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实物地质资料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4 13:13:49

实物地质资料期刊

李寅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非常重视,形成了比较先进、完善的管理体制。本文从管理体制、管理政策及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等几个方面对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作了全面介绍。介绍了通过调研了解到的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对比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认为,没有确立国家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利用的管理体制,没有专业的馆藏机构,因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使岩心库房及其他硬件设施非常落后,筛选、整理和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工作得不到落实等是造成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较差的根本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建议

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调研的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采集成本非常高,重置成本巨大,一般均无法复现其原始位置。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分析手段的改进,实物地质资料可被再利用,可以得出新的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实物地质资料对于提高公众的社会环境意识,对于减少重复劳动和提高地质工作效率,对于地质工作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领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是各国地质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许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岩心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研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可以提高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设想及规划,进一步完善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的建设,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的保存质量和利用效率,促进地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1.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

世界上的矿业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都非常重视,建立了比较完善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首先,各国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项公共服务性的事业,是国家矿业权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各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都是以国家为主体,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实现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实物地质资料库进行管理。各国都建立了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专业馆藏机构建设、维护、运转主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专业馆藏机构依法收集、整理、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并提供给社会公众利用。

其次,美国、加拿大等联邦制国家,对资源管理采取分权制,国家与省/州级政府分别负责权限范围内的矿业权管理。因此,他们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也采取分权制,国家和省级政府分别设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

例如,在加拿大,联邦政府通过自然资源部下设的加拿大地质调查所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联邦一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由加拿大地质调查所负责。所收集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加拿大地质调查所进行的公益性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这是其主体部分;二是矿业公司和油气公司所提交的岩矿心样品。其他10个省的矿产资源为各省所有,由各省通过制定各自的矿业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进行管理。主要实物地质资料来源是矿业权人依法提交的岩矿心等实物样品。

2.实物地质资料来源

各国实物地质资料库中实物地质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二。其一是在公益性地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所谓公益性地质工作,系指由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主要由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进行或组织进行,旨在提高国土地质研究程度、解决国家当前和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和重点问题、为自然资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及自然资源平衡管理提供支撑的非盈利性地质工作。其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各国实物地质资料库的主要来源。其二是在商业性地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所谓商业性地质工作,系指主要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以盈利为目的的地质工作。其中以商业性矿产勘查为主,在商业性矿产勘查过程中,矿业权人获得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它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一个重要来源。

3.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

各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在大的方面是比较相似的。在公益性地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是由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主要由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进行或组织进行的,政策规定这部分工作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应汇交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内,是各国实物地质资料库的主要来源。

商业性地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情况比较复杂,各国及其不同的省/州都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最基本的要求是:矿业权人按规定条件将全部或有代表性的岩矿心及其他样品交入矿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岩心库。在商业性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质资料,数量最多,类型最复杂。

4.国外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各国岩心库规模和设备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可以划分为4个职能区,即业务接待区、岩心岩屑加工区、备有检测台和检测隔间的岩心岩屑检测区和主岩心储存区。

岩心库的主岩心储存区面积最大,可达数千平方米,岩心储存于岩心箱内,岩心箱放在金属钢架上,分多层隔仓,每个隔仓有多组多层岩心箱,钢架有多列,由电子拣拾机、堆垛机在地面铺设的轨道上进行存取操作。岩心箱一般为带盖有槽的硬纸箱。岩心箱都有唯一的索引号,它们由钻井号、岩心号和箱号组成。所有岩心和岩屑均被编入索引,并按钻井号归档保存。岩心检测室一般数百平方米,岩心检测设备有金属工作台或滚轴操作台和显微镜等。岩心库建设的总体趋势是存储立体化、存取机械化。

岩心库中一般都配有专职人员,负责接受汇交或捐赠的岩心和其他实物地质资料,对所有入库岩心和其他样品等进行整理、记录、归档和编制索引,将整理好的岩心盒上架码放。较大岩心库中较多的专职人员还会有更细的分工。

库藏岩矿心都有保密期限的问题,各国或各地区的规定不尽相同。

岩心库库存实物地质资料通常以卡片索引文档记载。设备较先进的岩心库会采用计算机文档来显示库存资料,并通过信息服务网络对外发布,使公众能很快地接触到为了各种地质和工程目的而钻探的陆上和海上钻井的地下物质。

关于对岩矿心取样的问题,大多数岩心库允许对储存的非保密岩心进行研究目的的取样,许多岩心库允许岩心取样的条件是,将来必须给岩心库提供一份所有研究结果的副本。

如上所述,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接收、收集钻孔岩心及其他实物地质资料;二是对钻孔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建立管理档案;三是为公众服务,将收集、整理的实物地质资料提供给科研人员观察研究,给工业界查验。馆藏机构开展的工作和制定的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及政策都是围绕以上三点进行的。

三、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管理体系及管理政策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由国家、政府实施管理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没有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国土资源部储量司通过各省的资源储量处对各类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地质资料进行管理,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中重要的一部分,也由储量司及各省资源储量处代管,或由资源处所属的资料馆协助管理。各地勘行业局一级也无专门管理机构,多数由地矿处、科技处或资料处代管,也有由局资料馆代管的,但并没有专人分管。

国家和省(市、自治区)都没有专业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岩矿心等实物地质资料主要由各行业基层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长期保存,地勘单位主要保存了概查、普查阶段产生的岩矿心和少量精、详查阶段产生的岩矿心,矿山企业保存了精、详查阶段产生的部分岩矿心,有大部分岩心被就地埋藏。各大油田企业都建立了硬件设施比较先进的岩心库,保存了油田勘探开发中产生的大量岩心。

我国没有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颁布过相关的管理办法或条例法规,各省地矿系统和其他工业部门的地勘队伍现执行的岩矿心管理规定多数是1992年地矿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或依照这些规则的精神制定的本部门岩矿心管理细则。在《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中重点规定了项目勘探过程中如何采集岩矿心,如何整理岩心,如何入库保存岩心。对项目结束后岩矿心的处理做出了缩减、移交的规定\[1\]。

国家没有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资金渠道,各地勘单位临时和永久岩心库的建设、运行、维护费用大多是由地勘经费中支出,基本没有保障。

由于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省厅资源处一般不具体掌握下面实物地质资料保存情况,或者说没有好的了解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的信息渠道。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和省厅资源处若想了解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情况,主要是通过给各行业地勘队伍发文件和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全面了解。

2.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现状

目前,我国各地勘行业及矿山企业实物地质资料库硬件设备十分简陋。岩矿心库房质量差,较好的永久库房也只是以简易平房为主,砖瓦结构,水泥地面,基本保证不漏雨,保持干燥整洁,无阳光直接暴晒,无倒塌危险。临时库房多数以油毛毡、石棉瓦、竹架瓦铺顶,墙壁为油毛毡墙或泥土墙,库内为泥土地,下雨后积水,极潮湿,库房不牢固,易倒塌,更易被火烧掉,极不安全。

岩矿心库房档次低,即使在较好的永久库房内也没有搬运存取设备,没有整理检测区域,岩心置于笨重的木质岩心盒内,只可人工搬运,就地平面码放。

岩心库房数量少、规模小、分布散,现有的岩心库房只能保存很少的一部分钻孔岩矿心,大部分岩心被就地埋藏。

受库房等基本硬件条件的限制,岩矿心的保存状况很差。保存于永久岩心库中岩矿心还基本完好。简易临时库房破烂不堪,门窗和岩心箱被盗,岩心箱大多数已腐烂、损坏,岩心箱垛倒塌,岩矿心混乱现象较为普遍。即使岩心箱垛没有倒塌,绝大部分岩矿心原始编录(如岩心票、取样牌、分层牌等)也已字迹脱落,模糊不清,无法利用,岩矿心已失去保存价值。

由于基本条件都很差,根本无法保证岩矿心的收藏保管,岩矿心自生自毁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的岩矿心(有的连同临时库房)已彻底损毁。

岩心库的管理也很差,大多数临时库房无人看管,绝大多数岩心库没有建立必要的岗位责任制和库房岩矿心的管理制度。对岩心入库的验收交接制度也没有认真执行,仅点点箱数而已。

石油系统特别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各大油田都建立了专门的岩心管理机构,并建设了大规模的、硬件设施比较先进的岩心库,如胜利、辽河、大庆、塔里木及克拉玛依等油田岩心库,保存了油田勘探开发中产生的大量完整的岩心。

油田岩心库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上实现了储存立体化、存取机械化、工作流程化;各种岩心处理手段比较齐全;岩心管理的数字化工作已经起步,初步建成的数据库包括岩心管理架位库、岩心图像库等。这些数据库可以同其他部门管理的分析化验数据库、勘探开发数据库等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各大油田岩心库普遍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油田内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服务系统。但各大油田岩心库均属大型企业所有,保存的岩心主要为企业生产研究服务,不对公众开放,库藏岩心未能发挥最大效益。

四、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对比及建议

1.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对比

在国外,各国都建立了由国家、政府实施管理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首先从立法的层次上规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制度。国家和省/州级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指定了负责管理的机构,划分了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管理范围。建立了专业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这些馆藏机构被定义为公益性的服务机构。提出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划分的概念,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汇交管理办法。各管理机构及所属的专业馆藏机构根据管理和服务的需要都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这些具体的管理办法都是围绕接收、收集钻孔岩心及其他实物地质资料、整理保管钻孔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为公众提供服务等三个方面制定的。具体内容有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验收标准、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工作内容、岩心库的人员配备及职责、岩心库的访问预约及查询索引、有关库藏岩矿心的保密期限及岩矿心的缩减、岩心库检查区域及检查设备的配置、岩矿心的取样规定等等。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总的来说比较差,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是适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管理体制,国家和省(市、自治区)都没有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业的馆藏机构,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保存于基层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中,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费用从地勘经费中按比例提取。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国家和省级(市、自治区)政府不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直接管理,各行业管理部门也只是通过行政命令进行宏观和间接的管理,缺乏监督执行机制,出现了管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的现象;由于没有专业的馆藏机构,因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岩心库房及其他硬件设施非常落后,加上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实物地质资料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大量宝贵的实物地质资料被损毁;更因为没有为公众提供服务利用的概念,筛选和整理实物地质资料的工作不落实,实物地质资料利用率极低。

近年来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队伍管理和项目管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勘队伍企业化,项目任务趋向市场化\[2\],地勘项目费用与人头费分离,项目费用一般只满足项目工作必需的费用,不包含其他的管理费用,当然也不包括项目结束后实物地质资料的长期保管利用费用。管理体制的改革使行业总体形势好转,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这一块仍然沿袭老的办法,思想观念没有大的转变。旧的管理办法、管理体制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新的管理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没有明确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资金渠道,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出现了空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比以前更差了\[3\]。由于没有明确的资金渠道,省厅一级的管理部门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职能名存实亡。现在急需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办法,使实物地质资料能得到完好的保存和充分的利用。

2.建议

1)尽快出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建立由国家、地方政府实施管理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明确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属的馆藏机构为公益服务性的机构,应独立于地勘各行业、企业而为所有公众服务。建立一个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

2)在立法上提出要求,明确规定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要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通过立法,确立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制度,明确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以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为划分的基础),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原则和精神。各级管理机构及其所属馆藏机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细化)其管理范围内的具体管理办法和管理体制。

3)建议立即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清理工作,并将清理与筛选相结合。根据清理出的岩心量,规划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馆藏机构规模与数量。以清理和筛选促进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体制的建立。

4)在立法先行的基础上选择1~2个经济发达的矿业大省率先建立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与馆藏机构,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建立做试点。

5)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要与矿业权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权威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6)由于财力的关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所以先要制定一个过渡时期的临时政策,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不出现真空。

7)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要制定一个时间表。

致谢:本项调研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福建、四川、陕西及黑龙江等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储量处及大庆、胜利、塔里木、克拉玛依等油田岩心资料管理机构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2\]王少波.2002.地质资料管理改革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5页.北京:海洋出版社

\[3\]茹湘兰.2002.加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建议.国土资源科技管理,(5):60~62

温雪茹 刘 冰 李银罗 翟国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摘 要 信息服务已成为 21 世纪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本文对我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且对我国将要建立的地质数据集群系统做出了展望,指出应当在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实现六个方面的主要功能,包括:完整的地质信息资源目录、丰富的网络在线资源、强大的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关键词 地质资料 地质信息 信息服务 集群化

1 引言

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环境(灾害)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过程中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知识。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对于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地质资料是地质信息的主体,指在地质工作中所形成的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的纸介质、存储介质,以及岩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相关实物。地质资料是对地质工作过程及成果的记录,具体包括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图书期刊、实物地质资料和数据库等。

地质信息服务是主要以地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提供与传播、地质信息处理以及提供软件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1]。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服务已成为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2]。

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六大地调中心和各省地调院以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单位构成了中国地质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主体[3]。2011 年全国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资源总量达 万种[4],中国地质图书馆国内外地学文献资源量为 60 万卷(册),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存岩心长度150745米,标本10992块(数据来源于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站)。目前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传统为主的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分散、数字化比例小、共享程度低、信息产品深度加工不够等方面。因而,中国地质调查局于 2010 年 3 月 1 日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就是通过构建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汇集、整理、挖掘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延伸产品链,提供服务集中度,提高服务规模效益的过程[4],将实现领域内应用层面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2 地质信息服务方式

传统服务方式

传统方式表现为借阅人到馆藏机构获取资料的模式。借阅人通过目录检索或者卡片检索,查询到所需资料后,需要到馆藏机构提取纸质资料阅览或复印或拷贝电子数据。网络目录检索和电子阅览室,在借阅过程中能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在传统信息服务方式中,信息服务提供者各自开展服务。客户为解决一个问题,常常需要从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提供者处分别获得所需服务[5]。

现代服务方式

现代服务方式主要应用 WEBGIS、网格、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使用户能够便利地获取地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提供服务、信息处理服务、软件提供服务,以及基于知识的咨询服务等。它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运行在互联网上的系统,即可在任何位置上快速实现对所需信息的查找、浏览、评价、获取和利用,并不需要关心信息的存放位置。

集成的信息产品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十五”初期开始实施我国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建设计划。该体系包括基础地学数据库和综合成果数据库两大部分,共 30 余个数据库,主要包括[6]:

(1)区域地质图数据库

全国 1∶5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2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25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5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25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50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2)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全国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综合地质数据库,全国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600 万水工环地质图数据库,全国小比例尺数字水工环空间数据库,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库。

(3)基础地质数据数据库

中国地层数据库,全国 1∶20 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全国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全国岩石数据库(试建库)。

(4)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原地矿系统矿产地数据库,全国地质工业行业矿产地数据库,中国铬镍(铜)钴铂(族)矿产地数据库(在建)。

(5)全国钻孔地质数据库(试建库)

(6)全国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数据库

全国 1∶500 万航磁数据库,全国 1∶100 万航次数据库,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全国电勘查数据库,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库系统(试建库),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全国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库,全国 1∶25 万标准图幅卫星影像数据库,全国物性数据库(试建库)。

(7)海洋地质数据库

我国 1∶100 万海洋地质数据库、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数据集。

(8)地质资料数据库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目录数据库,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检索数据库,地学图书期刊类文献标题和摘要的网络数据库,地质调查与科技信息数据库。

(9)工作部署与综合成果数据库

地质调查专题图数据库(全国及大区各专业不同比例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与工作程度数据),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地学数据库元数据库。

10 余个国家级已建数据库通过运行维护管理,初步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利用。数据发布方式分为在线和离线两种。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发布了元数据。据 2003 年 6 月至2005 年 6 月间不完全统计,地调局提供各类数据总量接近 100GB[7]。

网络在线信息获取服务

(1)中国地质图书馆网站(http://)提供 10 余个大型地学文献数据库的在线浏览下载服务,提供馆藏图书的目录检索服务,馆藏图书尚没有提供在线浏览服务,尚处于数字化积累阶段。

(2)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http://)提供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检索服务,部分资料的在线浏览与下载服务、部分地学数据库的元数据提供服务。

(3)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站(http://),提供地质数据信息和应用软件共享服务,主办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行由局发展中心承担,支撑项目为国家“863”计划课题“资源环境应用网格构建”;

(4)国土资源科学数据共享网站(http://),提供地质数据信息服务,主办方是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运行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支撑项目为“国土资源科学数据中心建设”。

信息加工分析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络提供了以下应用软件共享服务:①水质评价服务,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水质评价的信息服务和软件共享服务;②地下水水位预测,利用动态观测数据,预测指定区域未来水位的变化情况;③网络环境下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使用证据权方法完成网络矿产综合评价过程;④常规计算方法的固体矿产资源评价方法软件共享服务。

专业软件提供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研发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是贯穿整个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完整全过程的软件,涵盖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矿体模拟、品位估计、资源储量估算、矿山开采系统优化等内容,实现了地质填图、固体矿产勘查的全数字化过程。该软件系统由四大子系统构成:数字地质填图系统、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信息系统。

3 存在的不足

我国地质信息服务总体来说,虽然有了一定数量的数据资源,但是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有关服务的政策和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缺乏公开服务的管理办法,责权利不统一。

集群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地质信息产品不少,国家投资也比较大,但是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系统,没有完整的产品目录,多重注册情况严重,不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需求。

网络在线数据量少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比例较低。截至 2011 年底,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完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总量 万种,数字化比例约 59%,其中全国地质资料馆累计完成近 6 万种地质资料数字化,数字化率 48%[4]。此为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情况。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还未全面启动。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能够提供在线服务的信息量也极不匹配,截至2010年,全国地质资料馆累计提供网络浏览资料14274种,当年馆藏总量为 11 万种[8],提供在线服务的比例为 13%。

因此,造成网络在线数据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地质信息的数据积累不足;二是地质资料的保密是一个瓶颈,需积极推进地质图地理要素非涉密化处理;三是政策机制不健全,公益性不够。

地质资料获取费用高

虽然我国的定价原则已经确定,但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的公开的地质信息与信息服务详细的分类价格,这造成很多数据的服务受到限制,并且各地的收费不一致,有的收费偏高。

4 展望

地质信息服务应当在数据一体化管理和共享平台下,按照统一标准和存储规范,形成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国家地质数据集群系统。集群系统应当在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1)完整的地质信息资源目录。

建立全国范围内完整的地质资源检索目录,一方面包含地质资料和图书文献,另一方面包含各级馆藏机构和地勘科研单位长期以来积累的地质信息资源。在发达国家,USGS、GSC、BGS、GA 等都提供了完整的各类地学信息的目录查询检索系统,帮助用户快速便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和数据。

(2)丰富的网络在线资源。

在发达国家,由于在线资源极为丰富,其地质信息网站的访问也十分活跃。以美国 USGS 为例,2005 年平均每月成功的服务请求达 2400 万次,经网上传输的数据量达 180 多 G。5 年间访问 USGS 网站的次数约 76260 万次,是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内访问全国地质资料馆 CGS 网站次数的 600 倍[3]。在对地质资料信息网络获取率调查中,加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29%的数据,美国可以获取 27%,澳大利亚可以获取 %[5]。

我国地质资料解密工作研究,已部署在“十二五”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综合研究中,为今后地质资料的在线服务提供了基础。

(3)强大的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络在这方面作出了示范。应用网格技术编制软件对地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在某些方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网络技术最直观的优点之一便是超强的计算能力,它能够把一个集群的计算机连成一个局域型网络,形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原先在单一 PC 上运行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完成的计算,在网格中运行一两天就能够完成。

(4)应用软件服务。

提供各种高性能的专业工具软件服务。

(5)敏感信息的实时发布。

天气预报、台风、地震波观测数据的实时发布,以及通过专用系统发布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6)提供科学咨询、决策分析、科普宣传与教育培训等服务。

5 结语

2009 年,中国地调局开展了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研究,包括“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理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体系建设”“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等 13 个专题的研究工作。国土资源部确定在上海、山东、湖南、湖北、安徽和青海 6 省市进行试点工作[9]。在这些工作部署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的光辉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国土资源部 . 国土资源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EB]. . cn/gzdt/2009- 09/18/content_1420534. htm,2009.

[2] 姜作勤 . 地质工作信息化的若干问题 [J]. 地质通报,2004,23(9/10):839 ~ 845.

[3] 尚武等 . 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差距及对策 [J]. 中国地质,2007 ,:730 ~ 735.

[4] 国土资源部 2012 年 05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1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 .

[5] 姚华军等 .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 [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09:4 ~ 7.

[6] 姜作勤,马智民,杨东来等 . 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 [J]. 中国地质,2007,34(1):173 ~ 178.

[7] 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 . 2003,2004.

[8] 国土资源部 2011 年 4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0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 .

[9] 国土资源部通报第 14 期 . 2009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情况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期刊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目标:面向国家资源需求目标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资源勘查和工程建设中重大战略性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固体矿产和能源矿产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预测与评价研究,复杂条件下资源的勘查、探测、开发和钻探工程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岩土钻掘与防护工程、环境与工程探测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使本学科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部分领域和方向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地质与资源期刊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资源属于科技部2012年核心期刊,难度很大,而且目前没有代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北大核心的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期刊有哪些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 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分类号】:P5-5【DOI】:cnki:ISSN:【正文快照】: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升。70年代起,增长速度虽然趋缓,但每年新创刊数量多于停刊数量。80年代以来,新刊增长速度尚在进一步加快。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涌来的期刊,给阅读、馆藏和经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世界上任何情报所、图书馆、文献馆都不可能对所有期刊进行全面收藏,即使国际…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国区域地质》首次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J];地质通报; 1992年04期; 89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evements you have habitually underrated you

地质类期刊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地质论评》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1996年(第二版), 2000年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6年(第二版), 2000年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你是什么方向?

推荐几个吧: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