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浅谈招聘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0:51:40

浅谈招聘毕业论文

文章是写员工招聘的?

我去年写的就是关于招聘的二级论文,HI我吧

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因此,招聘到适合公司岗位的人才,已成为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新挑战。文中详细论述了国外对员工甄选方法的基本内容及研究现状和及国内企业甄选现状及不足,因此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1 企业员工甄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甄选的涵义。甄选是根据所招募工作职位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以最低的成本,确保岗位和人员的最佳匹配。甄选的内容(1)保证甄选工作的科学性标准;(2)根据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工作职位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这些技术;(3)做出甄选的决策,确保拟聘职位与最终的被录用者之间达到最佳匹配。国内外甄选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心理测试法(1)心理测试法的含义。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被测试者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进行的定量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心理测验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计算机化的趋势(2)测试方式。智力测验:认知功能的测量;知觉、空间意识、语言能力、数字能力、记忆力等。个性测验:情绪、性格、态度、工作动机、品德、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测验:测定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能力测验: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测定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测验:测试应聘者对该职业的兴趣。创造力测验:流畅力、变通力、精致力、敏觉力和独创力。评价中心法(1)评价中心法的含义:评价中心法,是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测评方法。(2)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观察判断法(1)含义观察判断法是以观察被测试者行为反应作为基本手段,判断其内在素质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测评人员素质为目的,借助一定的量表,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测评活动(2)方法事件记录与关键事件法;检核性描述量表;观察测评量表;人物推定表;背景考察。纸笔测评法纸笔测评法是考评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相关试题考查应聘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面试法(1)含义。面试是最常见的甄选方法之一。面试可以通过与应聘者对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智力,并能评价应聘者的主观方面。可以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2)面试的常用方法。情景面试: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情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面试者进行评价。a.能力面试法:考查求职者如何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b.系列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位主考官依据标准评价表做出评定,然后对每位主考官评定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后做出录用决策。c.小组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组成面试小组,从不同侧面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要求求职者回答。d.压力面试:主考官通过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考查求职者对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作何反应。国内企业甄选现状缺乏计划性首先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明确指出,才能确定企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人员的配置缺乏计划性表现在没有与企业的短、长期目标相结合,只关注眼前的人员需求,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变化与发展没有预见,造成招募人才上的失误,形成企业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任职资格没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制定一个招聘的标准,在用人部门提出招聘申请时,也不明确表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事部更没有明确这个标准,人事部便以一般的公共标准草拟了招聘启事。也没有研究讨论并定义该职务的任职资格,于是引来了各类求职者,各层次的人才一应俱全,增加了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减少了合适人选的面试几率,招聘工作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并且辜负了不少求职者的企盼。面试过程不合理对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面试而言,一般经过初试和复试两道程序,人力资源部负责初次面试,然后用人部门进行复试,一般通过初试与复试的应聘者将会被录用。并且,通常在面试问题的设置上,主考官基本没有仔细考量过,一般都是随机发问,至于问题的目的和考察求职者哪一方面素质,考官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面试考官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偏好做出判断,印象好的多问些,相反则草草结束面试。这样给录用真正符合企业、符合该职务的人才造成了极大的偏差。测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往往用人单位根主考官的感觉即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系统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公司的有效的一份子。单纯用某些技能来衡量人的价值,而没有从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录用后觉得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培养的,而人的性格、价值观等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所以就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专业且成熟的程度,包括目前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录用决策过于草率和主观目前中国企业一般招聘的人员都是基层员工,,人员录用决策是比较简单的,因为用人方面有极强的岗位对应性,比如一线的操作工,招聘的目的很明确。但当招聘管理岗位,尤其是较高的管理职务时,由于测评系统的不完善或是评价意见的不统一,每个招聘岗位可能存在多个合适人选,或求职者适合多个岗位,且招聘人选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此时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做出录用决策。企业一般采取“谁的职位高谁说了算”来解决这一困扰,只要是领导喜欢,领导说用谁就用谁,其他部门倒也轻松了。决策正确还好,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不仅使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阻碍企业的发展。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方法的误解麦克利首先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及其分析和评价方法。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引进了这个概念,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办法。但在引进这一办法的同时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定义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个:(1)把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认为必须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例如,我们经常在招聘信息上看到某岗位要求“本科、某某专业、英语6级、计算机二级、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你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有机会入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就完全违背了胜任力的内涵。因为任职资格要求不能保证人员在岗位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它是把差与一般区别开来,而不是区别一般与优秀人才。现在有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因此还需要在好好理解“胜任力”这一涵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2)把绩优人员具备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的范畴。事实上,把绩优者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范畴后,企业很难招到人才,因为企业把门槛设得太高了。反过来说,知识技能出色、背景优秀的人才不一定能获得成功。2 总结以上问题,反映了国内企业招聘在确定甄选标准和进行素质测评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对国内外提出的各种甄选办法的研究可以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那么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并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 马冬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 张文斌,陈晓光,胡眉玲 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预测与甄选体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08年4月 第2期[3] 孙武 企业如何甄选可用之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第233期[4] 何锦华 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运 2007年9月 第9期 第7卷[5] 许广永,丁玉玺 浅谈胜任力在甄选中的应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年 第1期[6] 林敬伟 人才甄选面试中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10月 第10期 第37卷[7] 刘宇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探讨 教研教改 2009年10月(下旬刊)[8] 张相林 微软公司人才甄选策略及启示 中国人才 2009年8月[9] 吴旭峰,杨玥 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甄选及管理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8年 第6期[10] 郑立明,李贝贝 招聘甄选的本质和误区 管理批判 2010年1月[11] 王庆娟,张义明 中国文化下的甄选程序公平原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5月 第215期[12] 黄光圣,魏书堂 组织甄选偏差的来源及其风险应对策略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报 2009年2月 第1期

为大家整理的招聘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招聘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研究期刊:《区域治理》 | 2021 年第 012 期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源招聘工作是企业获得合适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实际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环节存在很大的招聘风险,这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而且还会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时要注重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防止人力资源招聘给企业带来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风险管理链接:.[期刊论文]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下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研究期刊:《现代营销》 | 2021 年第 007 期摘要: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运转态势良好.但在招聘过程中,仍存在多种歧视现象:同等条件下,男性的机会多于女性,相貌较好的机会多于长相一般的,年纪较小的机会多于年龄偏大的,学历高的机会多于学历低的,本地户籍的多于外来务工的.这些现象分别可以概括为——性别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结合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本文通过分析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并结合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招聘;歧视链接:.[期刊论文]2021年招聘市场偏谨慎 健康医疗等产业用人需求大期刊:《中国对外贸易》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日前,据前程无忧统计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由此带来市场多变,可持续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不足,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偏于谨慎。2020年下半年所有行业的招聘量都超过了上半年,在招聘量最大的前二十行业,房地产3年来首次超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据首位。预计2021年,健康医疗、农林牧渔、专业服务和检测认证等行业将有较大的用人增长,软件开发、半导体和教育培训等会面临较多的并购整合。关键词:检测认证;前程无忧;人才招聘;并购整合;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健康医疗;软件开发链接:.[期刊论文]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和人才需求研究——基于三大招聘网站招聘信息的分析期刊:《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21 年第 002 期摘要:随着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新兴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文中根据目前三大互联网招聘网站上关于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的招聘信息,采用文本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组织和职位两个维度研究发现,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有着人才需求市场比较集中、任职基本条件要求各有特点、职业素养要求基本相同、不同类型的岗位人才类型专业技能要求不同等特征,然后从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等方面对高校培养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人才培养;互联网招聘;人才需求链接:.[期刊论文]招聘信息期刊:《丝网印刷》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杭州恒基油墨涂料有限公司诚聘杭州恒基油墨公司高薪招聘UV-LED丝印油墨资深研发工程师。要求具备UVLED丝印油墨研发经验5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身体健康,工作敬业,男女不限。录用后年薪50万起。联系人:闻华明(总经理)联系电话:。关键词:大学本科学历;研发经验;招聘信息;研发工程师链接:.[学位论文]面向智能招聘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目录著录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予学位:博士年度:2021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

毕业论文浅议企业招聘

明白一点,需求决定价值!既然是企业招聘人才,就得明白企业需求,还要知道企业结构,有哪些部门,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是那个部门欠缺人才,才知道是欠缺哪方面的人才,而这样的人应该具备什么能力素质品质和特点才能胜任这种工作!了解这些我们就有了基本的招聘标准!例如: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的要求就出来了,如果是销售部门一般都要面试,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有的工作要求有使用期,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要写好论文得多参考一些资料,结合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你来找,,我,,帮

企业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招聘与选人。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文化中日益深化,如何有效、低成本的解决自身的人才需求,已成为每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多年的人才中介经验告诉我现在也的确还有大量的企业在招聘途径的选择和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着盲点和误区,我觉得也有必要把这几年工作的经验和感悟总结一下,回馈给一直支持我们的客户。

一、企业招聘途径的选择

虽然大部分企业的HR人员都认为招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大多时候在面临众多的招聘渠道还是会感到迷惑。依据何种标准来选择招聘渠道?如何有效的解决招聘需求???一直是令HR人员头疼的问题,以至于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浪费的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走了很多弯路。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谈不上专业,仅供参考而已。我认为招聘之初除了要了解各种媒体平台的价格、适用人群等因素,还要根据岗位要求分析其招聘的难易程度及市场人力资源供给状况,考虑到招聘的成本和招聘成功性,最终确定招聘的方式与方法。总体来说招聘的形式分为以下两大类:

1、内部调配:很多大中型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招聘,因为内部招聘所花费的成本及精力要比其他招聘方式少得多,企业有空岗时,可以以岗位调换、员工自荐、内部竞聘等多种方式进行调配,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充分挖掘员工自身的潜力,还具有其成本低风险小、无企业文化冲突等优势,但内部招聘也要注意不能形式化,要摒弃裙带关系,如果有些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纠纷,所在采用内部招聘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当然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可选择这种招聘方式的,进行内部调配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另外还要求HR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因为对于HR来说这已不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所以大部分企业还是要通过外部招聘来解决需求。

2、外部招募:相对于内部调配方式来说,外部招聘更能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引进新理念,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我把外部招募的形式分为以下六种:

A、行业内招聘:通过业内熟人推荐或内部员工介绍的方式解决人员需求。这应是一种最理想的招聘方式,即具有内部招聘成本低、风险小、熟悉行业知识等优点,新人能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同时又具备外部招聘更新员工素质、引进新理念等好处,一举双得。

B、通过媒体报纸招聘:以通过报纸媒体发布招聘广告来完成招聘的目的。目前沈阳的招聘媒体很多,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专业媒体和非专业媒体:其中属于专业媒体的象前程无忧辽沈晚报的招聘专版、沈阳人才商情等,这些都是以发布招聘信息为主的专业人才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专业的媒体如沈阳日报、时代商报、华商晨报等,这些报纸定期或不定期的有部分版面为企业提供招聘信息的发布。因为报纸具有发行面广、可传阅性、信息保留时间长等特点,所以它应是招聘的一个主要渠道。具体来讲,前程无忧的招聘专版及沈阳日报因为发行量大、阅读人群广而全面但每次的招聘费用大所以适合企业大规模招聘,沈阳人才商情虽然发行量不及晚报和日报,但因其是有针对性发布,覆盖人群大部分是想找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人,并且成本低、时效长,适合企业储备、补充或长期招聘。而商报、晨报虽然发行面也广、费用也不高但因为所阅人群繁杂,适合企业招聘初级人员或技术工人。

C、通过交流会平台招聘: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应是沈阳目前最有权威的交流会主办机构,它通过为企业与个人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场所,来解决企业的人员需求,这种方式收费低、直接、见效快但时效性短,适合企业急聘通用型岗位人才,如销售类、文职类、财务类等岗位。除了交流会,市人才还具有信息板、人才库检索等多种招聘渠道,但因为信息板宣传面窄、人才库检索有效性差,所以这两种方式只能做为招聘的补充渠道。

D、猎头服务:猎头虽然在中国仅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却成为企业目前招聘高层人才的主流渠道。即使猎头服务收费再昂贵,也无法阻挡企业高薪纳才的决心。可见更多的企业已逐渐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之硬道理。当然相对于国外及国内南方的猎头公司来说,沈阳的猎头服务公司如沈阳猎头、智虹猎头、秋阳猎头等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尽管如此,这种方式仍然成为众多企业招兵买马、空降高管的有效途径。

E、通过媒介招聘:有时我们也经常能在电视、电台看到或听到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招聘初级人员或技术工人,一般都是附加在发布其他广告的基础上,所以这种招聘一般不会成为企业招聘的主渠道。

F、网络招聘:随着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大,利用网络手段招聘已成为很多企业比较菁睐的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企业招聘有一定学历基础的人员,并能为企业节约一些投入成本,节省时间,但招聘效果却很难有保障。

对于以上的这些招聘方式,很多企业都曾尝试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基本上也是遵循着各种途径所适岗位的规律来进行选择,但仍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少企业都发出类似“在人才市场招不到好人”“现在招人怎么这么难啊”“打广告招人太慢,我们企业太急了,等不了”等牢骚,孰不知这些情况造成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招聘渠道也不是市场供给,而是企业本身在招聘和用人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理念。

二、企业招聘、用人上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虽然人力资源人员及企业家总是绞尽脑汁,不断的想办法去改善招聘效果、尽量早日招到合适人才,但老问题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也不是神仙,无法做到完备全面,只能就自己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做一阐述。

1、招聘方式不能单一,选择渠道要多方位。

企业大规模招聘时,不能把需求只寄托于一种媒体或平台,因为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最完美的,都有它信息发布的局限性,如果只依靠一种渠道,势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招聘任务的延期完成。因此集中招聘时一定要多管齐下,进行组合招聘。例如:企业如果同时招聘高中初级人员,可通过在晚报打广告做大规模宣传并在市人才现场招聘或人才商情打广告做补充招聘的组合方式;如果招聘中高层人才,可先通过大众媒体做广告宣传,并从中选出重要岗位与猎头公司合作;如果招聘初级人员可通过人才商情、商报、晨报等媒体与市人才的现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当然企业只有极少岗位或数量的需求,如果不是市场供给的原因,只要招聘渠道的选择正确,应该不会存在效果太差的情况。

2、招聘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招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短期行为,尤其是市场经济造成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所以在招聘方式选择上也要考虑长期性这个问题,特别是销售人员占很大比重的商贸公司,晚报和日报虽然效果比较集中,但因为费用较高,不适合长期经常性招聘,而人才商情或人才市场交流会却能弥补这个不足。

3、应届毕业生不一定就比有经验的差。

很多企业招聘都经常把毕业生拒之门外,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的稳定性差,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培养出来的员工转眼间服务他家,辛辛苦苦却为他人做了嫁衣的确让许多企业伤透了心,所以企业都把招聘的焦点放到了成手身上,我认为这种论断未免太过绝对,会出现上述现象企业难道就不应该透析一下自身原因吗?企业缺少留人的机制、无法做到人尽其才、乎视与员工的沟通??这些难道不是促使员工流失的原因吗?其实无论是毕业生还是成手只要公司与员工的需求出现落差,人员流动是必然的,而相对于成手来说,毕业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激情、可塑性强、较易适应新环境、学习力创新力强等优势,所以向应届生阔开大门往往也是给企业提升的一个机会。

4、不考虑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一味的追求高精尖人才。

我在给企业推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找本科以上学历的,在行业内有五年以上经验的,最好在外企做过的,形象和综合素质俱佳的??完美人才”孰不知企业本身也仅仅是一家无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完善的福利保障、广阔的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这种合作经常是以失败而告终,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做,而是企业要求的太多。其实选人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考虑企业自身情况,遵循这样一条标准“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最合适才是最好的”,有的时候企业虽然也能以高薪养一位高精尖人才,但他在以往的行业背景中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却很难真正与企业文化融合,所以一味的追求高精尖人才有的时候会让企业血本无归。

5、临时抱佛脚,空岗了才想去找。

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做好人才的储备是很关键的工作,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员工队伍的完整、后续力量的充足供给。但很多企业却往往是在某位员工的突然离职、掉队,才一下子体会到招聘的重要性,可此时的空岗已多多少少给企业造成了损失,所以千万不要总是在下雨时才想起忘记带伞。完善人才的梯队建设,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是任何一家企业都要给予足够重视的必修课。

以上所阐述的招聘渠道的选择及企业招聘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具体问题要具体的、多方位的去分析,当然我也并非专家,所言未必全部正确,还希望能有机会向更多的同行和企业家讨教,大家共同携手解决企业所存在的人才问题。最后感谢各位对智虹资讯机构多年的关注与支持,也希望我们智虹人才能有这份荣幸为您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有马冬冰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它是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 年的第 6 期。

毕业论文招聘

如果你的毕业论文和研究成果真的有现实意义,企业会优先考虑,但是一般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都不太符合行业要求,所以企业招聘时候不会特意留意你的论文研究题目。不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还是要好好做,对你有好处。

hr要毕业论文正常。因为一些跨国公司,或者国内500强这样的正规公司,还是比较看重毕业论文水平的,毕业论文可以考察一个人在大学或者是研究生阶段的所有学术水平。所以hr要毕业论文也是正常的。HR一般指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即人事,最广泛定义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含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劳动关系等。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框架)1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2理论基础基本概念2.企业招聘的定义 招聘的内容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3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的现状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调查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分析4案例分析首先是该企业的背景介绍其次是该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5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 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招聘渠道相对单一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 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中小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对招聘工作进行总结 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公司文化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外包招聘毕业论文

X石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2008-7-21) 基于竞争力的国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硕)(2008-7-14) 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研究(硕)(2008-5-7) 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研究(2008-4-16 ) 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2008-2-25 ) 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危机及预警研究(2008-2-24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问题与策略探讨(本)(2008-2-20) 民企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008-1-30)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互动研究(2008-1-28) 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比较研究(硕)(2007-11-29) 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MBA)(2007-9-7) 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机制研究(硕士)(2007-6-4 ) 基于战略的电力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2007-6-4 ) XX石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7-5-31 ) 企业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2007-5-11) 实施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7-5-10) 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管理者角色定位研究(2007-4-30)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策略(MBA)(2007-4-29 ) 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研究(硕)(2007-4-28 ) 国企改革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2007-3-12) 国有企业改革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硕)(2007-3-11 ) EVA和企业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硕士)(2006-12-6 ) 中西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硕)(2006-10-20 )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2006-9-203) 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研究(2006-9-7 ) 基于战略的民企人力资源管理(2006-9-2 )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探讨(2006-7-11) 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核算(硕)(2006-6-6 )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6-6-2) 浅谈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2006-4-16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本)(2006-4-16)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本)(2006-4-16)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探讨(本)(2006-4-13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析(2006-4-2)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探讨(本)(2006-2-28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本)(2006-1-24)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2006-1-24 )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2006-1-8)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005-11-1)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本)(2005-9-14) 管理关键人力资本(2005-9-13)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2005-8-30 ) 避免人力资源的高配置陷阱(2005-8-22 ) 人力资源管理外的人力资源问题(2005-8-15 )

投资成本过高 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情况。而且这样的问题大多出现在企业核心员工身上, 虽然企业都希望用较经济的使用成本获取核心员工,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也知道这才是最好的使用成本控制,但为了获得急需的人才,常常不惜代价,答应很多人员调入的附加条件;在工资、福利保障、学习提高、以及办公出行等方面也同意提供优厚的待遇,以致使人力的获取和使用成本过高。可经常是由于种种原因,招进来的人不能为企业创造高于企业对其投资的新增价值,因此形成回报率呈负数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些高薪引进的人才,可能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却在后来的工作或决策时出现多次或重大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大于所作出的贡献。 在目前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人力资源评估中存在大量的非量化因素和诸多的可变性,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正是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常常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在人才引进问题上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专用性障碍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劳动能力有着不断专业化的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劳动能力就会因为适应这些日益精细的职务,不断的以这样的标准修正 改造自己,而逐渐变得程序化,甚至连个性特征等方面都会越来越靠近职务特征,而这样的定势一旦形成,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一方面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产品、流程、服务更新或升级时,表现得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或者使用这样的员工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投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风险。 尽管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内部人员应频繁流动,甚至于把员工都培养成多面手,相反,在同一岗位时间不能达到足够长,相应的技能无法达到十分熟练掌握,就难以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势。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隐性风险分析 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中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中除了离职补偿成本是显性支出以外,其余两项则都是以隐形形式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离职低效成本,员工即将离开企业时,受到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多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造成工作业绩下降;其次就是空职成本,员工离职后,由于职位空缺会使工作的完成时间受到不良影响,因而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机会成本 人力资源的评估中有很多不可量化的因素,同时还具有诸多变数,因为在招聘中要鉴别所选人才的真假已属不易,再想比较优劣则更加困难。一旦选择了其中之一,势必会失去选择另一个的机会,就是说如果目前的选择不是最佳的,那么就会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近来的研究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失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恰当的选择既能够很好的适应本企业文化,同时又具有所在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的员工,使企业不得不承受损失。 知识衰减 在企业为培养和留住员工付出巨大投资之中,员工的各类学习、培训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出于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长远考虑,常会做出对部分员工进行长线培训的决定,或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但由于决策者和组织者个人能力、知识、视野、经验等等局限,会出现一些可能的失误,一是长线培训周期过长,当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如当年的新会计制度实施前后,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二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淘汰与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大范围的高投入,如果取得持续优势的时间过短,则会得不偿失。

人力资源的文章 不是很好写 你没经验 就更麻烦了如果你写不出来或者没时间写可以咨询一下我咨询一下对你总有好处的具体看我下面号子...642....................接下..............667....................接下..............441....................继续...........(上面三行加起来是我号 加我 我在线的)

是不可以的。外包实验是不可以写进毕业论文的,因为这是不属于同意层次的内容。毕业论文,也称作学位论文,是指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是对自己在几年大学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的总结与运用。

公司招聘毕业论文

你来找,,我,,帮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框架)1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2理论基础基本概念2.企业招聘的定义 招聘的内容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3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的现状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调查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分析4案例分析首先是该企业的背景介绍其次是该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5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 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招聘渠道相对单一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 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中小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对招聘工作进行总结 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公司文化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不会看的。 毕业论文已经交给学校了 单位怎么看?但是如果你是博士 也许用人单位 会对你的毕业论文感兴趣~~

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因此,招聘到适合公司岗位的人才,已成为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新挑战。文中详细论述了国外对员工甄选方法的基本内容及研究现状和及国内企业甄选现状及不足,因此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1 企业员工甄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甄选的涵义。甄选是根据所招募工作职位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以最低的成本,确保岗位和人员的最佳匹配。甄选的内容(1)保证甄选工作的科学性标准;(2)根据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工作职位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这些技术;(3)做出甄选的决策,确保拟聘职位与最终的被录用者之间达到最佳匹配。国内外甄选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心理测试法(1)心理测试法的含义。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被测试者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进行的定量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心理测验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计算机化的趋势(2)测试方式。智力测验:认知功能的测量;知觉、空间意识、语言能力、数字能力、记忆力等。个性测验:情绪、性格、态度、工作动机、品德、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测验:测定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能力测验: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测定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测验:测试应聘者对该职业的兴趣。创造力测验:流畅力、变通力、精致力、敏觉力和独创力。评价中心法(1)评价中心法的含义:评价中心法,是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测评方法。(2)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观察判断法(1)含义观察判断法是以观察被测试者行为反应作为基本手段,判断其内在素质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测评人员素质为目的,借助一定的量表,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测评活动(2)方法事件记录与关键事件法;检核性描述量表;观察测评量表;人物推定表;背景考察。纸笔测评法纸笔测评法是考评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相关试题考查应聘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面试法(1)含义。面试是最常见的甄选方法之一。面试可以通过与应聘者对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智力,并能评价应聘者的主观方面。可以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2)面试的常用方法。情景面试: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情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面试者进行评价。a.能力面试法:考查求职者如何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b.系列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位主考官依据标准评价表做出评定,然后对每位主考官评定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后做出录用决策。c.小组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组成面试小组,从不同侧面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要求求职者回答。d.压力面试:主考官通过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考查求职者对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作何反应。国内企业甄选现状缺乏计划性首先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明确指出,才能确定企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人员的配置缺乏计划性表现在没有与企业的短、长期目标相结合,只关注眼前的人员需求,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变化与发展没有预见,造成招募人才上的失误,形成企业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任职资格没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制定一个招聘的标准,在用人部门提出招聘申请时,也不明确表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事部更没有明确这个标准,人事部便以一般的公共标准草拟了招聘启事。也没有研究讨论并定义该职务的任职资格,于是引来了各类求职者,各层次的人才一应俱全,增加了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减少了合适人选的面试几率,招聘工作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并且辜负了不少求职者的企盼。面试过程不合理对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面试而言,一般经过初试和复试两道程序,人力资源部负责初次面试,然后用人部门进行复试,一般通过初试与复试的应聘者将会被录用。并且,通常在面试问题的设置上,主考官基本没有仔细考量过,一般都是随机发问,至于问题的目的和考察求职者哪一方面素质,考官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面试考官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偏好做出判断,印象好的多问些,相反则草草结束面试。这样给录用真正符合企业、符合该职务的人才造成了极大的偏差。测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往往用人单位根主考官的感觉即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系统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公司的有效的一份子。单纯用某些技能来衡量人的价值,而没有从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录用后觉得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培养的,而人的性格、价值观等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所以就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专业且成熟的程度,包括目前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录用决策过于草率和主观目前中国企业一般招聘的人员都是基层员工,,人员录用决策是比较简单的,因为用人方面有极强的岗位对应性,比如一线的操作工,招聘的目的很明确。但当招聘管理岗位,尤其是较高的管理职务时,由于测评系统的不完善或是评价意见的不统一,每个招聘岗位可能存在多个合适人选,或求职者适合多个岗位,且招聘人选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此时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做出录用决策。企业一般采取“谁的职位高谁说了算”来解决这一困扰,只要是领导喜欢,领导说用谁就用谁,其他部门倒也轻松了。决策正确还好,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不仅使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阻碍企业的发展。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方法的误解麦克利首先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及其分析和评价方法。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引进了这个概念,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办法。但在引进这一办法的同时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定义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个:(1)把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认为必须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例如,我们经常在招聘信息上看到某岗位要求“本科、某某专业、英语6级、计算机二级、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你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有机会入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就完全违背了胜任力的内涵。因为任职资格要求不能保证人员在岗位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它是把差与一般区别开来,而不是区别一般与优秀人才。现在有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因此还需要在好好理解“胜任力”这一涵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2)把绩优人员具备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的范畴。事实上,把绩优者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范畴后,企业很难招到人才,因为企业把门槛设得太高了。反过来说,知识技能出色、背景优秀的人才不一定能获得成功。2 总结以上问题,反映了国内企业招聘在确定甄选标准和进行素质测评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对国内外提出的各种甄选办法的研究可以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那么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并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 马冬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 张文斌,陈晓光,胡眉玲 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预测与甄选体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08年4月 第2期[3] 孙武 企业如何甄选可用之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第233期[4] 何锦华 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运 2007年9月 第9期 第7卷[5] 许广永,丁玉玺 浅谈胜任力在甄选中的应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年 第1期[6] 林敬伟 人才甄选面试中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10月 第10期 第37卷[7] 刘宇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探讨 教研教改 2009年10月(下旬刊)[8] 张相林 微软公司人才甄选策略及启示 中国人才 2009年8月[9] 吴旭峰,杨玥 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甄选及管理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8年 第6期[10] 郑立明,李贝贝 招聘甄选的本质和误区 管理批判 2010年1月[11] 王庆娟,张义明 中国文化下的甄选程序公平原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5月 第215期[12] 黄光圣,魏书堂 组织甄选偏差的来源及其风险应对策略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报 2009年2月 第1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