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研究人心理特点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22:49:29

研究人心理特点的论文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大学生发展阶段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 提出大学生发展可分为三阶段五层次,并分析了各阶段(层次)的主要心理特点厦其相应的教育时策。对高校遵循大学生内在发展规律,培养符合社套要求的合格人才,在认识上有一定的理论意叉并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 发展阶段 心理特点 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大学生能否成才、怎样成才,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且研究较多的问题。大学生的发展是分阶段、依层次递进的。教育实践表明,如果不了解和遵循内在发展规律,一些学生的发展就会出现“断层”,成为教育的“残次品。在近20年的高校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育者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教育和成长的阶段性概念。我们对大学生的发展阶段及层次进行长期的专题研究,尤其是重在发展阶段和层次的心理特点的研究,意在总结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以便教育者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加强教育引导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第一阶段:适应阶段——正确定位,克服心理落差(这一阶段只有一个层次)

第一层次:自我定位。新生入校,面临着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角色转换大学生要求更强的生活自理性,学习自觉性以及班级管理的自主性。新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往往不知所措。这一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自我定位。从心理临床案例综合来看,大学新生阶段许多心理问题是由心理落差形成的或者间接诱发的。所谓心理落差,是指原有的自我概念、自我意向、自我定位或自我预期在新的情境中的实际感知和心理体验(真实的或假想的)差别较大而形成的自我失落感,即一种心理反差。主要类型有:

1.真实落差:即现实的自我地位的反差,如学习成绩排名,在高中阶段总是排前5~10名,而在大学阶段却总是排在后5~10名,即使排在中等,许多人仍有落差感,这是一种成就动机的失落,又如身份与地位,在高中阶段一直担任班上或学校的主要干部,在大学则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因而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或感到不受重视,或感到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从而产生落差感;还有人际关系方面,许多学生反映高中阶段同学之间沟通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而大学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不密坷,好似各行其事,互不交往,社会支持微弱,形成人际交往动机的失落总之,这类落差是由现实情境产生的心理体验。

2.假想落差:即心理构想的反差,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心理倾向。自我定位比实际的地位要低,实力相等的竞争环境中常常发生这种心理反差现象。如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鹤立鸡群”,具有绝对优势,长期具有强烈的优越感,感受不到“风险意识”。而在大学,高手云集,大多数学生都差不多,原有的优越感丧失,自我优势地位不再或不稳的“风险”不期而至,因而总感到处境“危险、“不安全”、“不如人”、‘很快就要落后”,同往日的优越感相比,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种心理落差是由于缺乏竞争意识形成的。

3.预期落差:即往日的理想与未来现实的反差。许多或大多数中学生都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理想,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才而进人大学后,充耳都是要面向社会竞争,始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特别是要找到称心的工作远非易事加上种种有关社会复杂的传闻,因而整日忧虑将来在社会上有无立足之地、有无出头之日,有的同学甚至达到食不甘昧,寝不安枕的地步。自感往日的“幼稚”,“美好的理想”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担忧和无奈或是牢骚满腹,因而没劲”、“无聊”几乎成了口头禅。这种落差是由于过高的焦虑水平形成的。由于这种落差是由高焦虑水平引发的,又可称之为“落差焦虑”。

心理落差如果处置不当,可以产生气馁、焦虑、抑郁、强迫、回避,依赖、自卑、无奈,无助、自弃、怨恨、嫉妒等等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主要的阻碍。

在这一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角色定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大学学习和自我发展要求:来日方长,只要各自努力.都是能得到良好发展的。这样尽快地稳定下来向前看.迅速地进入第二阶段。

二、第二阶段:进展阶段——由被动学习变主动追求(这一阶段是主体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二层次:被动跟进。学习上尽量争取跟上课程教学的进度.逐渐适应教学方式方法,最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成绩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习中的困难要予密切关注.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基础鞍差的学生来说.这是最困难的时期.一旦拉下将会严重影响其后续发展。如何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摆脱完全被动的处境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教育者要注意辅导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障碍。在品德心理方面同样要注意学生处于被动状况,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想品德修养,加强教育引导。当然,品德教育与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层次:主动扩展。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且学有余力。通过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逐渐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对此有了主动钻研的兴趣,井围绕发展方向主动扩展学习范畴。这是由一般水平开始进人“高层次水平”的一个明显特征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追求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因而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设计倾向明显,自我心理调控的能力亦有所增强在品德方面学生的主体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这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主体条件,但引导不力叉可能会成为德育工作的障碍,即学生的所谓“逆反心理”现象。要特别关注潜课程”对学生心理的深层次的负面影响,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一。这一层次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得较为微妙。心理咨询中普遍反映的就是人际关系问题和情感问题。

第四层次:深化升华。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更加确定,自我追求目标更高也更加具体化。在主动学习和自觉拓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深度探究,在某些领域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甚至有独到的见解;专业发展信心更足、自我效能感明显增强,在专业学习和学术上进人较高层次。在思想上价值观念已构成较稳定的体系,注重品德的自我修养,政治上认识亦较成熟、盲从与被动大大减少,人格特征较为稳定,个性表现更为突出。

进展阶段无论从那一方面而言都是大学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主体部分在这一阶段,尽管学生在其心理反映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大多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对学习的态度、知识的价值观与认可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的动机水平与成就感及对学习成就(或失败)的归因的性质上因而在这一阶段确定学生是否在沿层次递进.完全可从心理特征上得到反映和解释显著的区分标志是:正在沿层次递进的同学的心理特征主要是学习或学科的问题: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专业领域的发展在国内外状况如何?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怎样?怎样与相关教师联系或怎样请求个别指导等等有关学习、专业和自我发展(联系社会】的问题他们也会发生诸如人际关系、情感纠缠及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困惑,但这些都是居于附属地位的.不会对其学习产生重大的、很直接的影响。而不能有良好进展的同学的心理问题可能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价值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过多思考(这类问题可以是无穷无尽且无确切答案的),人际关系的过于卷入、纠缠不体(也可以是无穷无尽的)或是花费过多精力于情感方面,或是过分热衷于各种与学习无直接关系的活动甚至直接卷入社会低层次行为。他们也会“经常”考虑学习问题,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只是附属的问题。在学习上总是停留(甚至满足)于被动跟进的层改,当然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判断大学生的进展有多方面的指标,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品质、活动态度与能力(包括管理组织能力)、社会关系与身心健康水平。但我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其天职,任何不同方位的指标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上,这是判断进展状况的核心指标。

三、第三阶段:社会心理适应阶段——适应社会要求,注重培养健全的社会人格(选一阶段进入了大学的最后时期即第五层次)

第五层次:建立准社会心理角色。毕业前,面临即将走人社会,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将自己与社会(行业、岗位)进行紧密的实际联系、心理的社会适应——建立准社会心理角色。学术水平基本确定,特别注重社会(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部分发展不良或在层次发展上出现。断层”的学生其思想和价值观往往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各种矛昏冲突,产生所谓的毕业综合症”。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个别的甚至会出现行为变态。从心理临床的案例分析,许多心理危机都在这一阶段“不同症状爆发出来,且矫治相当困难。

大学阶段在心理上属“人格再造期”。社会心理适应最根本的就是要确定什么样的人格标准作为评价指标。我们认为国际通用人格模式BigFive(“大五”)最适用作为评价指标的人格模式,而且“大五”在各个领域如:(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应用领域,如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S.P.,Robbins,2001)、(组织)领导学(G.Yukl,2002)、管理学(s.P.Robbins,2002)等受到广泛重视。“大五”的主体内容如下:

1.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意向和性格表现(外倾性一一Extraversion):社会改革开放来,明显对我们的社会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社会交往的各种能力和性格倾向,只有通过积极的人际沟通,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中抓住机会。对于个体来说内倾性人格(包括性格与气质)的改变可能是有难度的。但依据社会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矫正,具有适度的外倾性心向和行为是完全可能的:

2.有爱心和同情心,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宜人性——Agreeableness);引导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自我为中心是人格健全的标志之一(A.H.Maslow)。实质上,一个人的自我中心不断分化的程度就标志着个体的成熟水平,也标志着他(她)的社会适应水平大学生正处于这种分化的决定性阶段,应不断理性“否定”(扬弃)自我,在与社会(他人)的互动中明确自我的位置.才会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

3.责任心强,要求人格特质与人品的统一(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什么样的人最受人欢迎最能适应社会,是社会心理学家最关注的课题之一。一项经典的研究成果颇能给我们以启示:N.H.Anderson的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认为。最积极品质”有:真诚、忠诚、真实、可信、体贴、热情、善良、友好、不自私、负责等等:。最消极的品质”有:说谎、装假、不老实、冷酷、不善良、不真诚、自负、自私、粗鲁、不友好等等。此后,相关的复习都印证了这一成果。这一点通过我们长期的日常生活观察(Folkwisdom)亦被证实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更要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品和人品”,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也才能走向世界。

4.用理性调控非理性.制于理而不受制于情(情绪性一Em0ti0nalitv或Neuroticism)人是处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动物.始终难以摆脱非理性因素要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就必然要用理性有效地制约非理性,应引导青年大学生多做理性思考.多用理性来矫正非理性的归因偏差。,才能提高自我的心理成熟度(社会智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不断获得新知和探索未知.创造性地面对社会(开放性——Opennesstoexperience或Intellect)。开放是一个广泛而模期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并不等同盲目地反传统,打破常规,或是生活方式上(侧如穿着打扮)的标新立异。而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富有创造性或创建性的工作.它与知识(经验)的广度与深度密切相关。如像爱因斯坦与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在生活方式上可能是很“保守”的,然而世界公认他们是最开放的人。人类发展至今的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开拓发展,都与人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探索精神紧密相关,善于获取新知和勇于探索的人才是真正开放的人。

实际上,大学生一开始就要以“大五”作为健全人格培养的指标。在整个大学期间时常对照自我。在毕业前作一个总的回顾与检查.“查祸补缺”。进一步在人格上来完善自我。

四、结语

以上概要地阐述了大学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五个层次,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但学生之间会有一定差异,有的甚至差别很大。有部分同学始终停留在较低层次如第二层次,至多能勉强达到第三层次的一部分要求,而最后又不得不进入第五层次.由于发展出现“断层使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个性发展严重压抑.同时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这实际上是我们教育的失误。此外,上述各阶段及层次的发展包括知识学习(含学习心理)、思想品德(含品德心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含个性心理)等主要方面,其发展并不是很平衡的。可能在某一方面能表现发展优势,而在另外的方面却明显滞后。因而教育者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从宏观管理的方面而言.这几个层次皆可进行辣人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各项要素及指标(假设每个层次有20项指标,则20·5—100项),编制出《大学生发展层次量表》。可用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发展的测量,就可明确各个层次量表,编制出《大学生发展层次达标要求》.使学生在明确自己所属层次的同时确定向高层次奋进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层次的合格人才。

理论研究型论文特点

论文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理论性文章,是在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来建构理论的这类文章。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实验型论文写作的前提是实验。所谓实验,又叫科学实验,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相应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模拟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以便在典型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实验的构成要素是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缺一不可。科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于实验手段,使实验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形式,是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科学实验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生产物质产品,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说,深化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描述性论题主要是描述一个相关的事实,然后再进行一些事情的证明,主要是用一些论据来证明你这个论题正确的,而且需要满足一定的过程。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分析问题。只要通过答辩,然后把这篇论文写完整就可以通过了。第一: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第二:设计论文的含义是指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工不仅实现了理论同实践的密切结合,而且与教学和科研以及生产相相互结合的过程。第三:另外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次育的重要途经,是学校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十分特殊的一个环节。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别:

1、本质不同

理论研究:是一种实验或理论研究,目的在于获回得有关现象和可观察到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

应用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集中于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2、特点不同

理论研究:不用于任何特定或特定的应用或用途。其成果主要以科学论文和科学着作的形式出现。体现知识的独创能力。

应用研究:为基础研究的结果确定可能的用途,或探索为达到预定目标应采用的新方法(原语)或方法。

3、准则不同

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超前性,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对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综合研究把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如综合治理,综合平衡综,合大学,综合艺术等。

理论研究的特点

1、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或新途径。

2、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一般可以这样说,所谓应用研究,就是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研究性论文的特点

01准确性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以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基础的。从狭义来讲 ,是指用字用词、计量单位、公式等语言符号的准确、客观、真实。从广义上来说 ,则是指文本语言在整体上力求概念 明晰、判断准确、逻辑推理严密、语法合乎规范、结论鲜明 ,是对审美对象真实、客观的表达。所以就要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抑或是作为审美客体的语言,能够正确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语言用语具有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语言对象的选择也是复杂的艰巨的,审美主体既 能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又能见微知著 ,明察秋毫 ,把握住最能反映事物和现象的真谛和精髓的“那一个”,抓住最能刻画逼真的“那一个”,能够善于透过现象去抓住本质。这不仅是对审美主体思维品质的考量,而且是对审美主体文字功底的验证。遣词造句的本领,既来自丰富的语言积淀,也来自推敲雕琢的能力,每一个审美主体应倾心追求“增一字太长,删一字太短”的境界。学术论文包括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主要采用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揭示客观真理和规律为己任 ,在文本中展示科学的力量和科学的美。在语言表达上严谨而周密,它“反对条件交代的似是而非 ,反对结论上的夸张 ,反对前后概念不一、符号不一、图文不一,反对个人偏见,反对主观臆测。”社会科学论文是以社会领域的学术现象和学术问题为研究对象 ,用于认知和反映社会的一般原理和客观真理。和自然科学论文相比,它虽具有科学美的一般属性,但在语言美的表达上,感情色彩更浓 ,用多一些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修辞格,在文本语言的叙述和论说中,数理逻辑推理相对较少,在下结论上不要求像数字一样精确, 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两者相比,自然科学论文的表达具有客观性、精确性;社会科学论文表达更具有人文色彩,如同后现代主义的表达 ,注重模糊性和不可确定性。02抽象性学术论文语言的抽象性是相对于文艺作品语言的形象性而言的。学术论文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语言的选择上,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抽象语言的表达。其选择标准是一种理性的尺度,这种选择语言的过程也是判断、推理、归纳和演绎的过程。学术论文的抽象性语言个性在于它是学术的语言,专业化的语言,小众化的语言。大家知道,真正原创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论文, 必定是“阳春白雪”,具有很高的理论建树和学术前沿水平。它的语言符号也是很专业化的,唯有底蕴深厚的专业人士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才能进行准确的解码。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其内涵和外延,但这磨灭不了他的伟大和他对人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学术论文承载的成果,也是科学珍品,科学美的珍品,科学语言美的珍品。爱因斯坦曾高度赞赏玻尔所提出的原子中的电子壳层模型及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 的音乐神韵”,玻尔兹曼曾经把麦克斯韦关于气 体动力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被不少科学家誉为物理学中最美的一个理论 ,玻恩说它“像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艺术作品”。03简洁性简洁是一种美。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用语经济,言简意赅,它是以语言运用准确性为前提的。语言的简洁一是指用词精练。语言的简洁体现在用字用词上,不在于文章篇幅的简短。学术论文和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字数都是稍长的,如果是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字数要求恐怕在5万字以上。长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说理透彻,论证严密,层次清晰 ,言之有物就可以。当然文约而意丰更好,更值得提倡 ,所以一些刊物已作出明确的规定 ,如《编辑学报》要求: 学术论文、综述一般不超过 6000字,其他文章 4000字以内。二是指行文自然,不粉饰,不做作,不望文生义 ,不信口开河。构思要思如泉涌,下笔如行云流水,行文自然流畅 ,虽有斧削之功 ,却又不留痕迹。X+ Y = Z看似简单,但却表达了 N 个数字的函数关系 ,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简洁 ,是对现实逻辑关 系最完美的概括。在这里,公式用文字去表达反而很蹩脚 ,因为他无法用最简洁的语言去涵盖这样丰富的含义。简洁而不简单,这是语言的美,更是学术论文语言符号的魅力。04层次性语言具有结构层次性。不仅体现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上下文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 语体和语言风格之间 ,就是汉字结构的书写也要求呈现出层次性。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指出: 作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句子,都具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成的。深层结构说明作为表层结构基础的语法关系,一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深层结构 ,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由不同的表层结构表达出来,语言的深层结构可以使句子的意义更加明确。而语言的一切结构层次 ,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和意图建造而成的。或者说,人总是从美的意图出发并选择美的框架形式将它们构造。1915年11月下旬 ,爱因斯坦把自己撰写的《万有引力方程》的学术论文提交到柏林普鲁士科学院,真正完整地论述了广义相对论。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不仅解释了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移动之谜,并且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 ,偏折角度相当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爱因斯坦引入了一个等效原理,认为我们不可能区分引力效应和非匀速运动,即非匀速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基于这些讨论,爱因斯坦导出了一组方程,可以确定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弯曲空间几何。利用此方程, 爱因斯坦计算了水星近日点的位移量,与实验观测值等同,解决了科学界一个长期困绕的难题,这令爱因斯坦兴奋不已。从万有引力方程的推导,可看出论文结构层次的严密,也反衬出语言结构层次的完整和清晰。爱因斯坦自觉不自觉地按美的规律构造了美,创造了美,而这种科学的美,科学语言的美,科学语言的结构层次美,又激发了爱因斯坦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审美体验和愉悦。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例如学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结合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研究新的氯气发生装置,防止氯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学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生产、社会中的有关平衡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调节这些平衡。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深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比如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简介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论文研究目的的特点

问题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地:就是写你们为什么要研究或探讨、想要得出什么结论!;意义:就憨研究完以后得出的结论以及你们做完研究有什么收获。感想之类!总之最重要的是结论啦 问题二:毕业论文中的研究目的与意义该怎么写? 先写你研究的选题有什么川陷,因为有了缺陷 所以你才去研究它 这是目的 然后写研究此选题对以后有何影响 问题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0分 1.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 要着重说明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写它有没有必要,你选这个题目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如对理论建立和发展有什么补充和推动作用,如难以在理论上有突破,那么对实际有什么指导作用,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有什么现实意义及应用前景)。要简洁、直观,很清楚地告诉人家你为什么要定饥个,有什么意义!切记!!! 2.发展趋势 要扣题,要说明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的好处,从自己的条件看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有了这样细致的分析与估价,写作者就能确定自己的定位,顺利地进入写作阶段。)总之所写的一定要围绕告诉人家你怎么想到定这个题目,为什么写,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必要,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说服人家接受你的想法。 问题四:毕业论文的意义和目的是不是摘要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一、......>> 问题五:研究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区别 基础研究: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基础研究的特点是: ―― 以认识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即通过实验分析或理论性研究对事物的物性、结构和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解释现象的本质,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或者提出和验证各种设想、理论或定律。 ―― 没有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目的,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看不出、说不清有什么用处,或虽肯定会有用途但并不确知达到应用目的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 一般由科学家承担,他们在确定研究专题以及安排工作上有很大程度的自由。 ―― 研究结果通常具有一般的或普遍的正确性,成果常表现为一般的原则、理论或规律并以论文的形式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 因此,当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对现象的更充分的认识,和(或)当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科学研究领域,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时,即视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 特点 ――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具体表现为: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一般可以这样说,所谓应用研究,就是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是利用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在的知识与技术,创造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是一种以生产新产品或完成工程技术任务为内容而进行的研究活动。 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 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主要表现在,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的实际应用前景如何并不很清楚,或者虽然确知其应用前景但并不知道达到应用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途径。应用研究的特定应用目的不外乎二类:或是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确定其可能用途,或是为达到具体的、预定的目标确定应采取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应用研究虽然也是为了获得科学技术知识,但是,这种新知识是在开辟新的应用途径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对现有知识的扩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对应用具有直接影响。基础研究获取的知识必须经过应用研究才能发展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问题六:毕业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 5分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叮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 问题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可以和正文的一样吗? 这个可以是一样的没关系的,但是这里面的内容一样要通过论文检测,所以要注意一下。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问题八:毕业设计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0分 首先,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其次,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再次,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的特点有六个: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性、论文的科学性、论文的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

一、论文的创新性

论文要有新意,要从不同层次进行新颖独到的见解;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在前人未开拓的土地上进行探索的研究从而提出填补空白的新发现,例如居里夫人发现镭;新发明,如音乐家杰思罗·塔尔,把风琴传声结构的原理用于播种机,解决了种子落地的速度问题,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播种机;新理论,如牛顿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更正前说错误。论文的研究成果能更正前人错误的认识。如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土多德的物体下落学说;李四光否定了中国大陆无石油的所谓权威定论。

弥补前说不足。与前人论述同一事物或现象,但从新的角度研究,补充完善前说观点、内容。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学术论文就是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错的学理性文章。

二、论文的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学术性是毕业论文的本质特征。论文一般是针对某一个专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引述各种事实和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见解。其学术性具体体现在:

论点的正确。论点正确是论文的生命力,它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面,它要求作者立论要客观,不能带有个人的偏见。

论据的真实。论文中的引用材料、数据水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论文作者必须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占有材料,事实要充分而且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论证周密。论文的论述过程符合人们推理规律,层次清楚,首尾连贯、结构严谨。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其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

三、论文的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理论上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尽可能的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优利德 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坚持论文的科学性,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更不能凭空臆造、随意发挥。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

论文观点客观。正确鲜明集中。无论是证明还是反驳,论点必须正确。在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论据确凿,足以支撑作者观点。观点需要用充分有力的、真实可靠的论据来支持。要求作者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查阅大量相关数据,认真核实每个论据。为立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证合乎逻辑。 用证据说明论点,要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充分阐述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做到论文结构严谨、推理严密。

四、论文的平易性

平易性是论文在形式与表达方面必不可少的特点。值得是要用通俗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字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具体如下:

论文的结构要有条理性,主次有别,言而有序。不求章法奇特,但求顺理成章。

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正确,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联系同异分明,说明事物事理的内容、属性和存在形式时要恰如其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事理的面貌。

论文文句流畅,叙述深人浅出。把深奥的问题尽可能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要求论文写作语言具有明确、简洁周密、规范的特点,遣词造句不仅要合乎语法规范,而且要注意词汇的精确性和单性,避免产生歧义。

要将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图像、照片、表格、符号、公式等)配合使用形成独特的书面语言表达体系,这不仅可以节省篇幅,提高直观性、形象性,还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的兴趣。

五、专业性

论文的专业性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两类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

学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自的学科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对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于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六、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各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研究特点论文

王蒙的艺术创作风格特点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王蒙作品的剖析,来浅谈他的艺术风格特点和精神追求,回顾王蒙的创作形式,王蒙能作诗文、书法,也能绘制人物、墨竹,尤其擅长山水画,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写景稠密,重峦叠嶂,山势多险峻,树木多茂密,结构多严谨,布局多重山复水,纵横离奇。让人虽然没有直面画家本人,但却仿佛直探他内心世界的艺术境地。

〔 关键词 〕皴法;笔法;绘画创作

一、元代社会文化背景

元代建立初期,社会各方面环境复杂、时局不安。外族的入侵统治,导致汉族底层人民的巨大压力。在这种严酷的社会背景之下,当时的汉族文人群体期望通过对诗书画印的研究,得到一种自我认可,可以暂时逃避社会现实。也正因如此,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发展,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从而使山水画积累了丰富的题材,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元代绘画创作背景

回顾元代画家的艺术风格,既不同于唐代的精巧,也不是宋初的壮丽和南宋的诗意,而是追求作品本身的内在蕴意和外在高雅,重在笔墨的情趣,与书法的韵味揉为一体,好似画作和书法都是胸有成竹,自然的书写,让画家们对于尘世的无可奈何,转而在寄情山水之中得到心境的抒发,并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和寄托。在元代,绘画用的材料也从之前的绢本渐渐变成了纸本。绢本就比较容易勾勒、点染,而纸本因为本身比较粗糙,笔墨容易出现生涩的感觉,在当时给文人画家增添了不小的挑战,但是较之绢本,纸本的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文人墨客使用,因此就形成了元代绘画善用“枯笔皴擦”的笔墨特点,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而王蒙的作品就多为纸本。在元代的绘画创作中,文人艺术创作相对宽松,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就让当时的山水画在笔墨技巧上有了突破,在自然山水中提炼道家精神,以情写意,寄情山水,同时在运用笔墨的干湿浓淡上有了多样成熟的探索结果,让文人的胸中意象有了合适的载体,外化到世人的眼界中去。使元代的文人在脱离不了的现实环境中,寻找到了可以寄托自身思想感情的一片大海。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因素下,王蒙也借势有了舒展个人理想的机会,虽然王蒙的人生轨迹起起伏伏,但并不影响他为艺术所做的努力,他不仅仅是单纯的传移摹写,而是对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且推陈出新,尤其在山水画上,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王蒙绘画创作背景

王蒙和当时很多自学成才的画家不同,他出身书香门第,家庭条件比较优裕,人际关系也很广,从小耳濡目染,受家庭文化氛围影响颇大,在笔墨绘画上天赋超人,造诣极深。王蒙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系统教育,基础甚为扎实,素质、修养极高。在他的一生中,画过很多的隐居图,这充分体现了王蒙虽然身在官场,心里却一直向往着田园野居的生活,这也代表了当时大多数文人墨客的人生经历和所处境地。

四、王蒙的艺术风格

(一)王蒙艺术特点概况

王蒙师法董源①,巨然②,在笔法上通过对前人的学习,变通,经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创作出了众人皆知的牛毛皴等皴法。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王蒙采用了全景的构图模式,用远景、全景的取景方式,去表现山水的纵深,和层层叠加的远山,让观者回味无穷。在墨色的运用上,王蒙也是很讲究的,他让线的皴法加上点、擦和晕、染,相互照应,再运用斑斑点点的干墨笔法,使整幅山水画作干湿搭配,笔法的密度上达到密不透风,但给人的视觉效果错落有致,不会感觉不透气,由此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王蒙在笔法墨色上的运用是他最为代表性的一方面。他把山的变化和水的变化,都归纳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之中,运用缜密繁琐的笔触再现了山的多变,其中牛毛皴、卷云皴、解锁皴、小斧劈皴等的运用让画面的形式感更加突出,层次变化多样,也打破了之前的固有章法。王蒙的艺术表现,在解索皴的笔法运用上达到了极致,让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高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另一个方面,王蒙还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联系到了一起,将二者融会贯通,把书法上讲究的用笔方法,也同样运用到了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正所谓能画者必善书,书画同源,以书入画。这一观点也是受到了赵孟頫③的影响和启发。王蒙灵活运用了前人的笔法观点,把书法里的笔法精髓转化到了绘画创作上,让山水作品有了更丰富的表达语言,让作者的心中意境可以表达得更灵动。

(二)通过王蒙的代表作品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

王蒙的山水画深受赵孟頫影响,集诸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之风格体系。他的《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④誉为“天下第一”。总的来说,该画山峰造形奇特是干湿兼备的经典之作,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前景中耸立的灌木林三两成组,繁密交错,但却不堵、不死,把江南自然风光中的枯木、枯树的独特景色表现得独具特色,由此可见,王蒙对大自然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深的向往之情。《青卞隐居图》是王蒙艺术绘画风格的代表之作。此作品描绘的对象是王蒙的家乡浙江省卞山的景色。纵观画作,采用全景多透视点的构图,让群山,秀水,茂林,组合在一起,自然界中的植被在王蒙的`笔触组合下,或疏,或密,或湿,或干,穿插呼应,简单的黑白之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王蒙在画作中把绘画上的繁密画风上升到了更高的一面,画面上,层峦叠嶂,从画面顶部贯穿至画面下部,让整体布局稳重,势如洪,气如虹。而组成这些群山的,就是那些密集的笔墨,这就体现出了用笔的趣味。不仅在坚硬的山石上,期间的树木植被,也是笔笔生动。在皴法的运用上,王蒙让笔触满而不塞,各种皴法变化灵活,和谐统一。当然王蒙深知画面中仅有皴法远远不够,墨色的浓淡结合至关重要,所以王蒙在画《青卞隐居图》时,是先用淡墨造型,表现群山植被的外形,并用淡墨渲染,再逐步提高墨的浓度,有的地方会反复多变进行刻画渲染。王蒙这位八百年前的文人,我们现代人虽然未能谋其面,但是通过他的作品,仿佛可以从窗外略窥到他的背影。《东山草堂图》是王蒙四十岁之后绘制的作品,此时王蒙在文人画坛中已经形成自己的独家风貌了!画面近景中间画了两颗葱郁苍劲的松针,墨色变化极为丰富,突显出松针树的灵动性和厚重感,左侧松针树上有苍劲的藤蔓缠绕,一方面和松针树右侧的杂树相呼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使之产生强烈的装饰韵味,另一方面藤蔓虽老,新发的嫩叶却生机勃勃,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作者王蒙倍受官场束缚的内心世界。近景右边是大面积的留白,下面是一处立在山泥之上的平涯,上有一个弃用的石桌,和左边的众多险峻断崖形成呼应,使画面联系密切,相互关联。中景左侧是从天而下的瀑布,虽然涓细却有直挂谷底之势,直到流去江河趋于平淡。中景的中间部分是章法卓然的山石,不知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层层断崖,还是王蒙心中悟出来的丘壑,配着他独特的解索皴法,节奏缓急、环环相扣。右侧的中景虽是留白,却与远景、近景的留白贯通始终,意味深远,有浩荡之气。整体山石大中兼小、高不可攀,山石的勾、皴、点、染等用笔都极其繁复稠密,这也体现出了王蒙山水画的一大主要艺术风格。王蒙能作诗文、书法,也能绘制人物、墨竹,尤其擅长山水画,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写景稠密,重峦叠嶂,山势多险峻,树木多茂密,结构多严谨,布局多重山复水,纵横离奇。使观者虽然没有直面画家本人,但却仿佛直探他内心世界的艺术境地。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的画法,丰富了山水绘画的表现技法。在山石皴擦上,解索皴、牛毛皴更是让他运用得淋漓尽致。王蒙的一生中画了很多的隐居图,但内心却又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混迹官场,渴望得到重用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渴望回归到自然中去,与山水草木为伴,与鸟语花香为邻。但终是一生受官场牵连而死于狱中,所以王蒙和元四家中的其他三人,在画面上就有明显的区别,黄公望⑤等人的作品恬静、平和、单纯,有种身处自然之趣,而王蒙的作品就始终不得平静,线条中往往流露出焦躁不安的情绪。

参考文献

[1]董其昌,周文斌,画禅室随笔[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程大利,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丛书王蒙、倪瓒画集[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7.

作者:马玉妹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历史教育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人格的养成。无论从历史教学的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我们都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烂夺目、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还是在思想道德等方面,都对人类社会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长期雄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如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和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教师要深入挖掘,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之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专题讲述,而是散乱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在讲解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渗透、总结,并适当地加以拓展延伸,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点和发展历程恰当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例如在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就应引领学生感受、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让学生明白这一时期的百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深远。然后再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时期的学说,尤其是儒学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都非常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又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把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发展的历程理清,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二、让学生充分参与,切身感受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知识宝藏,这一点贯穿于整个历史教材中。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前提下,应组织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思考、探讨、交流等方式,,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适时的启发,让学生切身去感受并最大限度地汲取这些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演化为自身的涵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让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以便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加以继承和运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和感受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史学专著或原著。因为仅靠课本的介绍和老师的讲解、补充,要想准确、完整地把握某些具体文化的精髓是很难的,甚至有时还可能会造成误解。比如,在历史教材中对道家思想的介绍,主要侧重于强调道家思想的消极性,从而使得一些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了解道家思想的兴趣,甚至于对它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能突出反映其思想特点的名著或原著(也可是其中的某一部分)供学生阅读、欣赏、思考,让他们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否则是没有效果的。组织开展讲历史故事比赛,也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在老师确定故事主题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阅读相关材料,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比如通过开展讲述“以天下为已任”的主题故事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也可让他们感受到如张骞、班超志在四方,立功边疆的远大志向;霍去病的“不灭匈奴,何以为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等。让学生充分体会“爱国主义”这一传统美德,并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这种光荣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历史并弘扬民族文化之精神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源于历史的故事性,而对一些抽象且有一定理解难度的知识,兴趣并不大。因而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将那些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重要的方法就是将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历史。如在分析古代道家思想时,就可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恶化、“形象工程”、“三农”问题等,都是因为违背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导致的。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代世界被公认的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不是与两千多年前老子的主张不谋而合吗?或者更准确地说,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告诉了我们正确的作法,只是我们现在才醒悟。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和矛盾等问题,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返朴归真、出相而离相的哲学里,在中国古代宁静闲适、悠然自得、充满情调的艺术精神里都能找到灵丹妙药。又如学习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也可联系现实生活分析诸子百家的进步思想,直到今天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极具崇尚道德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他们崇尚“天下为公”,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德。这种尚德、重义的道德修养,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所提倡的,在现实中有许多优秀的民族脊梁们还在亲身践行着,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人物的身上,更能体会这些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今天我们还暂时落后于西方。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今天,难免鱼龙混杂,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西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对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和知善恶、明是非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大有裨益,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尚德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正确的世界观。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准确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认真分析,全面把握,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比如,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中,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两千多年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包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承“仁、义、礼、智、信”内容上的合理内核。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构建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对待他人、社会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确立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人际交往中诚实守信,真诚相待,不欺我欺已,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区分是非、明辨善恶的能力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古代儒家道德体系,是长期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是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服务的,其中包含有许多封建性糟粕,应该摒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全面、准确地去把握,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