便捷性,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更加困难,但是其效果事倍功半,所以这样大的冲击,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陷入了僵局[2]。

(三)队伍的全媒体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不足

过去传统的新闻媒体教育则是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对于语言的拿捏以及语气的运用都应有十分准确的效果。但是在全媒体时代下,整个高校对于播音主持方面的教育都显得非常的快餐式,这不单是高校方面的教育,而工作人员本身则对于工作素养的提升以及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全媒体新闻的重点是能够吸引民众的眼球,而工作人员则对于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对于真正提升播音主持工作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很少参加,殊不知,尽管是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播音主持方面的素养与专业技能都非常的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够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使播音主持工作能够站稳脚跟,保持着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3]。而许多人才都在向新媒体靠拢,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去研究,也没有在专业知识上良好的培训,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要想保证优势,也需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

二、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积极对策

(一)提升创新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应该开发创新能力,让电视播音能够在如此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能够转变现今的局势,突出传统媒体电视新闻的优势。在播音主持工作方面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够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出路,更能够吸引现今民众的眼球,与新媒体在整个媒体中能够并肩竞争。现今的新媒体本身就有着多样化的优势,而传统的电视新闻形式较为单一,所以要进一步创新创新新闻传播方式,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竞争力。新闻是具有时效性的,新媒体由于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能够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其优势较为突出,所以传统电视新闻则需要开始方面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在时效性上不能输与新媒体。而电视新闻也需要对现今的环境时时刻刻做出分析,环境变化快速就要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就要有足够快的分析能力,让电视新闻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

(二)学习先进技术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传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只会运用越来越多,电视新闻要想在整个媒体中有更好的地位,就要与新媒体相融合,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方面相比,新媒体咋有更好的网络技术,对于稿件的编排、节目的录制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电视新闻在播音主持方面也要借鉴新媒体在此方面的优势,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于新闻的传播以及信息的采集都要结合互联网技术,而对于新闻的播报则应该融合现今的流行因素,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而使整个新闻具有现代气息,能够突出稿件的特点,借鉴新媒体中的一些优势,保证电视媒体的重要地位。

(三)提升社交能力与服务意识

在如今的全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需要加强相关的服务,而新媒体所推出的个性化、便捷化服务非常受大众的欢迎,所以传统的电视线播音主持工作也应有更好的服务意识,有较强的个性化服务理念。由于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有了新的特点,工作量较大,想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播放效果,播音主持工作需要较多人来共同完成,所以较好的社交能力在此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很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使稿件变得更加有特色,集思广益,使播音工作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而文章的内容要使受众眼前一亮,融入新媒体的一些特色,保留新闻本身的特性,而使传统媒体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四)打造品牌优势

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如今在新媒体中一些信息比较泛滥,而这些信息大多是无用信息,所以大众在选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选择对自身有用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而大量的垃圾信息大众会选择回避甚至删除,所以在这样信息较为混乱的环境下,全媒体时代又给予了电视新闻又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电视新闻在播放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有用的信息,而播音主持工作在此方面又更有优势,可以借此机会来打造传统媒体电视新闻的品牌优势,让电视新闻把自身的权威性、专业性优势放到最大。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中,对于一些采访专家解说的工作就与现今的新媒体中信息泛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品牌优势能够在整个全媒体时代中站稳脚跟。

三、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给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工作人员仍保留着顽固的思想,对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致使整个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但是全媒体时代仍可以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打造电视新闻的品牌优势,同样也能够使电视新闻在全媒体时代下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J].国际新闻界,20xx.

[2]韩敏.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xx.

[3]燕丽娜.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xx.

一、播音主持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播音语言是一种面向大众化的传媒语言,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一种对语言美的表达。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兴趣从而提高播音创作的地位,更好的和大众进行沟通交流,使听众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从听众的观点出发,站在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从多个角度来展示语言的魅力。播音员所进行的播音节目越来越生动形象,接地气的口语表达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要注意这里的`口语指的并非是像我们平时说话那样一字不落的说出一句话或者是流利的将一段话进行表达,而是说要字正腔圆,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和吐字清晰的表达每一个字。这是播音员在播音中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功[1]。在这里所说的口语化是指运用手势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进行表达,这与只是呆板的去告知观众一段新闻所表达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更能够让群众产生亲切感从而贴近了群众的生活。虽然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掌握着一定的播音知识。但是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播音员更依赖于对文本的使用,要求他们准确无误的进行播音工作。而主持人则更加重视对于节目的参与。不是很依赖文本,而是借助于播音将自己融入于节目之中。这两者之间播音员更专业一点,其他的专业都无法替代播音员。播音员将播音口语化是一种对于世俗美的诠释,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享受播音逐渐成为被很多人接受的生活方式。播音语言口语化的重要基础是进行语言表达所必需的基本功。无论是对于主持人还是播音员来讲,都要遵照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注重对口腔状态和气体运动的掌控。合理的运用内外部的发音技巧进行翻译。内部技巧包括重复语气节奏和停顿等,外部技巧则包括情感、情景再现。播音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主要注重一个人对于语言情感的掌握能力,通过自身规范化具有感染力来让群众产生心理认同感。播音人员的这些技能都可以通过训练来进行实现。

二、播音语言要融合时尚元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风格出现了变化。越来越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标准化的官方腔调,还有欧美腔等等。很多主持人都把这些语言当做一种时尚应用于播音主持的工作之中。一些专家认为这样工作是不专业的,但是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就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是有兼容性的,可以不断的融合发展,虽然在这方面有着很多的限制,但是仍然阻碍不了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2]。在经济全球化、中国世界化的背景下,很多的外来语言开始进入中国。比如一些地方方言、网络语言、粤语等等。各种语言进行夹杂,主持人运用自己规范化的语言进行节目主持,但是仍偶然会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以此来表达主持人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观众认为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新鲜感,不会让人感觉到节目是枯燥乏味的,让很多人喜欢上这个节目,记住这个主持人。

三、多元化的进行节目的配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发的高涨。给影视业进行配音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于电视剧和动漫进行配音能够展示出一个更好的视听效果。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电视剧和动漫所展现出的魅力。所以说,配音也是一种艺术,使语言具有可塑性。例如说《动物世界》是由赵忠祥进行解说的,时至今日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已经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节目的一种独特标志。配音语言分工更加的精细化。播音专业由台前转变为幕后人员来进行配音[3]。在这个背景下。大众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新的标准。有些节目将原本记者的发言转变成为播音员去进行配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美学风格,能够让语言进行本体的回归。而我个人认为作为纪实性的新闻而言应该让记者去配音。这样能够让事情更加的真实,表现出节目的及时性来增加节目的真情实感,增强观众的心理认同感。这是任何播音人员都无法去替代的。所以说现在的很多节目例如消息类新闻等,都开始运用记者来进行配音。对广告的配音也更加的多元化,通过广告所有的特殊性来对产品进行宣传,诱导人们花钱去购买,所以在配音中是有着不同的重点的。但是他们也是有共同点的,在总体上给人一种生动活泼、感染力十足的感觉。所以在对于广告进行的配音之中,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注意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喜好。有的人喜欢比较活泼的,有人喜欢比较沉稳的,而有的人则喜欢动漫化的。在进行广告设计中要注意产品所面向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去设计。

四、播音主持要给人以亲切感

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播放时,主持人和观众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观众主要是通过影像来观看节目。如果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没有在节目中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这个节目就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让观众有长期观看节目的打算。所以这就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来对观众进行吸引。让观众有观看节目的兴趣。亲和力,不仅仅在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也需要足够的亲和力,只有播音员和主持人有着足够的亲和力,才能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从心理上喜欢节目接受节目,以此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当前的背景中,播音主持要对大众的审美和需求进行满足。将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在播音主持之中,既表达出语言的魅力,又贴近了群众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和自己是平等的[4]。意识到公众人物接地气的一面,让人明白公众人物也只是一个平凡人,增加了观众对于公众人物的信任感。为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向观众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效率。播音员和主持人想要进行对于亲和氛围的营造,可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语言之中,也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诚恳真切的态度去表达。但是,对于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而言,他们的亲和要能够符合语言所要求的规范准确和艺术性。播音主持进行亲和性的语言表达是为了更好的去进行消息传递。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要具有亲和力,但是也不能够丢失他们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必须符合的职业要求。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减少口语所造成的随意拖沓。例如,说董卿,她是一位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主持人,一反传统央视主持人给人传统、严肃的印象,她以言语来打开人的心门,给人一种认同感,这是她亲和性的语言的功劳。她让观众感觉到了真情实意,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再比如说,在快乐大本营中的主持人何灵,他的主持风格多变,总是很温和的对待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他对于自己的重视,不由自主的就爱上了带给人活泼快乐的快乐大本营。并且,他和其他的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相处的就和家人一样,给整个节目带来了亲和温暖的氛围,也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的喜爱,让观众观看节目感觉到放松。

五、总结

结合上文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所具有的语言艺术特征就是将播音变得口语化,带给观众亲和力并在播音的过程中融入时尚元素,多元化的进行发展。这些就是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想要更好的运用语言艺术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同时这些特点影响了观众的喜好,但是这些的发展也是被观众的审美所影响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想要获得观众对于自己的喜爱,所以波音人员和主持人会努力的发展自己。而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对于自己的能力进行提高,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就能够增加收视率,将节目的质量进行提升,推动我国电影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兰.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xx(15):129-130.

[2]赵佳园.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xx(01):157.

[3]孟佳玮.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科技传播,20xx,10(09):20-21.

[4]金钲凯.试论消费文化语境视角下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主持技巧[J].新闻传播,20xx(06):34-35.

1、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特征分析

口语化特征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利用文本内容与独特嗓音,向受众传递丰富的信息,在发音与声音方面具备较强吸引力。播音主持人在活动现场时,也需要全面把握相关流程,在观众面前客观呈现各类节目特点与形式。这要求播音主持人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专业素养高,并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后也能妥善处理。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着口语化特征,进行信息传递时播音主持人要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方式,既要体现出较强的亲和力,也要深入观众内心,让其身心获得愉悦。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从实际语言环境入手,准确把握力度、语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让每个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都得到满足。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要高,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从活动现场实际情况出发,随机应变,以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以《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爱要大声唱出来》等节目为例,播音主持人不仅对语言进行了合理化加工,也采取“说”的形式,让活动现场氛围得到了渲染,将观众的目光都吸引到节目上。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也要避免使用方言,或者是过于粗俗的语言,应该以普通话为主,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加强对情绪的有效控制。这样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才更具感染力,才能将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客观呈现出来,这样口语化特征才能得到真正展现。

时尚化特征

在时代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人们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看法都有了很大改变,开始追求时尚,对广播电视节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视电影界来说,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播音主持在语言艺术方面也有了新的特征,如时尚化特征等[1]。节目形式不一样,将呈现出不一样的价值,这样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时尚客观需求。播音主持人只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风格,让节目充满情趣,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为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节目中,播音主持内容应该具备较强的时效性特征,对此应该注重对新词语的应用。而时尚播音主持语言一般来源于网络,播音主持人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流行网络用语。因为网络用语有好有坏,所以播音主持在使用时应该谨慎选择,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为节目增添更多幽默感。播音主持语言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尚感,这样才能减少对观众、嘉宾的困扰,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应从节目类型与内容出发,充分利用时尚网络用语,确保其具备多样化神韵,将自身个性、生活品味等都呈现出来,这样电视节目才能赢得人们的支持与喜爱。例如:在《金星秀》中,金星通过使用犀利、时尚的语言,让节目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不仅进入了微博热搜,收视率也较高。在时尚化特征作用下,播音主持语言也充满了特色,让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新元素,使其日常生活更加丰富,促使各层次群体客观需求得到满足,电视节目收视率才能提升。

个性化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了新的变化,融入了很多创新元素,体现了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播音主持人在个性化特征上都很明显,能够从广播电视节目特点与性质出发,合理运用语言,营造良好的节目环境氛围。这样观众能够全身心融入其中,满足多样化客观需求[2]。例如:在《中国好声音》开场时,华少会使用较快的语言语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表现出来。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在颁奖晚会中会使用幽默调侃的语言,让自身主持风格更加幽默与风趣,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充分展示了出来。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不断提升,播音主持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后可以有效处理,借助多样化语言展现语言的独特魅力,为节目增添更多新的生命力。又如: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直播现场中,孙楠因为特殊原因退出比赛,工作人员没有一点办法,此时主持人汪涵作出了应对,巧妙化解了尴尬。这些都体现了播音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需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才能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也充分体现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2、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提升策略

准确把握播音主持语言特色

为提高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播音主持人应该注重播音特色,做到语言的规范性。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这样会导致播音主持人的激烈竞争,如果播音主持人想要鹤立鸡群,就需要自身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规范地用语言进行播音,还需要突出自身主持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突出自身特色时,不能只追求特色,还应该重视专业性,不要适得其反。

增加播音语言感情色彩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需要将自身感情色彩融入到播音语言内容中。播音主持内容也要做到专业性,这是对所有播音主持人最基础的要求,同时以专业性内容为前提,播音主持人要融入更多真实情感,这样才能在语言上体现出艺术性特征,打造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受观众喜爱。若是播音主持人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采取朗读课文的方式,就无法将新闻讯息内容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也不利于听众作出有效判断,这样播音主持内容的吸引力也难以实现增强[3]。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体现,要求以基本播音专业素质为基础,将更多感情色彩融入其中。

运用声音表达文化丰富内涵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播音主持人要利用声音充分体现播音主持内容的文化内涵,对此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要注重对语言的正确把握,向观众传递最真实的新闻讯息内容。只有播音主持语言和观众获得新闻讯息后心理活动相同,这样才能让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第二,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融入有丰富内涵的语言,在此环节要避免对新闻讯息作出改变,保证新闻讯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体现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确保播音语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竞争力提升,吸引更多人关注。

提高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

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上实现提升。播音主持人代表着整个节目的形象,其风格特征对播音主持节目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播音主持人要想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时刻关注自身外在形象,播音主持要在自身涵养、外在形象上均做到合格,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4]。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仪态和着装,在形象上做到得体,仪容上保持庄重。第二,播音主持人要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利用工作业务时间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要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将自身专业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知名度,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好地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

3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应体现出艺术性特征,这关系着播音主持的竞争力。播音主持人应从信息传播出发,注重在语言表达上创新,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与工作模式,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在播音主持语言上加大研究力度。只有播音主持人主动适应新媒体语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这样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佟鸽.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xx(11):163,165.

[2]谭曦旭.基于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传播力研究,20xx(16):135.

[3]雷鸣,彭涵俊.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xx(3):107.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英语自主学习和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关于高职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研究用四种方法对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情况进行验证,具体为: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作者对相应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男女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在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针对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所存在的差异进行科学地分析、整理,作者提出了对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确保研究顺利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作者首先深入学习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外因素,并向学生们介绍了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作者综合运用四种方法(即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09级水产养殖专业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男女同学因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英语自主学习方面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学习动机方面,男生更多表现出的是外部动机,女生更多是内部因素。在自主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听课状态、课堂笔记方面,女生都要比男生具有更好的自制能力,有明确的目标,而男生由于天性好动,难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学习目标较为模糊。在参与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等方面,由于性格使然,男生表现的比较积极,而女生则倾向于等待老师的指示,比较被动。作者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证实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为了深化此项研究,寻求适合男女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作者又通过教学案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具体为:对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对比指导前后的男女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得出教学启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这种差异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提出了教育管理对策: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性别偏见、尊重男女学生心理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并应清楚认识到高职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男女生关系的融合,创建适合男女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作者最后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缺陷,并指出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 j邦KIJ cUHD+JsN&teRn

大众传播类毕业论文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英语自主学习和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关于高职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研究用四种方法对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情况进行验证,具体为: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作者对相应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男女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在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针对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所存在的差异进行科学地分析、整理,作者提出了对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确保研究顺利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作者首先深入学习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外因素,并向学生们介绍了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作者综合运用四种方法(即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09级水产养殖专业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男女同学因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英语自主学习方面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学习动机方面,男生更多表现出的是外部动机,女生更多是内部因素。在自主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听课状态、课堂笔记方面,女生都要比男生具有更好的自制能力,有明确的目标,而男生由于天性好动,难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学习目标较为模糊。在参与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等方面,由于性格使然,男生表现的比较积极,而女生则倾向于等待老师的指示,比较被动。作者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证实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为了深化此项研究,寻求适合男女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作者又通过教学案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具体为:对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对比指导前后的男女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得出教学启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这种差异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提出了教育管理对策: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性别偏见、尊重男女学生心理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并应清楚认识到高职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男女生关系的融合,创建适合男女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作者最后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缺陷,并指出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 j邦KIJ cUHD+JsN&teRn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 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2. 试论“媒介殖民主义”3.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4. 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5. 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6. 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7. 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8.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9. 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10.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11. 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12. 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13.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 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15. 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16. 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17. 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19. 试论余华的《活着》 20. 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21. 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22. 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23. 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24. 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 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26.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27. 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 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29. 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3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试析“易中天现象”32. 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33.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34.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35.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36.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37.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38.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39.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40.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41.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42.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二 1.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2.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3.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4.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5.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6.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7.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8.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9.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10.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11.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12.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13.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14. 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15.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16.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17.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18. 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19.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20.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21.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22.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23.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24.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25.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26.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27.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28.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29.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30.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31.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3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33.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34.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35.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36.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37.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38.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39.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40.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41.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42.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43. 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44.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45. “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三1. 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2. “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5. 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6.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7.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8. 论编辑思维9. 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10.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11. 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12. 论新闻标题的特点13.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14.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15. 论传统报纸的走向16.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17. 《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18. 论新闻策划19. 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20. 报纸专栏分析21.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22.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23.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2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25.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26. 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27.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29. 论编辑的人文情怀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31. 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32. 论新闻的世俗化33.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34. 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35. 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36.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37. 论传媒的影响力38. 论传媒的公信力39. 论传媒的涵化功能40. 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41. 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42. 论新闻编辑的境界43.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44. 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45. 论精确新闻报道46. 论调查性新闻报道47. 论媒介素养48. 新闻评论现状分析49. 论新闻编辑理念50. 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51. 报业生存现状分析52. 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53. 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54. 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55. 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56. 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57. 论传媒整合发展58.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59. 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60. 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四1. 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2.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3. 新闻语言特征论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5.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6.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7.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8.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9.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10.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11. 新闻风格论12.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13.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14.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15.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16.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17.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18.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19.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20.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21.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22.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23.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24.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25. 新闻价值论26.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27.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28.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29.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30.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31.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32.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33.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34.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35.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36. 现代传播学论37.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38.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39.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40.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41.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42.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43.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44.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45.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46.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47.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五1. 传播效果浅论2. 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3. 传播效果评价4. 博客管理初探5. 中西采访技巧比较6. 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7. 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8.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9. 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10.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11. 广告的文化策略12. 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13. 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14. 广告创意论15. 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16. 新闻写作的创意17.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1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19. 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20. 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21. 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22. 浅论突发事件报道23. 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25. 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26. 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27. 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28. 隐性采访浅论29. 独家报道浅论30. 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31. 中外动漫产生比较32. 动漫创新初探33. 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34. 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35. 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3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3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38. 浅论网络传播39. 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40. 短信传播浅论41. 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您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你大几的?大一的话我有十一个关于新闻学概论的题目……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

1、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2、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3、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4、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扩展资料: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参考: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

新闻传播类大学毕业论文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据学术堂了解,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众多,但核心的要求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2、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3、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4、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5、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6、"媒介审判"现象研究7、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8、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9、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媒体公信力的流失、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传播类期刊杂志

新闻媒体从业者在评职称时也要发表论文,但是他们对期刊并不了解。其实新闻传播类的刊物有很多本,也涉及到了省级,国家级,核心级刊物,为了便于大家发表论文,杂志投稿网小编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了几本优秀的新闻传播期刊,也是比较好投的刊物。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主办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的省一级期刊。旨在通过刊登论文、剖析实例、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繁荣新闻学术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新闻与传播评论》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是一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大型学术丛刊。丛刊关注国内外新闻传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多元的学术思想、高质量的学术品味。现行主要栏目有:学理与方法、传播与文化、比较新闻学、人类传播史、媒介经济、网络传播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办于1994年,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杂志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最新成果,代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准,是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者的思想宝库。主要栏目有:媒介制度研究、媒介法研究、媒介政策研究、媒介道德研究、媒介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社会学研究、媒介政治学研究、新媒介及媒介技术发展研究、大众传播学研究等。

你好~这是我知道的一些传媒类的期刊杂志~~《现代传播》、《当代传播》、《对外传播》、《网络传播》。。其实呢,新闻学和广告学都是隶属于传播学下的分支,所以新闻类(像你说的新闻大学、传媒等)、广告类(比如广告大观等)的杂志里面都涉及到对传播学理论的应用阿。亲是对传播学领域比较感兴趣吗?那就可以去传媒人论坛溜达溜达,和大家交流交流~希望能帮助到你~有疑问的话尽管追问~

1.国际新闻界2.新闻与传播研究3.现代传播4.新闻大学5.新闻记者6.当代传播7.新闻界8.中国记者9.传媒10.新闻战线11.青年记者12.新闻与写作13.新闻知识 这些应该都可以吧,你是要发表核心还是普刊啊,我们都可以帮你的

括号里为本人读后感想,不作为官方评定,仅供参考 营销类 《定位》里斯、特劳斯著 《营销战》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著 (经典至极的营销学“圣经”) 《整合营销传播》唐.E.舒尔茨著 (关于整合营销最精到的专家著作) 广告类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威著 《蔚蓝诡计》 《当代广告学》威廉.阿伦斯著 (国内翻译版本最早最权威的是丁俊杰、程坪译本) 《广告学》理查德.J.塞梅尼克等著 (张树庭、程坪译。比较口语化,易懂。个人以为购买的话它与《当代广告学》二者择一即可,不必两本都要,贵啊。) 《广告的艺术》乔治.路易斯著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传播类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 《传播原理》斯蒂文.小约翰著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著(传播学的入门书籍) 杂志类 《现代传播》 (专业传播学刊,有些文章有点深,需要懂得传播学基本概念后才能理解) 《国际广告》(不用说,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唯一一本与美国《广告时代》合作的广告专业杂志) 《广告大观》 《现代广告》 《龙吟榜》(香港龙吟榜,里面很多港台最新广告和流行观点评述,值得一看) 《广告导报》 《成功营销》 《销售与市场》(缺点就是一月三刊,文章不够精选) 《世界经理人》 其他 《消费者行为学》莫温、迈纳著(学习品牌和营销必徐了解的一本书) 《社会学》第十版 戴维.波普著 (翻译的比较好,看着不觉得累) 《宏观经济学》曼昆著(曼昆版的经济学是目前销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一本书,也是相比下较容易懂的一本)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著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著 以上是广告、营销、传播类及相关学科近年来比较好而实用的书籍,包括了入门书籍和深度学习的书,不只可看可学,还有收藏价值。真高兴本人全有并且看过。

直播传播学毕业论文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鼎丁尺股侔噶踌拴穿茎《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期刊里面,看下别人是怎么选题的,你参考借鉴下

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

现在网络直播行业火热,出现了主播平台、网红等新名词。在此,我为大家准备好了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一起来学习吧!

摘要: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途径,近两年来成为一种大热的现象,笔者以主播和观众两个群体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发现主播和观众在互动中主要受自我表达欲望的驱使。并在最后讨论了如何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从而消减其对参与者心理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网络直播;自我表达;卷入度;孤独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谓的网络直播应运而生。通过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导入导播端(导播设备或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发布至网址供人观看。其又可分为“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和“实录性质的网络直播”,前者常见的就是各类主播通过镜头唱歌、模仿、脱口秀以及动作表演等,而后者则是各类会议、活动或事件的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无疑是近期的热点之一。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直播内容也已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观众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 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两亿。其中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 万,同步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 个[1]。本文主要探讨“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

一、网络主播的心理动力分析

直播网站由用户创建内容(User-Gennerated Content,UGC),成为网络主播的门槛非常之低,只需要简单的摄像头与麦克风,“主播”们即可创建自己的“房间”(类似于聊天室),向观众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

主播们以观众的“礼物”来获取报酬,但经济报酬绝不是主播们进行“表演”的唯一动力。据笔者访谈的一位网络主播表示,“每当系统提示有新观众进入我的房间,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受到关注”,这一心理状态很具代表性。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个体自我呈现方式,其用户也大多数以青少年为主,这一群体普遍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倾向于积极寻求社会认同,引起他人关注[2],网络直播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较之文字表达为主的社交渠道――如微博等,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观,自我展示的方式更为立体多样,因此受到欢迎。

除去以网络直播为生的专职主播,直播平台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业余”主播,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普通的社会角色,如学生、白领、工人。但在直播平台上,很多主播在“粉丝”的关注中感到自我价值获得了提升,有被访谈的主播声称,“坐到摄像头前,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仿佛突然由龙套变成了主角。”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视为人的最高需求,而对于一些主播来说,通过网络直播能够或多或少地实现自我。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展示失败可能会造成自尊心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在网络直播中,这些失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已有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匿名情况下人们的言谈和行为会超越平时的规范[3]。而主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直播的参与者更加自由开放地讨论某些话题,同时越轨行为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开放性出现,比如某些主播在直播时打色情擦边球,或表演一些猎奇的内容。

二、观众的心理动力分析

首先,网络直播中主播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提升了观众的心理卷入度。卷入度(involvement)这一概念最先由学者库拉格曼(Herbert,)提出,也翻译为“参与度”,在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4]。一般认为,观众的卷入度越高,传播效果就越好。在一个典型直播场景中:主播主动热情地向新进入“房间”的观众打招呼,也会点名向赠送“礼物”的粉丝表示感谢,并满足其一些表演要求,如演唱指定的歌曲。在这里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和内容消费者,而是与主播一起构建直播内容。这种“共同决定”的形式能够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提升观众的注意力,最终使观众更深入地卷入到直播中去。

其次,网络直播中传递的信息容易吸收,减轻了人们的认知资源负担。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获得知识变得极其简单,只需要耗费极少的认知资源,人们就能即刻获得想要的信息,因此大多数网民面对网络传播的信息常常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网络直播的形式恰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主播形象立体生动,大多用口语传递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欣赏和参与网络直播消耗的精力非常之少,又有足够的娱乐性来排解无聊感。

再次,观众能够察觉到其他人的存在,这有效地排解了孤独感。网络直播的“房间”大多会标示观众人数;在主播表演时,观众之间也能进行一些交流,这些设置都能够让观众产生一种群体归属感。对共同主播内容的兴趣,也能使爱好相似的观众聚集到一起,以产生更多的话题。因此虽然有些直播非常无趣,有时却能聚集起大批的观众对其进行评论。这种集体评论(网络称之为“吐槽”)模式既满足了观众的表达欲望,这些评论反之成为了直播内容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最后,网络主播对自身生活的袒露,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望。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曾指出,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个看不见、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有着不安全的恐惧,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焦虑。所以,“窥探欲”属于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在网络直播出现之前,窥探别人的生活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因此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但网络直播将窥探上升为光明正大的行为,主播们直播自己吃饭,逛街,甚至睡觉,这些原本属于个人私密的内容对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三、结语

虽然主播与观众参与网络直播的动力并不相同,然而双方的互动却构成了网络直播的核心,观众对主播表演的内容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回应,而主播会更加频繁地表演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时的反馈对强化行为至关重要,而直播平台能够保证观众和主播之间的反馈是即时有效的,双方的互动也促进了直播行为的持续。

网络直播的出现,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但其野蛮生长很容易出现乱象,截止目前,已有多起关于网络直播的负面新闻出现[5]。直播本是为追求个性化的声音而出现,但当观众开始盲目追捧主播,主播开始盲目讨好观众,就会陷入到所谓的“群体迷思”中去。

因此,在需要外部监管的同时,主播与观众也应维持良性的互动;主播以自己的才艺去吸引观众,而非哗众取宠,观众对不健康的直播内容应及时举报,而非拍手叫好,双方共同构建出健康的直播环境,才能促使网络直播这一新兴事物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苏红宇.网络直播:烧钱背后危机四伏.经济[J].2016(16):50-53

[2]赵亮.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心理表现及其疏导.教学与管理[J].2012(36):61-62

[3]王礼申.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科协论坛[J].2009(6):72

[4]胡晓云,徐芳.关于卷入度(involvement)问题研究的追踪溯源.广告研究[J].2006(1):22-26

[5]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记者[J].2016(5):64-65

你应该说一个大概想写的方向哦!!例如直播、新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网红、网红经济、突发新闻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当年比较热议的事件)等等,这样我可以针对每个方向再给你量身定制题目!!!!!

现在我就给你推荐几个吧:

城市品牌的电视传播,以《魅力中国城》为例

报纸经济报道的瓶颈与突破初探

碎片化传播对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

党报媒介融合研究——以某一具体党报为例

浅析电视纪录片的平民化和故事化创作趋向

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研究——以某一电视台为例(从芒果TV的崛起看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群体性事件中基于新媒体的流言传播现象考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