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与应对雾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00:19:24

与应对雾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预防方法过滤法:包括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优点是明显降低的浓度,缺点是滤膜需要清洗或更换。水吸附法: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鱼缸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不能有效去除。植物吸收法: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优点是能产生有利气体,缺点是吸收效率低,有些植物会产生有害气体

最有效的手段为来一场大风,把雾霾吹散。雾霾的成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来源最大的是火电厂以及其他以煤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由于我国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面的影像基本不会消除,这也是雾霾很难治理的原因之一。冬季空气干燥,颗粒物易悬浮于空气中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市内汽车尾气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拉货的卡车,小汽车相对影像小得多。冬季北方的采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总不能冬天不采暖吧。所以我们现在只能避重就轻,治理下影响不大的市内汽车,禁止焚烧秸秆(其实大部分秸秆都早就还田了,现在还田很容易。农民又不傻,焚烧秸秆会使土地表层硬化。)

整改防护林、彻底治雾霾 统计学家、数学家王见定教授 ,最近就“ 雾霾问题”向国家献策 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起步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已走过35个年头。此绿化防沙工程被称为:“中国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之最”,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路经13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全长近4500公里,死死把境内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一片黄土高原包围或挡在其以外。虽然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初见成效,由西北刮向内地的大风沙基本被挡住,甚至多区域出现了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基本达到了原来防风治沙的目的。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由于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没有跟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危及到人的生存空间。其中雾霾问题是当前重中之重。全民都在谈论雾霾怎么解决。国家在谈,环保学者在谈,老百姓在谈,就是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其中环保、气候专家(院士、研究员、博士...)一致指出欧美、日本用了20-50年时间,才理顺了本国的大气,中国即使在欧美、日本之后有成功经验可借用,依照目前的经济、科技实力用10年时间治理好那只能是人间奇迹。在他们看来中国在一、二十年内治理好雾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中国百姓只能在长期雾霾中煎熬?本人倒有一个良方,不同以上专家、学者的说法,可供政府使用。那就是我们在严格执行减排情况下,同时要借老天之力,不借老天之力是万万不行的。北京的雾霾几乎与刮风高度相关。今天刮大风,雾霾很快消散;大风一停,雾霾接踵而来。如果不靠风,只有大范围的停工、停产、停车...雾霾才会消散,这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可是长期停工、停产、停车...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怎么生存?下面就只能在风上下功夫。王见定教授是一个具有复杂阅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贯通的学者和实践者,他对我们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情感,对于这种现状他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他在仔细考查了相关的资料以后,确认我国现仍属季风国家(尽管大气专家说全球大气变暖)。冬季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夏季是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哪为什么西伯利亚的寒风,冬天很少见了?仔细考查以后发现,问题只能出现在这又长又宽的防护林上。三北防护林工程,窄的地方有几十公里宽,宽的地方有几百公里。防护林乔灌混杂种植,灌草混杂种植,其中高大的乔木均在二、三十米以上,对地表风有一定的减速作用(成语“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经过这样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乔木的减速,再强劲的西伯利亚风也成了微风,所以近些年来,北京的大风沙天很少见了,华北地区也是这样。现在的方法有了,王见定教授指出:我们只需要把防护林的乔木改种矮小的灌木,强劲的西伯利亚的地表风的减速会变得缓慢,经过防护林的西北风还能达到3-4级的水平。有了常态下的3-4级风,在我们严格遵守减排政策的配合下,就可以使北京、华北地区的空气保持在优良或轻度污染的水平。再有夏季的东南风,由于处在西北、华北、东北部的防护林的改造,也能顺利通过防护林,使北京、华北、东北的雾霾得到相当的扩散。也就是说通过防护林的整改,使得长年的西北风、东南风运行通畅,北京、华北、以至全国严重的雾霾必然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样就为生活在北京、华北、以至全国的老百姓争取到可以持久的生活空间,并在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最后彻底战胜雾霾。实施方法及说明:(1)马上开始1000公里的“乔改灌”工作,增加10万工人(工人以当地农民为主)每月工资不低于5000元。(2 )此项工作建议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林业局具体操办。( 3)在“乔改灌”的过程中,适当扩大灌草混种的面积,使得原有的防沙作用还有所加强。(4)在1000公里的“乔改灌”的工作基础上,逐渐将此工作推广到4500公里。(5)大部分乔木已到了过、成熟期(枯死期),现改种为灌木真是天赐良机,改种灌木比乔木成本低的多。改种的灌木、草木以选用当地灌草木为好,它们具有天然的适应性,且成本低。(6)改造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支出。(鼓励有财力的公司参与捐赠) 参考文献:(1)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2)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3)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2期、北京,200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与雾霾经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由于雾霾人眼可见,近来,雾霾成为空气污染的代名词。雾霾是当受到污染的空气遇到风速低的有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悬浮在雾气中,不能扩散以降低浓度,形成具有恶劣影响的天气。确切地说,空气中的雾不应该统称为雾霾。形成雾霾需要同时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空气中有污染物是必要条件,雾气、风速是充分条件,起到浓缩、固定、甚至催化剂的作用。没有雾,不意味空气没有污染。有污染物但没有雾,也不能出现雾霾。实际上,有雾天气很常见,包括风速在内,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人还不能随意控制有雾天气和风速。因此,消除雾霾的充分条件是徒劳的。从必要条件来看,污染物的产生与数量及其排放方式,对雾霾的形成具有影响,或者说,消除雾霾就是消除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自然状况及人类的工业农业生产活动,必然排放污染物到空气中;人类的生存需要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结果,必然加剧这种污染;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大高于生活排污。在城市内,汽车将灰尘掀起到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中,其燃料燃烧过程的尾气按照燃烧质量的不同,产生不同数量的无机物、有机物。它们不都是颗粒物,但却是空气中的有害物。工业排放量大,应加强废气净化和采用更高的排放方式。汽车以新能源为发展方向,兼顾道路洒水、加强绿化等手段。城市人口密集区可采用结合气象条件控制车运量。有些地区应改善地理环境。

最有效的手段为来一场大风,把雾霾吹散。雾霾的成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来源最大的是火电厂以及其他以煤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由于我国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面的影像基本不会消除,这也是雾霾很难治理的原因之一。冬季空气干燥,颗粒物易悬浮于空气中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市内汽车尾气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拉货的卡车,小汽车相对影像小得多。冬季北方的采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总不能冬天不采暖吧。所以我们现在只能避重就轻,治理下影响不大的市内汽车,禁止焚烧秸秆(其实大部分秸秆都早就还田了,现在还田很容易。农民又不傻,焚烧秸秆会使土地表层硬化。)

整改防护林、彻底治雾霾 统计学家、数学家王见定教授 ,最近就“ 雾霾问题”向国家献策 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起步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已走过35个年头。此绿化防沙工程被称为:“中国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之最”,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路经13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全长近4500公里,死死把境内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一片黄土高原包围或挡在其以外。虽然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初见成效,由西北刮向内地的大风沙基本被挡住,甚至多区域出现了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基本达到了原来防风治沙的目的。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由于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没有跟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危及到人的生存空间。其中雾霾问题是当前重中之重。全民都在谈论雾霾怎么解决。国家在谈,环保学者在谈,老百姓在谈,就是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其中环保、气候专家(院士、研究员、博士...)一致指出欧美、日本用了20-50年时间,才理顺了本国的大气,中国即使在欧美、日本之后有成功经验可借用,依照目前的经济、科技实力用10年时间治理好那只能是人间奇迹。在他们看来中国在一、二十年内治理好雾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中国百姓只能在长期雾霾中煎熬?本人倒有一个良方,不同以上专家、学者的说法,可供政府使用。那就是我们在严格执行减排情况下,同时要借老天之力,不借老天之力是万万不行的。北京的雾霾几乎与刮风高度相关。今天刮大风,雾霾很快消散;大风一停,雾霾接踵而来。如果不靠风,只有大范围的停工、停产、停车...雾霾才会消散,这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可是长期停工、停产、停车...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怎么生存?下面就只能在风上下功夫。王见定教授是一个具有复杂阅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贯通的学者和实践者,他对我们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情感,对于这种现状他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他在仔细考查了相关的资料以后,确认我国现仍属季风国家(尽管大气专家说全球大气变暖)。冬季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夏季是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哪为什么西伯利亚的寒风,冬天很少见了?仔细考查以后发现,问题只能出现在这又长又宽的防护林上。三北防护林工程,窄的地方有几十公里宽,宽的地方有几百公里。防护林乔灌混杂种植,灌草混杂种植,其中高大的乔木均在二、三十米以上,对地表风有一定的减速作用(成语“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经过这样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乔木的减速,再强劲的西伯利亚风也成了微风,所以近些年来,北京的大风沙天很少见了,华北地区也是这样。现在的方法有了,王见定教授指出:我们只需要把防护林的乔木改种矮小的灌木,强劲的西伯利亚的地表风的减速会变得缓慢,经过防护林的西北风还能达到3-4级的水平。有了常态下的3-4级风,在我们严格遵守减排政策的配合下,就可以使北京、华北地区的空气保持在优良或轻度污染的水平。再有夏季的东南风,由于处在西北、华北、东北部的防护林的改造,也能顺利通过防护林,使北京、华北、东北的雾霾得到相当的扩散。也就是说通过防护林的整改,使得长年的西北风、东南风运行通畅,北京、华北、以至全国严重的雾霾必然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样就为生活在北京、华北、以至全国的老百姓争取到可以持久的生活空间,并在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最后彻底战胜雾霾。实施方法及说明:(1)马上开始1000公里的“乔改灌”工作,增加10万工人(工人以当地农民为主)每月工资不低于5000元。(2 )此项工作建议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林业局具体操办。( 3)在“乔改灌”的过程中,适当扩大灌草混种的面积,使得原有的防沙作用还有所加强。(4)在1000公里的“乔改灌”的工作基础上,逐渐将此工作推广到4500公里。(5)大部分乔木已到了过、成熟期(枯死期),现改种为灌木真是天赐良机,改种灌木比乔木成本低的多。改种的灌木、草木以选用当地灌草木为好,它们具有天然的适应性,且成本低。(6)改造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支出。(鼓励有财力的公司参与捐赠) 参考文献:(1)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2)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3)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2期、北京,2008.

很多人写作论文时,都不知道如何选题,就怕选的题目过大过宽泛,导致无法深入写作,其实拟定经济学 毕业 论文题目可从:微观经济学、社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这几个方面入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_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

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

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

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

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

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

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

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

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

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

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

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

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

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21、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及 财税 扶持政策

22、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探究

23、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

24、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25、在杭高校校区的三次扩张:驱动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

26、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

2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28、社会经济管理中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

29、光电网新兴产业及社会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30、浅谈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1、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

32、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3、喜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分析

34、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

3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6、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增长

37、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熵时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38、浅谈港口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宁波市为例

3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40、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4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分析

4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43、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重庆主城区机动车增长预测研究

4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45、西安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46、个税递延型养老 保险 制度的政策变量测度与思考--基于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度

47、关于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及对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48、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探究

49、浅析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50、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优秀管理经济学论文题目

1、管理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 教育 角度

2、“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法探索与研究

3、管理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管理经济学的教改实践与 总结

5、怎样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基于校企知识转移视角

6、人事管理经济学:一个述评

7、对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8、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阶梯电价制定策略及其效益

9、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重大医疗纠纷成本控制

10、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商城“双十一”案例分析

11、对《管理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12、管理经济学对企业运作的启示

13、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小米科技公司成长性分析

14、《管理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初探

15、企业运作中管理经济学的启示作用分析

16、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双十一”成功分析

17、管理者的经济学——谈《管理经济学》的定位与发展

18、中国管理实践情境与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改进

19、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构建适于中国应用的管理经济学新体系

21、人本管理经济学探索

22、企业运作中管理经济学的启示作用分析

23、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及其局限性

24、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案例教学满意度研究——以“管理经济学”课程为例

25、浅析管理经济学与企业、市场的关系

26、管理经济学视角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27、课程分野、定位与案例的选择——公共管理“视角”下管理经济学教学的探讨

28、管理经济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

29、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30、论管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工作中的应用

31、医改与管理经济学研究分析

32、基于高职教育的管理经济学课程体系研究

33、《管理经济学》 教学 方法 探讨

34、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小米科技公司成长性分析

35、 企业管理 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36、边际分析法在管理经济学中的运用研究

37、学校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边界

38、人本管理经济学探索

39、企业运作中管理经济学的启示作用分析

40、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动漫品牌价值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

41、海洋综合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兼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创新

4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43、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经济学分析与风险管理方法

44、信息安全的经济学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

45、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研究

46、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

47、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研究

48、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管理制度研究

49、企业管理道德的经济学分析

50、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51、行为经济学视角下企业CIO的管理行为研究

52、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移动Agent资源管理分配模型

53、物业产权与管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54、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经济学分析

55、基于经济学分析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56、经济学角度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57、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高等教育混合管理模式研究

58、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物业管理市场研究

59、中国城市社区经济研究

60、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区域经济学论文选题

1、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2、不同客运交通方式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

3、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

4、江苏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

5、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规律及效益分析

6、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7、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性研究

8、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9、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0、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引智体系建设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1、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绩效状况及影响因素

12、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 经验 分析

13、航空经济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与路径研究

14、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研究

15、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16、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7、浅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对策建议

18、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9、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20、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

21、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22、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协调方式

23、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4、“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

25、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26、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7、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8、 文化 学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29、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

30、浅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31、金融危机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32、物流园区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34、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思路探究

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

36、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7、区域经济视角下的衡阳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38、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39、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分析

40、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碳税制度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42、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43、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44、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45、生产要素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46、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研究

47、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48、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视角

49、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例

5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政策调控

51、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式收敛表现

5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及其财税政策分析

53、民间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宜宾市为例

54、湖南水运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55、浅谈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56、资源税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新疆地区为例

57、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研究

58、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59、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60、公路运输工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探讨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生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北大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经济学毕业论文

★ 经济学毕业论文(2)

雾霾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摘要形成原因雾霾问题雾霾治理案例分析微信文章公众账号新闻动态查看更多图片雾霾治理指的是为了减少雾霾污染而提出的一系列治理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科学制定2020年-2050年低碳发展路线图,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源头治理,切实加强以雾霾治理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形成原因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具体原因如下: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些年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雾霾问题雾霾现象高速封路机场停摆8日凌晨起,京哈、京津、京港澳等高速公路出京方向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上海、江苏、河南、山东等多地都采取了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或全部封路,机场客运航班因此延误或取消。工地停工学校停课连日雾霾侵袭下,武汉市201项涉及基础施工、扬尘作业、出土作业、拆除作业停工或局部停工。南京等城市实施了学校停课,因空气改善,南京复课。加速出台应急预案杭州决定提前颁布《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该预案对重污染日采取“学校停课、公务车和私家车限行”等措施做了规定。商店断货口罩难求市民们纷纷戴着口罩出行,杭州等地的商店已出现口罩断货的情况。雾霾天更引起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长三角医疗机构的内科、呼吸科门诊患者普遍出现增长。[2]雾霾治理雾霾现象治理大气污染,水分,具有吸收、粘结、固定‘微粒’的功能。等微粒,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也是很好的凝结核。因此,人工向空中输送“水分”,是净化大气、影响成云致雨的天气形势,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人工主动干预生态天气系统,大气运动为条件,水为因子,人工高空‘喷水机’机组“接力棒”方式的网络化技术为方案。从水循环的‘水分’开始调控,空中水分在物理形态变化、和蒸发转化过程中;降落地表的宏观水分,增加地表面的湿度,固定粉尘;水汽蒸发的微观‘水分’,增加大气的密度,改变空中大气的物理状态;地理空间的宏观、微观‘水分’,加大天地之间的‘物理量’,形成天地之间降水的‘同位素’条件交互耦合反馈成云致雨的天气系统。 人工水汽,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紊乱扩散混合,增加空间大气的密度,水分发生随机性的自组织的混沌的内外潜热的交换,复杂多变的温度、气压的变化,连续的物质、能量的转化,混乱的热力结构、动力结构和势能、动能的改变,通过涨落,空气中水分在“露点”饱和、凝结、相变,沾附在凝结核上,产生云滴或冰晶,涌现出新的“信息”物质的云层结构,水分子从无形体的微观气态水混乱运行的形态,到宏观实体物质降水粒子的状态转化。以人工主动干预的科学技术手段,天地一体化的地表水分‘压沙’,空中水分降尘,成云致雨、降水净化大气的机制,才是根本上长久解决大气污染,科学有效治理雾霾等污染的标本兼治之策。[3]目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很多大学都在分析雾霾形成的机理,而北京作为首都,国际影响力大,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也比较深入。[4]对于北京雾霾的成因,北京市环保局比较认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这种观点。从外因来讲,沿着北京周边的外延圈,有接近3亿吨水泥建材生产能力、3亿吨钢铁的产能、3亿吨原煤转化为火电的能力,还有上千万吨标箱的平板玻璃和石化工业,这些对北京雾霾贡献率有接近1/3的比重。内因则大多是低空源,尤其是500多万辆汽车产生的尾气。北京的城市规划导致高楼大厦数量众多,不利于低空源的扩散,再加上外围高架源向北京内部输送,就是北京形成雾霾的重要原因。煤炭的利用带来了雾霾,这点不可否认。但如果把雾霾主要归结为煤炭,有点不公平。中国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能源的增长,在这期间,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但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想快速改变是不现实的,只能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减少煤炭,同时发展新能源,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0年。现阶段,要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紧紧抓住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高效发电和煤化工方面做文章。现在限制能源使用的措施有很多,而且都是以治理雾霾为主,如:限煤、限电、限汽车等,但这些限制性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出台时,却没有告诉公众这种限制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减轻雾霾。“一直都是认为,限了比不限强,总能起点作用,但作为科学决策来讲,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能源的使用是支撑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在限制能源使用的时候,特别要考虑到对于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雾霾中的中国何去何从,面对这个问题,国务院参事徐锭明表示,2050年德国能源方案是“688”,即到205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要占能源体系的60%,可再生能源发电要占80%,二氧化碳排放比1991年降80%。“在德国2050年能源方案中有一句话,能源方案就是要重塑德国,我们的能源革命要重塑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不能一蹴而就。目前,煤炭的清洁利用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能源委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新上一批高效、清洁的燃煤火电机组,促使火电厂转型。在页岩气技术大幅发展后,全球化石能源储量增加,使得中国减少煤炭使用、增加优质能源的使用变为可能,“从煤气时代进入油气时代,本身也是一种减排。”案例分析北京治理雾霾2013年1月份以来,北京市已经四次遭遇雾霾天气的袭扰,其中1月10日至15日,重污染过程在北京市持续六天。一是环保部门检查督促,58家重点企业实现了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等方式,减少了30%以上的污染排放;二是在极重污染日,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停驶30%的公

整改防护林、彻底治雾霾统计学家、数学家王见定教授, 最近就“ 雾霾问题”向国家献策 撕开防护林,救活全北京,救活全中国 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起步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已走过35个年头。此绿化防沙工程被称为:“中国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之最”,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路经13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全长近4500公里,死死把境内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一片黄土高原包围或挡在其以外。虽然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初见成效,由西北刮向内地的大风沙基本被挡住,甚至多区域出现了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基本达到了原来防风治沙的目的。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由于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没有跟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危及到人的生存空间。其中雾霾问题是当前重中之重。全民都在谈论雾霾怎么解决。国家在谈,环保学者在谈,老百姓在谈,就是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其中环保、气候专家(院士、研究员、博士...)一致指出欧美、日本用了20-50年时间,才理顺了本国的大气,中国即使在欧美、日本之后有成功经验可借用,依照目前的经济、科技实力用10年时间治理好那只能是人间奇迹。在他们看来中国在一、二十年内治理好雾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中国百姓只能在长期雾霾中煎熬?本人倒有一个良方,不同以上专家、学者的说法,可供政府使用。那就是我们在严格执行减排情况下,同时要借老天之力,不借老天之力是万万不行的。北京的雾霾几乎与刮风高度相关。今天刮大风,雾霾很快消散;大风一停,雾霾接踵而来。如果不靠风,只有大范围的停工、停产、停车...雾霾才会消散,这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可是长期停工、停产、停车...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怎么生存?下面就只能在风上下功夫。王见定教授是一个具有复杂阅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贯通的学者和实践者,他对我们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情感,对于这种现状他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他在仔细考查了相关的资料以后,确认我国现仍属季风国家(尽管大气专家说全球大气变暖)。冬季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夏季是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哪为什么西伯利亚的寒风,冬天很少见了?仔细考查以后发现,问题只能出现在这又长又宽的防护林上。三北防护林工程,窄的地方有几十公里宽,宽的地方有几百公里。防护林乔灌混杂种植,灌草混杂种植,其中高大的乔木均在二、三十米以上,对地表风有一定的减速作用(成语“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经过这样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乔木的减速,再强劲的西伯利亚风也成了微风,所以近些年来,北京的大风沙天很少见了,华北地区也是这样。现在的方法有了,王见定教授指出:我们只需要把防护林的乔木改种矮小的灌木,强劲的西伯利亚的地表风的减速会变得缓慢,经过防护林的西北风还能达到3-4级的水平。有了常态下的3-4级风,在我们严格遵守减排政策的配合下,就可以使北京、华北地区的空气保持在优良或轻度污染的水平。再有夏季的东南风,由于处在西北、华北、东北部的防护林的改造,也能顺利通过防护林,使北京、华北、东北的雾霾得到相当的扩散。也就是说通过防护林的整改,使得长年的西北风、东南风运行通畅,北京、华北、以至全国严重的雾霾必然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样就为生活在北京、华北、以至全国的老百姓争取到可以持久的生活空间,并在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最后彻底战胜雾霾。实施方法及说明:(1)马上开始1000公里的“乔改灌”工作,增加10万工人(工人以当地农民为主)每月工资不低于5000元。(2 )此项工作建议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林业局具体操办。( 3)在“乔改灌”的过程中,适当扩大灌草混种的面积,使得原有的防沙作用还有所加强。(4)在1000公里的“乔改灌”的工作基础上,逐渐将此工作推广到4500公里。(5)大部分乔木已到了过、成熟期(枯死期),现改种为灌木真是天赐良机,改种灌木比乔木成本低的多。改种的灌木、草木以选用当地灌草木为好,它们具有天然的适应性,且成本低。(6)改造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支出。(鼓励有财力的公司参与捐赠) 参考文献:(1)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2)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3)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2期、北京,2008.

最有效的手段为来一场大风,把雾霾吹散。雾霾的成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来源最大的是火电厂以及其他以煤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由于我国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面的影像基本不会消除,这也是雾霾很难治理的原因之一。冬季空气干燥,颗粒物易悬浮于空气中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市内汽车尾气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拉货的卡车,小汽车相对影像小得多。冬季北方的采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总不能冬天不采暖吧。所以我们现在只能避重就轻,治理下影响不大的市内汽车,禁止焚烧秸秆(其实大部分秸秆都早就还田了,现在还田很容易。农民又不傻,焚烧秸秆会使土地表层硬化。)

整改防护林、彻底治雾霾 统计学家、数学家王见定教授 ,最近就“ 雾霾问题”向国家献策 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起步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已走过35个年头。此绿化防沙工程被称为:“中国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之最”,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路经13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全长近4500公里,死死把境内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一片黄土高原包围或挡在其以外。虽然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初见成效,由西北刮向内地的大风沙基本被挡住,甚至多区域出现了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基本达到了原来防风治沙的目的。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由于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没有跟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危及到人的生存空间。其中雾霾问题是当前重中之重。全民都在谈论雾霾怎么解决。国家在谈,环保学者在谈,老百姓在谈,就是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其中环保、气候专家(院士、研究员、博士...)一致指出欧美、日本用了20-50年时间,才理顺了本国的大气,中国即使在欧美、日本之后有成功经验可借用,依照目前的经济、科技实力用10年时间治理好那只能是人间奇迹。在他们看来中国在一、二十年内治理好雾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中国百姓只能在长期雾霾中煎熬?本人倒有一个良方,不同以上专家、学者的说法,可供政府使用。那就是我们在严格执行减排情况下,同时要借老天之力,不借老天之力是万万不行的。北京的雾霾几乎与刮风高度相关。今天刮大风,雾霾很快消散;大风一停,雾霾接踵而来。如果不靠风,只有大范围的停工、停产、停车...雾霾才会消散,这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可是长期停工、停产、停车...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怎么生存?下面就只能在风上下功夫。王见定教授是一个具有复杂阅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贯通的学者和实践者,他对我们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情感,对于这种现状他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他在仔细考查了相关的资料以后,确认我国现仍属季风国家(尽管大气专家说全球大气变暖)。冬季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夏季是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哪为什么西伯利亚的寒风,冬天很少见了?仔细考查以后发现,问题只能出现在这又长又宽的防护林上。三北防护林工程,窄的地方有几十公里宽,宽的地方有几百公里。防护林乔灌混杂种植,灌草混杂种植,其中高大的乔木均在二、三十米以上,对地表风有一定的减速作用(成语“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经过这样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乔木的减速,再强劲的西伯利亚风也成了微风,所以近些年来,北京的大风沙天很少见了,华北地区也是这样。现在的方法有了,王见定教授指出:我们只需要把防护林的乔木改种矮小的灌木,强劲的西伯利亚的地表风的减速会变得缓慢,经过防护林的西北风还能达到3-4级的水平。有了常态下的3-4级风,在我们严格遵守减排政策的配合下,就可以使北京、华北地区的空气保持在优良或轻度污染的水平。再有夏季的东南风,由于处在西北、华北、东北部的防护林的改造,也能顺利通过防护林,使北京、华北、东北的雾霾得到相当的扩散。也就是说通过防护林的整改,使得长年的西北风、东南风运行通畅,北京、华北、以至全国严重的雾霾必然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样就为生活在北京、华北、以至全国的老百姓争取到可以持久的生活空间,并在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最后彻底战胜雾霾。实施方法及说明:(1)马上开始1000公里的“乔改灌”工作,增加10万工人(工人以当地农民为主)每月工资不低于5000元。(2 )此项工作建议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林业局具体操办。( 3)在“乔改灌”的过程中,适当扩大灌草混种的面积,使得原有的防沙作用还有所加强。(4)在1000公里的“乔改灌”的工作基础上,逐渐将此工作推广到4500公里。(5)大部分乔木已到了过、成熟期(枯死期),现改种为灌木真是天赐良机,改种灌木比乔木成本低的多。改种的灌木、草木以选用当地灌草木为好,它们具有天然的适应性,且成本低。(6)改造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支出。(鼓励有财力的公司参与捐赠) 参考文献:(1)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2)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3)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2期、北京,2008.

雾霾的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一、雾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空气不流动或者流动不畅是雾霾的主要因素。空气不流动,使得微小颗粒聚集在空中。这就是为什一来冷空气雾霾就会消散的原因所在。

2、工厂烟筒排放的大量污染废气,雾霾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大气污染!污染来源的主要原来就是这些重工业。

3、汽车尾气排放。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城市中的汽车越来越多,从停车位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汽车越多尾气排放的就越多,自然而然空气也就越差。

4、空气中的湿度过低,人们和汽车的运动会带起在地面的灰尘,这一点在建筑工地很多,从有尘土的地方走过以后,脚下立刻回出现一层浮尘。

二、对人体的伤害:

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霾

形成原因:

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

对人体的伤害:

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

雾霾预防措施

1、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

2、外出戴口罩

3、多喝茶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水

6、多吃蔬菜

7、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霾

我想应该是地面湿度大,气压低无风才容易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产生的原因1气压较低产生雾霾天气空气中有一些相对静止的风,造成气压较低,形成雾霾。由于大气干燥,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致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而漂浮在空气中,这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2地面灰尘大产生雾霾天气一些地面的灰尘是很大,造成浮尘。也是会造成雾霾的一大主要原因。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流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让这些颗粒性物质甩到城市上空,使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形成雾霾。3工厂制造的二次污染产生雾霾天气一些工厂的污染,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都是造成雾霾的一大主要的原因。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粗放的垃圾处理也是形成雾霾的原因之一。4建筑粉尘产生雾霾天气由于建筑垃圾和粉尘飘入空中,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5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产生雾霾天气冬季取暖大多是以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为主,以及用煤发电的火电站排放的硫化气体等污染物,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质聚积,形成雾霾天气。6汽车尾气排放产生雾霾天气汽车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造成空气污染,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的因素之一。

雾霾论文

闲时,望一眼窗外,突然发现看不到蓝天、白云,天地间一片灰色的景象,连对面的楼房也只有朦胧的轮廓。这样的天气越来越频繁,雾霾正无声无息地笼罩着我们的城市。 雾霾是雾中悬浮着大量的烟、灰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据环保部遥感卫星监测:1月29日中国范围内有13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那雾霾天气是怎样来的呢?很多家庭都拥有小汽车,我们的出行更便捷了,但汽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空气;电厂、炼油厂、化工厂在我们的城市里“大显身手”,但夜以继日地不断排放出煤烟和灰尘;绚丽的烟花爆竹让人目不暇接,但空气中烟雾腾腾,变得非常混浊,空气质量急剧下降,、PM10指数直线上升,这些都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它们在带给我们快捷方便、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悄悄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雾霾的天气,我们呼吸的是混浊的气体。空气中的霾会引起肺炎、咽喉炎、气管炎、心脏衰落等疾病。1952年,英国伦敦的那场大雾似无形的杀手,在短短五天内就夺取了4000人的生命,在之后两个月内有夺去了8000人的生命,可见大雾的威力,也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的是清新的空气,要的是健康的体魄。请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而换来所谓的美好生活。少开车,绿色出行,多种树,保护森林。治霾,从我做起!

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什么叫雾霾天气,其定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包括的定义,污染的定义 第二:什么活动会导致雾霾天气,工厂,车辆等等因素需要详细论述 第三:污染源头怎么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应该怎样管理,法律法规应该怎样治理 第四:监督举报措施的建立于完善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2013年雾霾爆发以来,各地采取积极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使大气环境有所改善。但大气污染仍然没有控制住,近几年秋冬季节,即使在大范围的停工限产的前提下,大面积雾霾现象在北方除北京以外的地区仍然频繁发生,给企业生产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为了使未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更加有效,我们分析了这几年大气污染治理的得失,并提出改进建议。1.问题2013年重霾爆发以来,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采取各种措施“铁腕治霾”,包括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烟气超低排放标准,大范围的煤改气、煤改电,治理散、乱、污等。目前控制的三个常规大气污染物,颗粒物(尘PM),二氧化硫(SO2)的排放量同比2014年前的峰值下降 80%以上,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也同比峰值下降了30%。从指标上看,常规污染物减排治理成果非常好,但实际的雾霾治理效果远远低于预期。到秋冬季,北方地区不得不靠大范围的停工、限产来维持一定的大气环境质量。即使如此,雾霾仍然频繁来袭。特别是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在国民经济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的情况下,大范围、长时间的重霾仍然未能避免。污染物排放与不利大气扩散条件是雾霾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北方秋冬季雾霾频发的原因不仅与常规污染物排放有关,更与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有关,否则,常规污染物在峰值期间(2008-2011)更容易暴发雾霾。同时,不利大气扩散条件不仅由自然因素引起,也与人类活动有关,特别是工业水汽排放相关。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治理常规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缺陷和标准缺失,导致了大量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而这些非常规污染物没有得到监管,是当前雾霾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大量工业水汽排放引发的不利大气扩散条件是重要原因。2.治理技术缺陷和标准缺失氮氧化物NOx 减排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氨排放目前减排氮氧化物(脱硝)主流技术 SCR 法用氨作为还原剂,为了达到远高于欧美标准的超低控制指标,企业过量喷氨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过量的氨气形成铵盐等氨氮物, 通过粉煤灰、脱硫废水、雾滴等被携带排出烟道,最终形成氨气排至大气。专家估算,按 2017年电厂的氨使用量计算,这部分排放的氨气量约为137-218万吨。非电行业的脱硝设施不少设置于脱硫设施之后,过量的氨直接排入大气,比电厂的影响更严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团队通过观测发现,“华北是我国氨气最大的‘热点区’,浓度异常高,空间覆盖范围广” 。该团队前不久在《国家科学评论》 发表文章,直接建议 “将氨(包括氨气和铵盐)作为大气污染物列入控制性指标”。工业过程中的氨排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关注。根据前不久完成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总理基金)”报告所述:“氨排放主要是畜牧业和农业”,这一结论远远脱离现实。国际、国内多重研究表明,在城市范围内,工业早已是主要氨排放源,特别是超低排放启动后,工业氨用量大幅增加,大气中的氨含量也随之升高。氨气是大气中唯一的高浓度碱性气体, 排放到大气中的氨与硝酸或硫酸等酸性气体发生反应, 形成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等二次细颗粒物,是大气中气态污染物转变成颗粒态污染物的重要推手。另外氨(氨类物质)对雾霾的影响还表现在高湿环境下,溶解于液滴中的氨类物质和硝酸盐,作为营养物质导致一些微生物大量快速的繁殖,使得雾霾快速发展。我们在追求超低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忽视了目前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大量的氨排向空中,转而形成二次颗粒物和微生物的繁殖,抵消了其它颗粒物减排的效果。近年来,华北地区降雨已经从局部性酸雨转变为全面偏碱性,这从宏观上也证明,减排常规污染物的同时,导致了过量氨气的排放。在低温季节氨气铵盐湿沉降能力弱的情况下,过量氨气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较长时间存在,在较大范围扩散分布。 二氧化硫(SO2)减排,湿法脱硫工艺与细颗粒物排放目前绝大部分电厂和工业企业使用湿法脱硫工艺进行二氧化硫(SO2)减排,尽管脱硫效果明显,但由于中间的烟气升温器 (GGH)被取消,使得烟气低温、低空、高湿排放,脱硫浆液中的细颗粒物通过饱和湿烟气夹带排入大气,可凝结颗粒物 CPM浓度偏高,且未控制。取消GGH的情况下,低温季节,饱和湿烟气条件下,排出的烟气形成浓重的烟羽,二氧化硫在烟羽内的液滴内形成亚硫酸,进一步形成硫酸的极好条件。这样的排放变化过程完全无法监控。根据包括北京,上海等17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机组的测试结果,CPM的平均值是 毫克/立方米,超过了超低排放颗粒物标准10毫克/立方米。更为严重的是,CPM形成的颗粒物粒径小,粒数浓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粒数以千万计。同样质量浓度的CPM,其粒数远超过可过滤颗粒物,对大气的消光作用也远远大于可过滤颗粒物。这些CPM 在大气中作为凝结核,遇冷凝并,吸湿长大,并产生液相下的二次复合过程,雾霾暴发时,以质量浓度形态显现。齐鲁工业大学研究员周勇通过多重证据研究,确认湿法脱硫后粒数浓度暴增是2013-2014年京津冀及周边省份雾霾大爆发的主因。而湿法脱硫工艺取消GGH是最主要的引发粒数浓度暴增的因素,同期大规模的脱硝加剧了这一趋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2011年以前,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处于峰值时,没有形成严重的雾霾,而在治理措施加大后(在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脱硝加价和严管政策刺激下,2012年开始进行大规模脱硝和脱硫设施建设或改造,2012年底开始没有GGH并和脱硝设施串联的湿法脱硫系统全面推开并实行严格的在线监测),雾霾反而显现了!这一现象不但发生在华北地区,甚至是全国性的。现在冬季,从南到北,主要工业城市上空大部分时间是灰朦朦的。由于可凝结颗粒物CPM没有包括在目前的颗粒物标准之中,因此没有得到监管。这一颗粒物指标上的漏洞,说明了为什么环保指标上的成果对不上实际的大气污染情况。因为指标只管住了可过滤的固体颗粒物,对雾霾影响更严重的CPM没有得到监管,超低排放评价显著低估了颗粒物的实际排放水平,所谓的超低排放,实际上是非关键致霾指标的超低,不可能实现对症下药来治理雾霾! 2018年各地采取的俗称“除湿脱白”的烟羽中污染物治理措施,治理湿法脱硫后的白色烟羽,对控制 CPM 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被主管部门叫停!这也就是为什么疫情期间,只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的电厂和有限的其它工业排放,雾霾依然席卷大半个中国。工业水汽排放湿度是雾霾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观察表明,重度雾霾都是伴随着高湿天气发生的。北方秋冬季形成明显雾霾前的敏感阶段及成霾过程中,煤炭/天然气燃烧、湿法脱硫、冷却塔等排放的水气,对当时大气湿度有20%左右的贡献,对雾霾的形成也有较大贡献。在工业集中的地区,水汽形成的水蒸汽气溶胶,使得局部的云层增厚,在城市上空形成一个“锅盖”,使污染物无法自由扩散,大气中包括CPM在内的各类细颗粒物,在这种人为排放水汽形成的高湿环境下,吸湿增长(研究表明,如果空气湿度达95%,在短时间内可凝结颗粒物粒径能增长6-16倍),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VOC等污染物化合,形成二次颗粒物,导致雾霾加重。城市周边大量工业水汽的排放,还会造成静稳,逆温的天气增加。水汽形成的水蒸汽气溶胶,使得局部的云层增厚,在城市上空形成一个“锅盖”,大气流动性减弱,形成静稳环境,使污染物无法自由扩散;由于湿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的消光作用,大气边界层阻挡太阳光线照射至地面,地表温度低,形成逆温环境,同时这些工业水汽都带有热度,高于环境温度,在高空遇冷冷凝,释放出热量,使高空的气温升高,也有助于逆温天气的形成。静稳,逆温环境导致污染物在近地表大气边界层内累积,形成雾霾。工业水汽排放不但对大气扩散条件产生影响,同时,水汽中夹带大量细颗粒物。除了湿法脱硫后的白色烟羽含有巨量可凝结颗粒物和可溶性盐,目前为了节约用水,不少电厂冷却塔使用中水作为补充水,不断的循环,使水汽中的含盐量大幅上升。据估算,一个百万千瓦机组的冷却塔每小时可排 200-400公斤的溶解性颗粒物到空中,是同样机组烟气总颗粒物TPM排放浓度的4-8倍!3.雾霾形成与暴发过程分析尽管在多年的努力下,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 NOx, 和颗粒物(尘PM)已经降到低位,但由于技术缺陷和标准缺失,所产生的非常规污染物(可凝结颗粒物CPM, 氨和工业水汽)没有得到治理和控制,以至北方地区秋冬季雾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其形成与爆发的过程如下:在低温静稳干燥气象条件下,粒数巨大没有得到管控的可凝结颗粒物 CPM 排放到大气中形成固态或液态的细颗粒物;湿法脱硫,冷却塔等工业水蒸气排放推高相对湿度,大气中的干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吸湿长大;烟气中残留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VOCs和氨气等和吸湿长大后的干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水汽夹带的细颗粒物在大气中发生二次复合,形成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盐和氨盐等二次颗粒物。由于湿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的消光作用,大气边界层阻挡太阳光线照射至地面,地表温度低,形成逆温环境。这些盐粒在逆温,静稳大气的影响下,在较低的大气边界层内富集,形成雾霾。在高湿天气,这个过程显著加快和加强,湿态水溶性离子颗粒物粒径大幅增长,新排放的水蒸气和夹带的细颗粒物在更低的大气边界层内扩散,地表的空气密度升高,大气的垂直层结构相对稳定,空气的上下间流动显著减弱,静稳,逆温环境加强,同时,水溶性离子颗粒物中铵根,硝酸根等营养物,促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质量浓度快速增长,雾霾爆发,并会维持一段时间,直至大气环境发生改变(如大风,下雨,冷空气入侵等)。4. 建议 确定雾霾主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理,避免秋冬季的“停工限产”措施为了维持北方地区的环境质量,从 2017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应急管控防治措施”,即在污染天气各地要求企业 “停工限产”。这一措施虽然缓解和减轻了雾霾污染的影响,但给各地的经济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也掩盖了环保治理的问题和缺陷。从经济上考虑,治理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对于一个省,只是一个百亿级的投入(如果通过节能措施减排, 投入的成本还可回收),但大面积的停工限产,经济损失是千亿级别,而且年复一年。根据前面的分析,重度雾霾不是一次排放造成,而是大气扩散条件变差后,二次颗粒物暴增所引起,“停工限产”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取消“大气污染应急管控防治措施”,停止各种名目甚至加码的“停工限产”,保障国民经济,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设立国务院雾霾治理办公室由于雾霾形成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长期性,光凭环保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几年各地政府都设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协调环保,能源,交通,工业,科技,城市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建议国务院也设立“雾霾治理办公室”,从顶层开始,整合资源,全面协调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而不是目前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且受制于一些利益集团和固有的思维模式,不能开展真正有效的治理。 通过余热回收,治理湿法脱硫后排出的烟气湿法脱硫后排出的烟气不但含有水汽和细颗粒物,还有余热。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委 2015年就发布《余热暖民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回收烟气余热,并在 150 个区县开展试点。目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已完全成熟,为了迅速抑制雾霾,特别是重霾的发生,应该强制回收湿法脱硫后烟气的余热和水汽,使企业达到节能、节水、降霾、减碳和增收的五重效益。这是目前经济成本最低,控制雾霾最有效的方法。回收工业排放的水汽和余热根据各地的工业布局和环境容量,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或要求回收电厂冷却、冶炼、化工等行业各工序排出的水汽、余热。此举能减轻甚至拿掉城市上空的 “锅盖”,大幅度改善大气扩散条件,减少雾霾的产生,并能减少随水汽排出的盐粒和污染物。同时重复利用水,减少工业用水总量,降低企业成本,余热还可以回收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增加超低排放的内容,弥补排放指标上缺失要把氨(包括氨气和铵盐)纳入控制性指标,严格控制氨的使用。城区的氨排放除了电力、工业的脱硝外,还包括机动车,特别是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减排中的氨排放,和尿素制作过程中的氨排放等。颗粒物超低标准必须包括可凝结颗粒物CPM。目前直接检测CPM 比较困难,可通过间接检测方法(如测冷凝水中的电导率)进行监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