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政治学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2024-07-05 00:29:17

政治学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本人于今年一战上岸华南师范学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考研备考大概准备了三个月,最终成绩400+。希望这篇经验贴能给有需要的同学带来一点帮助。

一、择校原因

1、丰厚的新生奖学金和科研经费

全国高考本科优秀新生奖学金最高可获得8万元;

在校生有各种丰厚的奖学奖助学金,科研经费丰厚。

2、就业力排名全国前列

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在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进入全国50强。众多优秀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著名上市公司就业。

3、国际交换生非常普遍

华南师范大学每年有众多学生派往国外著名大学交换学习或交流实习等。

4、饭堂太好吃

大学城校区的翰园曾经通过广东高校食堂A级优秀食堂的评审,勇夺广东省高校饭堂第一的“冠军”饭堂。人称华南吃饭大学的饭堂真的不是浪得虚名,连北京师范大学大学也经常过来展示、交流。上学期和北师大食堂进行的厨艺交流,让同学们尝到了许多新鲜的“北京味儿”。翰园的清真美味、竹筒饭,楠园的铁板烧、煲仔饭,雍园的孜然卤香鸡,陶园的避风港蒜香鸡,学六饭堂的果酱蛋糕……

二、复习计划

1.英语

英语是让好多高分考生没学上的罪魁祸首,因为考研英语(无论英语一还是英语二)难度较高,过线难度相对较大,加之单科线的一票否决权,即使你其他科目都遥遥过线,但只要英语不过线,分越高越悲催。因此,英语无论如何不能轻视,我的英语成绩在三年里有两年蹭线而过,分确实不高,但幸运的是也着实没给我判“死刑”。个人认为学习英语重中之重是找对重点,找准方法。

首先明确重点:英语总分100分,题型分布为: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及新题型50分,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重点清晰可见:阅读、新题型和作文,三项加起来共70分。

(1)首先是词汇和语法

我的建议是在背单词的同时学习语法。如果说阅读文章是盖一座房子,单词是砖,那么语法就是把单词拼接到一起的水泥,房子想盖的牢靠,需要砖和水泥一同发挥作用。

我用的是红宝书配合恋恋有词背单词上可以选择配套书目同步进行,并且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根据你设定的每日数量布置任务。具体每日数量可以根据个人的进度设置,我个人从4月份开始每天50个单词,按照月份逐步增加,后期每天200个,因为后期记忆单词的多了,每天花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太多。语法我跟的田静“老师的课学习,课程总时长二十小时出头,一般一周左右可以听完,但需要理解,建议在时间富裕的基础上多听几遍。以上工作建议6月份或最晚暑假前完成。

(2)阅读是重点

以上工作完成后开始刷历年阅读真题,阅读我是跟着王琢老师的课程,真题基本是近十年的题,对于真题,我个人的理解是在精不在多,走质不走量。英语阅读真题的含金量非常高,建议大家要吃透,如:一刷吃单词(结合语境、一词多义等),二刷吃语法(重点是长难句),三刷吃语意(作者态度、中心思想等),四刷吃选项(正选、错选原因及规律、出题人套路等),有能力的可以再五刷吃文章框架结构,用来拔高,这点量力而行不强求。推荐王琢老师的阅读课程,思路清晰有条理,很适合应试考试。

(3)作文

大、小作文建议在暑假开始,10月份前,作文的比重可以降低,每天抽半小时到一小时听一听写一写,十月份后比重要开始增加。大小作文我跟着石雷鹏老师的课程,本质上是一些功能句的拼凑,类似于半模板的形式。10月份后作文建议配合历年真题每天写一套主题,增强记忆。

(4)新题型

新题型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掌握好转折词、句间、段间逻辑等尤为重要,个人认为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老师的新题型课程都很好地吃透了这一点,所以建议还是跟上你所报机构团队的老师学习即可。另外新题型的真题比较少,所以含金量也相当高,建议先学习技巧再接触真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自己的每一道错题,分析逻辑,利用好真题,此项工作建议暑假后9、10月进行,考前一定要复盘。

(5)完形填空

考研完型填空是这样出题的——拿出一篇完整的300字左右的文章,从头到尾均匀地挖掉20个单词,然后把这些单词散落到20个选择题里,并在每道题里混入干扰项,增加你的理解难度。完型文章的字数没阅读多,难度也没阅读高。可它又偏偏很难得分,究其原因,在于它让我们难受的点很多时候不在文章,而在于选项——选项里的某些「陌生单词」或「熟悉单词的生僻含义J。很多同学常常二选一出错,就是吃了这个亏。既然完型就是考单词,那我不妨把考研完型喜欢考的单词一—归个类。我分析完历年真题后发现,考研完型填空喜欢考的单词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而别的一些单词,像数词、限定词和代词,考研完型基本不考(代词只在04年出现过),所以我们也不用花很多时间准备。学长买了一个笔记本(不是电脑那种笔记本),平时刷完型过程中,我会把遇到的不确定的或不认识的单词,分门别类记录到笔记本里,并在日后勤复习。现在想想,这个方法或习惯是我完型填空能够提高的根本原因。所以我觉得分享出来,肯定也能帮助到一部分同学。

2.政治

考研政治我这里就不分基础阶段了,而且我个人认为考研政治就不需要什么基础阶段。这个阶段你需要准备的书有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在这里精讲精练可以用徐涛的核心考案代替,不差钱的话,两本都买也可以的。时间安排:每天1h左右。

(1)复习方法:

第一轮复习应该在八月份开始,最晚不应晚于九月份。按照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复习,每天看一到两节强化视频课,在《精讲精练》上画出重点,通读课本并做《1000题》,对照答案,在题目前面用记号笔标出错题,下次复习可以只做错题。刷1030题的过程中,建议同时配合小程序或者anki辅助刷题,anki的肖秀荣1000题牌组网上很多,最新版1000题牌组也会出的比较快,到时候可以去微博看看或者闲鱼上找找。不过,据我观察,只要你考研QQ群加的多,总有群会分享的。刷题小程序的话,更简单了,稍微花点钱或者应该也有免费的那种。这两个的最大好处就是,像英语背单词软件那样,利用零碎时间也可以学习,比如你上课的时候,看不进其他书,就可以点小程序刷题;或者中午吃饭排队的时候,也可以拿着手机点着看。

(2)巩固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通过刷题,以及看一些笔记,背诵手册之类的,来强化记忆。时间安排:每天。这个阶段,有些同学开始的晚一些,1000题还没有做完一遍的话,那就继续做,对于1000题已经做完一遍的同学,那就二剧错题,并且用小程序或者anki强化记忆。

同时,有人说,我要不要再做一下其他老师的习题册,对于这个,时间多的可以考虑一下腿姐的《30天70分刷题计划》或者徐涛的《优题库》这里注意:优题库和30天70分计划之类的,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老师的习题册,这些都是建立在做完1000题的基础上的。

这里不得不说,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最接近真题一点,质量是最高的。所以,我建议1000题为主,其他有时间就做。到了9月中旬的话,各个老师的背诵笔记就会出版,比较有名的有徐涛的背诵笔记和腿姐的背诵笔记,以及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三本书选择一本就可以,比较之后,我个人选择的是陆寓丰的背诵笔记,我个人觉得相对更适合我一点。

这里的话,一定有小伙伴问要不要做考研政治的历年真题?我个人是没有做过的。很惭愧,肖秀荣的三件套一起买来,那本讲真题的塑装都没拆开!考研政治选择题是最关键的,我两年政治选择题都在40分以上,依我的经验来讲,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可以不用做,通过后期刷大量模拟卷和看背诵笔记,以及网上整理的一些资源就够用了。关于听课,徐涛老师有一个刷题班挺不错的,可以再晚上回寝室或者吃好晚饭之后,就当休息时间过一下,题目来源为他的优题库。腿姐陆寓丰秋季有一个技巧班,这个我个人没听过,但听过的同学都说好,这个技巧班主要是一些选择题的技巧,以及大题的一些大题模板之类的。

(3)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以刷模拟题为主。时间安排:前面还是,后面根据情况可增加。这个阶段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已经陆续出来了。其中米期的六套卷一直是第一个出的,米神的卷子选择题有点难度的,刚开始一直30分来分也不要灰心,那是正常现象。刷模拟卷选择题,然后错的地方看一下答案解析,同时翻阅腿姐背诵手册之类的书,将那一块找出来看一下,对于比较重要的,用荧光笔标记一下。

这里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只要做选择题,大题不用看,除了肖八。当然后期的肖四那肯定是要背诵用的,选择题真的很重要,一定要多刷,市面上出现的模拟卷都最好做一遇,可以用PDF版在iPad上做,当然你都买了也可以。然后在手机上面,你用手机或者iPad来做选择题,小程序的题库一般都包括最新的模拟卷,你到时候稍微花点钱,选一个靠谱的考研政治刷题小程序。这个阶段网上会有各种整理好的笔记,导图或者帽子题,keywords之类的,你多关注几个微信公众号,不得不说,后期微博上特别多这样的资源,卧虎藏龙,这些博主的笔记真的是做的非常棒,我个人觉得比大多数机构做的还好,可以关注一下微博几个大的考研博主,具体名字我不提了,免得说我是广告,你微博搜索一下,很容易看到那几个大的博主的。

(4)最后押题背诵阶段这个阶段,最后冲刺背诵。

时间安排:3h及以上。

这个阶段基本就是纯背书阶段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肖四的出版。

这里,提个醒,在你收到肖秀荣四套卷书本之前,往往网上已经有电子版出来了,这里建议先用电子版做选择题,大概一会儿就能做完。这里先不着急背,大概一天左右,研木易木子的精简版肖四就会出来。

这里强推一下他的肖四精简版,我看过一堆肖四精简版,就他的最好一点,当然,现在还有B站博主带背,说实话B站之类的博主带背肖四,就是通过一些口诀之类的,个人觉得完全没有直接看研木易木子的,结合肖秀荣四套卷原版背效率高。不过,因人而异,你觉得能提高效率,也可以选择。对于分析题,徐涛小黄书20题要不要背?其他的比如王吉六页纸,腿姐押题,石磊密押三套卷,余锋四套卷,以及后期各种传的神乎其神的押题,我个人觉得,正常情况下只要背尚四就行,在选择题40+情况下,基本能保证70分以上。如果你时间很多,而且不放心的话,可以选一些可能大的题目背一下。

3.专业课

(1)参考书目为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和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主要掌握前者。

看第一遍教材时完全不能理解,更心塞的是因为看不懂书所以看书的时候很容易分心,导致效率特别低。因此,我开始按章节边看书边写笔记,强迫自己专注。同样我要给大家说明,《政治学基础》很晦涩难懂,大家都觉得难。所以不要质疑自己,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信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看多背一定能理解的。

暑假开始,我开始背诵自己总结的笔记。《政治学基础》这本书体系结构十分清晰明确,所以建议先把目录背下来,之后便很容易形成知识体系,记得更快更牢。同时整理真题。

9月份开学至考试,一直重复背诵笔记。同时整理《政治学导论》中《政治学基础》没有提到的内容,如意识形态等。

(2)【真题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课命题越来越活,难度也提高了不少。

政治学原理这科真题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并不能直接在参考书中翻到答案。因此大家平时可以多看看知网的相关论文,以及其他政治学原理的相关书目,如王惠岩老师的《政治学原理》、燕继荣老师的《政治学十五讲》等等。

西方政治思想史这科真题变化相对较小,且重复率很高。但是近几年也明显开始注重对专题的整体考察,如19年论述题:政治权利观的演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善于按专题分类梳理政治家的思想,如自然法专题等等。

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

一、行政学研究政府吗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认为行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所谓政府是指“政议之府”。一般说来,总是在探讨政府与社会以及其它国家机构的关系时,才会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别是当一个问题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时,肯定会涉及到政府这个概念,但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来探讨行政学,就显得有所牵强,以致于在行政学的研究和叙述中,何时使用政府和行政这两个概念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政府与行政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行政行为产生于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组织机构或人员来承担。行政学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个行政体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说行政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话,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站在行政学的视角上,政府是以行政体系而存在的,行政体系是经过行政学的抽象而确立起来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行政学并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政府的政治归属问题,行政学可以不去涉猎,它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的方面,是属于技术抽象意义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学的研究中,受过专业训练或有着专业素养的人,一般来说不习惯于使用政府这样的概念,他们总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体、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部门等一系列概念来取代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这个概念时,他们的真实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体系以及行政行为。可见,我们虽然把行政学定义为专门研究现代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但是,这里所讲的政府,只是指与行政活动相关联的方面,并不包含对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在较长时期内,行政学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学的政府概念。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必然很具体。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么理论,它作为一个学科而能够成立的理论是由政治学赋予的。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学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进了管理学方面的内容,而在学科的理论归属上,还是没有走出政治学为它划定的界限。行政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树,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学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障碍。使得对于“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一直有人表示疑义。科学界有着不成文的默契:一个没有自己独立理论的学科决不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行政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不能现成地接受政治学为他提供的政府理论,它需要把政府抽象为行政体系,并加以分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一批有着行政学专业素养的学人的出现,它的研究会从对行政体系的分析入手,来建构行政学的学科体系和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二、行政学是不是管理学在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中,行政学这个学科也被表述为行政管理学,这就造成了行政学与管理学之间划界不清,在教学和研究实际中,这已经成了行政学的学科尴尬。从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是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的,是一门特殊的具体的管理学科,即关于行政的管理学。根据这个思路,有的学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管理的含义,那就不应当同义反复地称行政管理学,而应当称作为政府管理学,即政府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对象。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会看到,政府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进行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内容的延展,就会遇到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根据政治学的思路所建构的管理学究竟应当是一门管理学还是一门政治学。事实上,行政学时常为了自己是管理学还是政治学而发生争论,因为这是关系到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如果说行政学是政治学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话,那么在行政学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观念和原则,而且,如果把行政学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学科位置上,它也就势必会遇到必须回答的政治问题。但是,称之为政府管理学实际上又是把它作为一门管理学来看待的。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根据科学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学的学科建构,排斥价值因素的干扰。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学与管理学是两门相距甚远的科学,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而且这些标准和原则冲突极大。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政治学出现过科学化的努力,有的学者试图建立所谓政治科学,但这种努力并没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也证明这种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实质意义的结果。管理学的发展中也有着管理文化学派的理论出现,可也至多只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视文化因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对管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管理问题,但管理学家们从来也未准备建立不同文化类型的管理学,至今我们也无法设想所谓美国的管理学或日本的管理学,更不可能设想有所谓社会主义的管理学或资本主义的管理学。总之,政治学管理学化和管理学政治学化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行政学在政治学和管理学这样两个学科之间做出妥协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是以行政学家的个人取向来确定行政学的学科位置。行政学家在研究行政学时若是服务于统治目的的,为了强化统治行为的合法性而谋求技术支持,或者为了统治的行政模式进行辩护的话,会更多地运用政治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行政学问题。当行政学家站在管理的视角上来研究行政学时,他会根据管理学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去建构行政学。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产生于政府之中的行政行为都是服务于统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体制结构也从属于统治的需要,这种服务于统治的和主要执行着统治职能的行政是一切传统社会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政府的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于管理为目的和主要担负着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们把前者称作为统治行政,把后者称为管理行政。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为人类行政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或两种行政模式都有着历史性,它们都不是人类行政的终极模式,未来还必将有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们。所以,无论从政治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去建构行政学,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学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只是证明了行政学曾在一个时期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个时期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存在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立化的进程,今天已经表现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认识行政学发展的这个特征,对于行政学的研究来说,就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学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有人认为行政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是那种不愿对新兴学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对学科进行定位的托词。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刚刚出现的时候,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时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会蜕掉这些“胎毛”。或者说,我们无法把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称作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只是当这门学科还不成熟的时候,才这样临时性地描述它。行政学的发展迄今为止还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这个特点不应当加以强化,而应当在学科发展中逐渐通过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定,通过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构来加以消除。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我们不同意把行政学仅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这往往会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相混同。同样,我们提出“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概念时,也要强调人类的行政历史有过统治行政的历史时期和管理行政的历史时期,但在人类的未来,可能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统治行政也不同于管理行政的服务行政。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管理行政的时代,就把行政学简单地看作是管理学,或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就决定了行政学既不应像政治学那样把政府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加以考察,也不应像管理学那样主要通过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分析来进行自己的学科建构。行政学需要从政府这个实体中抽象出行政体系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确定行政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把握行政体系运行起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机制。当然,处在管理主义泛滥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的时代,在行政学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义的洗礼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的愿望是,依然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构。鉴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对于行政学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从政治学和管理学那里学习和借鉴理论和方法。同样,它也不断地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们发现,各国都有一大批原先学习和研究其它学科的学者们不断地加盟到行政学的研究中来,为行政学带来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推动行政学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行政学成为一门当代的显学。但是,行政学从其它学科中学习和借鉴所有有价值因素的行为,并没有推动行政学朝着边缘化交叉化的方向前进,反而更加促进了行政学的成熟,使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出来。四、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认为行政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这是对行政学的一般性定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描述性的。具体地考察,行政学其实是以行政体系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是在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寻找优化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途径的科学。也就是说,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就是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行政有着自己的历史,每个时期的行政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上的,反映着它们的要求并为它们提供整体支持。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1)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这3个系统在总体上的动态平衡是行政体系健全的标志,而它们的协调运行则表现为行政体系的功能。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其客观结构的要素。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9 17:02因为,客观物质环境影响或制约着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行政体制的选择、组织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事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的状况。行政学在研究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中,形成了关于行政人员、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设置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并且包含着相应的行政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的和财政的保障条件和方式。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也应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当然,行政权力是一种客观力量,但在本质上是行政客体的主观认同。所以,它是以组织权威的形式出现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统治意志及其观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对行政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前人经验的凝结。与客观结构系统相比,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系统具有系统整体的相对灵活性和变动性。由于与具体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行政关系、行政行为的状况会不断地反映到行政主观结构系统上来。一般情况下,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行政关系、行政行为加以调整。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总是不断地向既定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提出挑战,要求它们不断地通过变更而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提出改变行政体系主观结构方式的要求。因而,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拥有积极的、活跃的不稳定结构,行政体系的变化、发展总是首先表现为其主观结构系统的变动。当然,行政体系的变化往往直接地表现为国家统治阶层顺应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的要求而采取的自觉行动。所以,通过对行政体系主观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行政体系的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的实现状况,可以较好地认识和处理行政与其政治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并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设计。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调节系统。因为这些因素是隐藏在各种行政关系和行政行为之中的,并每时每刻地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现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系统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充分调动行政系统中人的积极性找到现实的出路。既然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行政学对行政体系的研究是从属于效率和公平的目标的。如果行政学仅仅停留在对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把握上,那么这种行政学必然是属于效率中心主义的范畴的。但是,一旦行政学努力在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背后去发现其价值结构,那么,行政学就会把它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对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行政体系的设计上,就会较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而把人类行政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参考文献】[1] 威尔逊.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我的回答可以吗?如果可以就采纳吧,谢谢

政治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我想以“中国法理学的若干迷点”作为今晚的讲题,意思是就近些年来中国法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所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且是我和大家都真切地感知或真实地遇到的一些问题,发表我的一些见解或观感。因为讲的都是发生在我们学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可能容易揣摩我讲的问题的针对性,而我事实上并非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所以我在这里先要借用港台影视中的一句台词以为说明:本讲座的内容属于虚构,如有类同,纯属巧合。我讲的内容主要涉及法理学总论、法的基本范畴、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几个方面。不是基于纯学术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考虑到法学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类的现象:不少人把法学搞得很玄,或者说他们在很玄地搞法学。受他们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中,很多人立志要做思想家。其实,法学不是也不应当是一门很玄的学问,更不能被人为地搞成很玄的学问。法学院的学生,将来主要是做务实的法律人,真正做成法学思想家的那是极少数。你到哈佛、耶鲁、牛津这些大学的法学院问一问,他们也会告诉你,法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法律人的,这些法律人首先是务实的。而我们这里,许多学生却立志要当思想家。这是一个需要澄清的迷点。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法学和经济学、政治学之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是直接的影响,它们直接以社会生活或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注重解决制度性问题,直接对社会生活进行设计或为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文学、哲学、史学之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影响,它们通常并不直接研究或设计社会生活,而是注重通过对社会主体的影响来引致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解决观念性问题,在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种种学问中,法学是更注重以制度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对社会生活发生直接影响的学问或学科。法学的这种类别归属,规定了法学是一门具有经世致用特质的学问。法学的这一特质在法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和方法的实在性上,得以清晰地显现出来。法学主要研究法和法律制度问题,法学的分科设置也是实在的,在构成法学整体或法学体系的各种要素或各种分支学科中,属于直接应用型的占多数,在法学的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中,具有实在性的方法事实上是主流的或多数的研究方法,在多种多样的法学学派之中,实证法学、分析法学、历史法学、社会法学、经济分析法学等,其研究方法都直接显示出实在性的特征。法学不是自洽或自足自立的学问吗?不久前我阅改本年度研究生考生的复试试卷,注意到有考生在回答法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之类的问题时,竟然说法学不是一门自足自立的学问,因为它离不开社会学、经济学。这就等于说法学不是一门自洽的独立的学科。我为此沉吟良久,心境颇为沉重。立法是要坚持法治原则的,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突出地体现为:一切立法权的存在和行使都应当有法的根据,立法活动的绝大多数环节都应当依法运行,社会组织或成员以立法主体的身份进行活动,其行为应当以法为规范,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职责。坚持立法的法治原则,其中包括处理立法同宪法的关系问题,在立法需要遵循的法的根据中,宪法无疑是最高规格的根据。行政法规应当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地方性法规则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但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便是实例。

一、行政学研究政府吗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认为行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所谓政府是指“政议之府”。一般说来,总是在探讨政府与社会以及其它国家机构的关系时,才会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别是当一个问题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时,肯定会涉及到政府这个概念,但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来探讨行政学,就显得有所牵强,以致于在行政学的研究和叙述中,何时使用政府和行政这两个概念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政府与行政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行政行为产生于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组织机构或人员来承担。行政学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个行政体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说行政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话,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站在行政学的视角上,政府是以行政体系而存在的,行政体系是经过行政学的抽象而确立起来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行政学并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政府的政治归属问题,行政学可以不去涉猎,它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的方面,是属于技术抽象意义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学的研究中,受过专业训练或有着专业素养的人,一般来说不习惯于使用政府这样的概念,他们总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体、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部门等一系列概念来取代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这个概念时,他们的真实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体系以及行政行为。可见,我们虽然把行政学定义为专门研究现代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但是,这里所讲的政府,只是指与行政活动相关联的方面,并不包含对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在较长时期内,行政学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学的政府概念。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必然很具体。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么理论,它作为一个学科而能够成立的理论是由政治学赋予的。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学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进了管理学方面的内容,而在学科的理论归属上,还是没有走出政治学为它划定的界限。行政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树,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学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障碍。使得对于“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一直有人表示疑义。科学界有着不成文的默契:一个没有自己独立理论的学科决不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行政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不能现成地接受政治学为他提供的政府理论,它需要把政府抽象为行政体系,并加以分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一批有着行政学专业素养的学人的出现,它的研究会从对行政体系的分析入手,来建构行政学的学科体系和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二、行政学是不是管理学在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中,行政学这个学科也被表述为行政管理学,这就造成了行政学与管理学之间划界不清,在教学和研究实际中,这已经成了行政学的学科尴尬。从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是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的,是一门特殊的具体的管理学科,即关于行政的管理学。根据这个思路,有的学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管理的含义,那就不应当同义反复地称行政管理学,而应当称作为政府管理学,即政府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对象。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会看到,政府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进行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内容的延展,就会遇到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根据政治学的思路所建构的管理学究竟应当是一门管理学还是一门政治学。事实上,行政学时常为了自己是管理学还是政治学而发生争论,因为这是关系到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如果说行政学是政治学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话,那么在行政学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观念和原则,而且,如果把行政学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学科位置上,它也就势必会遇到必须回答的政治问题。但是,称之为政府管理学实际上又是把它作为一门管理学来看待的。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根据科学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学的学科建构,排斥价值因素的干扰。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学与管理学是两门相距甚远的科学,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而且这些标准和原则冲突极大。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政治学出现过科学化的努力,有的学者试图建立所谓政治科学,但这种努力并没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也证明这种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实质意义的结果。管理学的发展中也有着管理文化学派的理论出现,可也至多只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视文化因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对管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管理问题,但管理学家们从来也未准备建立不同文化类型的管理学,至今我们也无法设想所谓美国的管理学或日本的管理学,更不可能设想有所谓社会主义的管理学或资本主义的管理学。总之,政治学管理学化和管理学政治学化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行政学在政治学和管理学这样两个学科之间做出妥协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是以行政学家的个人取向来确定行政学的学科位置。行政学家在研究行政学时若是服务于统治目的的,为了强化统治行为的合法性而谋求技术支持,或者为了统治的行政模式进行辩护的话,会更多地运用政治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行政学问题。当行政学家站在管理的视角上来研究行政学时,他会根据管理学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去建构行政学。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产生于政府之中的行政行为都是服务于统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体制结构也从属于统治的需要,这种服务于统治的和主要执行着统治职能的行政是一切传统社会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政府的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于管理为目的和主要担负着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们把前者称作为统治行政,把后者称为管理行政。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为人类行政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或两种行政模式都有着历史性,它们都不是人类行政的终极模式,未来还必将有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们。所以,无论从政治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去建构行政学,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学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只是证明了行政学曾在一个时期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个时期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存在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立化的进程,今天已经表现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认识行政学发展的这个特征,对于行政学的研究来说,就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学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有人认为行政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是那种不愿对新兴学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对学科进行定位的托词。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刚刚出现的时候,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时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会蜕掉这些“胎毛”。或者说,我们无法把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称作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只是当这门学科还不成熟的时候,才这样临时性地描述它。行政学的发展迄今为止还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这个特点不应当加以强化,而应当在学科发展中逐渐通过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定,通过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构来加以消除。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我们不同意把行政学仅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这往往会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相混同。同样,我们提出“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概念时,也要强调人类的行政历史有过统治行政的历史时期和管理行政的历史时期,但在人类的未来,可能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统治行政也不同于管理行政的服务行政。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管理行政的时代,就把行政学简单地看作是管理学,或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就决定了行政学既不应像政治学那样把政府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加以考察,也不应像管理学那样主要通过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分析来进行自己的学科建构。行政学需要从政府这个实体中抽象出行政体系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确定行政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把握行政体系运行起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机制。当然,处在管理主义泛滥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的时代,在行政学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义的洗礼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的愿望是,依然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构。鉴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对于行政学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从政治学和管理学那里学习和借鉴理论和方法。同样,它也不断地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们发现,各国都有一大批原先学习和研究其它学科的学者们不断地加盟到行政学的研究中来,为行政学带来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推动行政学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行政学成为一门当代的显学。但是,行政学从其它学科中学习和借鉴所有有价值因素的行为,并没有推动行政学朝着边缘化交叉化的方向前进,反而更加促进了行政学的成熟,使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出来。四、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认为行政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这是对行政学的一般性定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描述性的。具体地考察,行政学其实是以行政体系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是在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寻找优化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途径的科学。也就是说,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就是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行政有着自己的历史,每个时期的行政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上的,反映着它们的要求并为它们提供整体支持。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1)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这3个系统在总体上的动态平衡是行政体系健全的标志,而它们的协调运行则表现为行政体系的功能。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其客观结构的要素。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9 17:02因为,客观物质环境影响或制约着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行政体制的选择、组织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事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的状况。行政学在研究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中,形成了关于行政人员、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设置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并且包含着相应的行政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的和财政的保障条件和方式。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也应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当然,行政权力是一种客观力量,但在本质上是行政客体的主观认同。所以,它是以组织权威的形式出现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统治意志及其观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对行政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前人经验的凝结。与客观结构系统相比,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系统具有系统整体的相对灵活性和变动性。由于与具体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行政关系、行政行为的状况会不断地反映到行政主观结构系统上来。一般情况下,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行政关系、行政行为加以调整。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总是不断地向既定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提出挑战,要求它们不断地通过变更而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提出改变行政体系主观结构方式的要求。因而,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拥有积极的、活跃的不稳定结构,行政体系的变化、发展总是首先表现为其主观结构系统的变动。当然,行政体系的变化往往直接地表现为国家统治阶层顺应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的要求而采取的自觉行动。所以,通过对行政体系主观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行政体系的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的实现状况,可以较好地认识和处理行政与其政治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并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设计。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调节系统。因为这些因素是隐藏在各种行政关系和行政行为之中的,并每时每刻地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现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系统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充分调动行政系统中人的积极性找到现实的出路。既然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行政学对行政体系的研究是从属于效率和公平的目标的。如果行政学仅仅停留在对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把握上,那么这种行政学必然是属于效率中心主义的范畴的。但是,一旦行政学努力在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背后去发现其价值结构,那么,行政学就会把它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对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行政体系的设计上,就会较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而把人类行政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参考文献】[1] 威尔逊.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我的回答可以吗?如果可以就采纳吧,谢谢

柜员机取出假钱--->银行无责 网上银行被盗--->储户责任 柜员机出现故障少给钱--->用户负责 柜员机出现故障多给钱--->用户盗窃,被判无期 银行多给了钱--->储户义务归还 银行少给了钱--->离开柜台概不负责 广东开平银行行长贪污4亿--->判12年 广东老百姓多取ATM机17万--->判无期 看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的法律是建立在政治的基础上,当中国的法律和中国的政治相对峙的时候,政治永远高过法律.不管是陕西虎事件还是近来发生的纠正冤假错案事件,我们的D永远把D的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上,政治利益永远高于法律法规." 虽然是政治敏感问题,但是的确值得我们去探究,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适应!

高中政治论文题目参考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思政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2.未就业毕业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教育路向探析3.毕业仪式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4.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之我见——以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5.坚定理想信念 培养高尚品格——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6.高校毕业分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7.关于做好学员毕业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8.高中政治毕业会考与高考的教学衔接及导向问题9.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问题与对策10.浅谈对毕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11.对军校毕业学员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12.以学生为本 开展毕业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13.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身份建构功能分析——以奥巴马在美国海军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为例14.高校毕业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兰州大学为例15.英语专业学生的政治认知及其思想工作——以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为例

说明:如果用于交作业,这是可以的!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9月19日为诚信日。让我们一起倡导, 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倡导诚信,对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十分重要!姜春云指出,我们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诚信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呼唤诚信,我们要遵守诚信! 这里想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情:某个重点高校的班级里有几名家里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从他们那儿我第一次听到了“个人资信制度”这个词儿。我还了解到在这所高校中,因毕业生在还贷款问题上的信用薄弱,今年没有得到工商银行的贷款批准;而那几名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师哥师姐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恪守信用,赢得了工商银行的信赖,使我他们顺利地得到贷款批准。这件事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诚信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学校的重要。 而毫无疑问,考场作弊是最典型的诚信缺失行为。有人认为作弊是小事,被抓了自认倒霉,没有抓住自己就捡了便宜,在思想上不把它当回事儿。可我们要说,作弊并不仅仅是一个人道德操守卑劣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缺乏最基本处事原则的表现。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诚信”被推为经济活动中的帝王原则。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谈论纳贤之道时说:“对一个公司来说,首先是诚实守信,第二才是才能,有才能而不守信,给公司带来的危害比能力差的人更大。”可见,社会用人单位欢迎的是有真才实学、诚实守信的人! 中国还有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积小恶可以成大恶。现在没有充分认识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的危害性,这种目前的“小恶”将会渐渐成为性格中最顽固的一部分,带有这种“小恶”习惯走上社会后,会不会变成前不久被暴光的北大剽窃教授式的人物?当这样的人物充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不论对我们个人还是对我们国家来说,考试作弊都是我们新世纪大学生的耻辱!都是对我们诚信形象的玷污!现在中国许多不诚信事实的发生是转轨时期的伴生现象,这是一个暂时现象。特别是青年人看到许多不诚信的现象,不可认为中国永远都会是这样。中国将会建立起信用体系,青年人要为中国的信用制度以身作则。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明天都寄托在我们身上,“诚信中国,诚信青少年”不仅仅要求我们青少年具有这样的历史任命感,而且也要为中华民族踏踏实实的做一点实事,为祖国的明天做一点贡献。 诚信作为责任需要我们来担负。新世纪新挑战,跨世纪的一种基本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监督和引导,更需要我们从自我做起!同学们,让我们以诚信作为生活处世的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考试不作弊做起,让诚实守信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我们齐心努力,共同营造良好校风!共同发扬诚信精神! (本文获“诚信杯”征文比赛一等奖) 【简评】 社会呼唤诚信!本文从大处落笔,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小处着眼,笔涉现实的角角落落。作者以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社会洞察力,为中华民族曾经引以为豪的美德追根溯源,为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而悲哀,为诚信的复归摇旗呐喊,意在警示人们:一个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民族;鞭策大家:诚信的重建,没有谁是旁观者!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3)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政治力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是因为: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层建筑仍然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4. 正确认识这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1)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每一历史时期的上层建筑都能从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2)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根据。(3)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于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这一规律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按照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继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十六大报告强调,完善改革与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确保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影响安全和稳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更多地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共产党执政,就是要领导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离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始终着眼于把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努力落到实处,必须始终着眼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基层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扩大基层民主,确保群众参与基层政权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们要继续探索更多新途径新办法,以利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更充分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向前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同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人们思想上、道德上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来解决。如果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差,再好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了,也会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执行和遵守而变成发挥不了作用的一纸空文。在社会秩序的维系、社会风气的治理中,法制建设是很重要的一手。这两手也必须同时抓、两手都要硬,而不可偏废。这两手都抓好了,社会风气的治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和消极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进行改革和建设,只有各地区各部门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我们才能步调一致地前进。全党同志都应该明确,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国家政令和法制统一,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国家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一经制定并付诸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一律遵照执行。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人都不得借口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而推卸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规避应受的约束和监督。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带头维护国家的政令和法制统一,自觉反对和防止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5、共赢性博弈论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推荐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16、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17、干散货国际海运的经济学分析

18、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因素研究

19、铁矿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20、美国新型保护主义的动力机制

2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论

22、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 经验 实证教学——以罗伯特?卡伯版国际经济学第十五章部分内容为例

23、“霸权稳定论”与当代国际经济法——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诠释

24、试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制论

25、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26、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法经济学视角下的利益追求

27、论中国问题意识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8、国际价值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兼谈新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体系

29、论国际营销学与国际经济学对RCA的不同把握

30、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小国理论——依附论理论体系的批判性解读

31、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提高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兼论产业基地建设

32、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

33、论国际旅游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

34、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35、依附论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

36、论比较优势的微观实现机制——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由分离到统一

37、论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38、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39、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 方法 与“霸权稳定论”——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40、经济政策、汇率和资本流动——论芒德尔对国际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41、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

42、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读《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43、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4、《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

4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霸权稳定论为视角

46、论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分野与发展前沿:基于英美学派局限性的视角

47、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8、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地区主义的不同理论解释述评

49、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

50、对外开放深化经济安全何在?——评《经济发展安全论——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51、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

52、论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53、美国知识产权强保护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

54、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

55、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

56、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结构性衍变——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理解

57、“文明冲突”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58、对外贸易利益的效用分析与价值分析

59、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大厦——评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60、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论析(摘要)——关于民族主义的一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61、服务贸易开放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研究

62、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分析

63、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64、绿色壁垒对进口国的福利影响

65、国际经济学中的套利与平价理论

66、国际经济学中套利与平价理论刍议

67、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其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启示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生产率冲击与经常项目失衡--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研究

2、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经济稳定的动态分析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

4、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

5、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

6、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麻烦”能解决么?

7、美国金融负债产生的非生产性GDP--经济虚拟化和危机的宏观经济学

8、浅析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

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

11、罗默关于“宏观经济学困境”的困境--基于“理论三分法”的分析

12、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1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14、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

15、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16、中国货币之谜:假说

17、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原理方法的综述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新探索

18、问题导向型的知识建构方案设计--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19、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20、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

2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22、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分析

2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24、商品与信用: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兼论宏观经济学的重建

25、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

26、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2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结合

28、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

29、关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30、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3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

32、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应用

3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分析

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借鉴与启示

35、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36、20x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37、浅谈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38、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 反思

39、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

40、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41、由诺贝尔奖看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42、宏观经济学重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43、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44、从“宏观经济学的麻烦”看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45、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与投资

46、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关系

47、反思宏观经济学区块链带来新启示

48、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

49、罗伯特·巴罗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50、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51、宏观经济学的重构发展

5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兼对当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批判

53、从宏观经济学百年简史看“宏观经济学的麻烦”

54、DSGE会使宏观经济学“大一统”吗?

55、香樟系列推文之2:DSGE与宏观经济学

5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与问题

57、宏观经济学演进:一个新视角

58、宏观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研究

5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0、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61、阿莱西纳对政治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2、刍议宏观经济学中的微观基础

63、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64、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65、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66、试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和未来

67、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68、意大利货币循环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9、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70、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71、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探索

72、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学思潮转变

73、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

74、论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学 毕业 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 企业管理 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21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

★ 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 2021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经济学论文选题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

题目可选:外在控制与自我约束的关系论。大纲如下:一、集中控制是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二、自管为主、控制为辅是多样化生产的需要。三、外在控制的弱化是以自我约束为代价的。四、无权管理(人性化)是现代化管理的目标。五、谈判、交易和容忍差异是经济繁荣的平台。结论:1、逐步放弃权力控制,是自我管理的助推器。2、分散权力是当代经济繁荣的原动力。3、把神圣的权力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是自我实现的源泉。4、“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题目范围小、比较好写的经济学论文题目,可以参考:

1.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中的“粉丝经济”优劣影响分析

2.奢侈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3.当前楼市调控的经济学原理

4.开征房产税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分析

5.打官司的经济学分析

6.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7.从经济学角度看“希望工程”的合理性

8.从春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9.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可参考题目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我要看更多资料! 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为应付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我国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结论和证明的方法、技巧。这是陷入误区的数学教学,是忽视学生内驱力、数学能力、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因此如何使学生由“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已成为老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这正是产生本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1.我们发现许多数学课对知识的结论比较重视,而对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问题设计,失去了许多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机会,误认为课堂教学时间紧,能力培养见效慢,不如“精讲多练”实惠。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的是思考对知识的巩固训练的设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往往只停留在知识内容的要求上,不能兼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更不能教会学生学习。2.以片面追求分数为特征的“应试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盛行,初中生作业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加上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学生只能做录音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教育实践的本质就在于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为己任,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习知识成为一种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才能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应地提高,达到身心和谐的发展。因此,确定《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二、课题界说1.我们认为自主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为前提条件,学生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自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是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共同解决、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知识,培养自身认识、分析、整理、综合、协作、创新等能力的一种学习策略。从而形成具有在共同特征下的个体独特性的学习风格。2.教育实践的本质就在于学习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第一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要处理好学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取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理论依据1.认识主体说: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也是个性丰富的能动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既注重讲科学、规律,注意学生的活动,又要注意情感受心理和创造,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学”的能动上。教师要下放手中的权力,创造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2.动机理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学说,他认为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转化为学习的动力。3.集体动力说:在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没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其次,合作的集体学习,有得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从而使集体行为改变成学生集体、小组、个人等认识主体的行为。学生学习不能只限于接受来自教师的单向住处传递,应该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评价的过程。美国教育学家卡乐罗杰斯大林认为,教学是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体验过程,它没有既定的目的,只是通过学生自己产生和解决问题达到对经验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影响行为。四、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日益迫切,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运用这种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既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成为符合“三个面向”的开拓性人才。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良好个性,就必须以学科为载体,实施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指导策略。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树立帮助学生学习的观念,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与其它学科教学资源和课外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和情感体验,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其主动创新、积极探索、相互协作共事的良好个性。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促使学生在理智、情感、体验等三方面能得到良好发展。我们认为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全作是自主的形式和途径,培养探究精神和能力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云贵地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既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的特点,又反映数学特色和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发展“以人为本”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扩展构建主义的理论内涵。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是,通过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完成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实现的心理活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基本教学模式: 探索性学习——反馈性质疑——自主性学习——导引式总结本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参与数学活动(主要是心智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变“教书匠”为“创造者”,课前要加大备课投入,钻深研透教材,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课中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生一起研究、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后要有效控制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4.建立合理的自主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我们努力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具体化、学习方式的活动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全。根据数学习中学生个体存在的明显差异,因此把学生评价的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以下评价表:五、研究过程1.理论学习是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课题组人员学习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如《教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明确分工。2.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并在各自的实验班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讲话等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的详细的总体计划和实验步骤,上报课题方案。在此期间,我们经常外出学习先进的数学教学经验。课题组负责人孟波是市课改中心组成员,经常参加省、市级的新课程培训及课改讨论,其他成员分别到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常州市第一中学、武进前黄中学、丹阳中学等学习、取经,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2.初步形成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一系列良好习惯:如预习、复习、善于质疑等。在课题组内部,每次活动时,都有一位成员教师开设公开课,听课者一起探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严格按活动计划行事,每月固定活动一次。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议题并由专人记录,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间断性总结。总结第一学年课题研究的实验情况,逐步完善课题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学习能力。根据各种课型、学生的掌握情况等,调整模式中各环节时间分配,训练思维的深度、广度,改进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法。课题组各成员分别以自己所任班级为实验对象,严格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对测试成绩进行量化分析;共同研究模式运用的评价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制度,从而完善教学模式,形成模式运用的操作方略和成功经验。3.对课堂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交流总结、相互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开设研究课和示范课,推广成功的做法。请有关人员作理论、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指导,改进、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不断检验实验班的效果,同时课题组组织教学调研,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掌握详细资料;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六、成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1、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2、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全市统考中各年级的平均分均名列全市前茅。3、 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在探索“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实践中,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也提高了自身教科研素质。通过系列研讨活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参加专家专题讲座的学习,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素养上得到了提高,有25篇论文,并在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其中,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论文《中学生性别与数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获“师陶杯”论文评比江苏省二等奖;论文《创设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放飞学生的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反例教学》、《情商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获“师陶杯”论文评比江苏省三等奖;论文《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反馈与矫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论文《初中数学“建构主义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构建与实践》、《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反例教学——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闪光点》、《浅谈素质教学下的“分层教学”》、《浅谈数学教学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对素质教育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论文《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获“师陶杯”论文评比溧阳市一等奖;论文《利用情商,发掘学生的潜力》获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获溧阳市一等奖;论文《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数学建构主义学习》、《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运用尝试教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溧阳市年会论文二等奖;论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初探》、《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直觉思维》、《也谈“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获溧阳市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有12论文《数学文化》、《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分别在溧阳市数学年会或校内交流。有4篇论文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其中,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发表于《常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9期;论文《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树立初中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观》发表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在《希望月报——教育论坛》上发表。共参与编写了7本教辅用书。其中,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标创新活页课时训练七年级上册》和《数学学习指导七年级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点击名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随堂金四导》和《四步导练》;黄山书社出版的《一课三习》八年级上册、下册两本。同时教师们还积极参加了校、片、市的公开课和优秀课评选,并获得较好成绩。如:陈红参加的溧阳市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中荣获市三等奖;周萍娟、周九星两位老师开设的市级公开课也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孟波、周萍娟、杨金花、方晓、周九星五位老师分别被评为溧阳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进一步确立,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围绕学生的思想动向如《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自主认识的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形成的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与创新思维的影响研究》,等等,这类题目多,太好搞了。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