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云南政协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7-07 12:50:34

云南政协报总编辑

1998年1月5日至14日。该会议于1998年1月5日至14日在昆明召开,本届省政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工作大局。该会议深入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立论,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团结,边疆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呵呵,我有他老人家的电话

不知道你要了解周二马老师的信息做什么?既然发现了此提问,就做一下回答吧。说实话,我和周二马老师也不熟悉,仅是喜欢读他的文稿而已,从学生时代至今,他的文字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摘录一段去年重庆某出版社收录其文稿时对其的一段简要文字介绍给你,不知对你有无用处?周二马,知名作家、编辑和学者。男,云南威信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学硕士。中学时就有诗歌和散文作品近百篇(首)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学和大学校园名噪一时的诗人,早期“昭通文化现象”和“昭通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曾获中国第二届大学生诗歌大赛一等奖等文学奖项,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大学生诗丛》等10余种选本,曾译成其他文字介绍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参加工作后解甲归田,致力于党的宣传文化事业和办公室文秘等其他工作。曾任报社总编辑、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等职,有新闻作品和经济学、历史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论文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过中国新闻奖和云南新闻奖。目前供职于某地级市政协机关,负责宣传、文秘和文史工作。如果你想和其交往,可以通过云南新闻界、文学界和学术界相关朋友打听其联系方式,特别是在新闻界,这个名字很多人不陌生。据业内人士介绍,周二马老师人品不错,平易见人。能够与这样的老师成为朋友,值!如果我估计不错,你应该是个年轻女孩子吧。一般情况下,男人是不容易打听男人的情况的,30岁以上的女人打听别人是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的。如果你是因为仰慕或者什么想打听他的情况的话,我只能送你一句话:“别仰慕哥,哥只是一种传说”。自古才子携佳人,像周二马老师这样的才子,是不缺少仰慕的女孩子的。他的妻子我在电视上见过,不仅人漂亮,而且有气质,还是位才女。

听说过,但不了解在哪个部门。

云南政协报社总编辑

吴长江,笔名:彝良的长江,男,1986年06月20日生于云南彝良,中共党员。从小身体残疾。从2003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现已在新华网、《中国三峡工程报》、云南网、《云南政协报》《昭通日报》《鹤都晚刊》《赣西文学》《彝良文学》《中国南方作家》《圣地诗刊》《沉沙流文苑》《昭通文学》《足迹》等刊物及新闻媒体发表各种题材作品数篇,获得几个小奖并收录自一些诗集。长篇小说《茉莉花开的时候》在红袖添香连载,现为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会刊副主编。先后被评为“2006实力派作家”、“当代优秀诗人”、“2012年度全国身影榜样人物荣誉”等称号。其文学事迹和公益事业分别得到《人民日报》、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昭通日报》、《鹤都晚刊》等媒体关注。

云南日报滇池晨报春城晚报大众消费报语言美农村信息导报云南信息报云南广播电视报云南民族报云南政协报云南卫生报生活新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科技报云南经济信息报云南交通报云南公安报云南邮电报昆明科技报残疾人导报都市时报昆明日报民族文化报东陆时报云南老年报 ------------- 各地小报:思茅报东川报德宏团结报西双版纳报怒江报临沧日报玉溪日报红河日报保山日报大理日报楚雄报文山日报昭通报曲靖日报丽江报迪庆报开远报

现在登报是不需要亲自跑一趟报社的,其实这也并不现实。毕竟,登报发声明、发公示,对报纸的等级都是有要求的,要求声明和公示都必须发布在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报纸上,方具有法律效力。丢失人也实在不可能为了登报而去跑一趟长途,舟车劳顿不说,还特别地浪费时间。因此,现在登报都是通过在线的登报平台,在那里先填写登报申请,报社就会马上安排登报了。登报申请页面的进入方法:上支付宝或是微信搜[跑政通],主页面上找到“登报”进入即可看到客服头像,点击就可以在线留言咨询了。一般地,企业登报会更常见,企业的证件类物品发生遗失时,应当立马联系当地的办证机关,如营业执照遗失,那就联系工商部门,在那边挂失备案后,就需要去登报了。通常,办证机关会出具一份申请,申请中会注明登报的要求,比如报纸名称、登报声明的格式,以及登报的有效期等。办证机关要求,登报时必须得严格遵循的。如果,办证机关对报纸和格式均不做要求,那么登报时我们可以选择刊登在国家级的报纸上,不但看此类报纸的人群广,而且登报收费会更低,比如选择:中国商报、人 民日报。还有,登报的计费标准是按字数来的,所以选择的模板也直接决定了价格的高低。

南宁日报总编辑

明川比起法医,明川更像一个艺术家,特立独行,才华横溢。虽然见惯生死,却并不漠视生命。在他眼里,逝者绝不仅仅是破案工具,更是值得用心去倾听的“一段人生”。

该剧根据法医朱明川的小说《听尸》改编,讲述了鹏海市法医明川破案无数,成为远近闻名的“听尸者”,却因“杀人医生”案被刑警队长罗笔芯怀疑,笔芯为彻查明川,搭档明川破获多宗离奇案件的故事。

《心灵法医》是单元剧结构,一个故事用一两集的篇幅完成,但在观感上,故事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界别之分,这在于剧作采取了“强主角”“强情境”的设置。必须要承认,很多观众的观剧驱动力,来自对明川身份的好奇,观众无时无刻不带着审视的眼光,来对明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进行判断,有了鲜明的介入感与参与感。

在扮相与气质上,明川的法医身份,不再只是单一的中国法医,具有了美日法医剧经典角色的孤冷成分,使角色人物显得更加丰富与多元。每集故事当中,除了凶案事发现场,出现最多的便是公安局刑警队与法医中心这两个场所了。

这两个重要的场景地,是光明与正义的象征,每当观众被案件的冷酷一面影响到时,警队故事都能适时地介入,调和了剧作的氛围。

虽然剧中的案件故事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案件与情节避免不了会给人以“冰冷”之感,但在整体上,整部剧又拥有着一股奇特的“暖格调”。这种暖格调来自于单个案件大白于天下之后的观众的释然感,来自于故事角色在激烈的冲突之后带有泪水的和解与忏悔,也来自于故事里的治愈力量、情感厚度以及人文关怀。

是。南宁日报社的工作量少,工作压力小,工作稳定,是铁饭碗,工资较高。南宁日报社成立于1956年9月15日,是市委直属相当正处级自收自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是真的呀 前几天看心灵法医 显示本片改编于朱明川非小说 所以朱明川一定是真的 但可能是笔名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2003年7月,广州市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的名义将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喻华峰带走,在没查出任何经济问题的情况下,对喻华峰实行监视居住。南方都市报负责人、广州市东山区人大代表程益中在被带走。 2003年11月,南方都市报首报“非典再现广州”,事后,南都值班的社委方三文遭到撤职降级处分,撰文记者曾文琼也被要求调离岗位。 2004年年1月6日 广州市税务部门在广州市公安局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南方都市报九楼财务室,在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情况下,搜走全部账目。 广州市检察院办案人员分批分期对南方都市报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南方日报集团社委等十多人进行非公开的抓捕,包括程益中、邓海燕,使得南方都市报正常出报程序近乎瘫痪。 2004年1月20日邓海燕被广州市检察院逮捕。 2004年3月4日,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206号法庭开庭审理了喻华峰贪污、行贿案,喻华峰在法庭上否认自己贪污行贿。 2004年3月5日,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206号法庭审理李民英因涉嫌收受喻华峰97万元贿赂。李民英的辩护律师否认贿赂成立。 2004年3月9日,程益中被迫辞去新京报总编职务。 2004年3月17日,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以程益中涉嫌经济犯罪问题名义立案侦查; 2004年3月19日 东山区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喻华峰犯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犯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其犯罪所得赃款10万元予以追缴,返还南方都市报。被告人李民英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其违法所得的97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被告人喻华峰和李民英提出上诉[1]。 程益中遭刑事拘捕,拘捕罪名为涉嫌“贪污”和“私分国有资产”。 2004年3月20日,正在四川开会的程益中被广东警方控制。 2004年4月1日,正式对程益中实施逮捕。 2004年6月15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喻华峰贪污、行贿一案,李民英受贿一案进行二审宣判。法院称,“东山区法院原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惟量刑偏重”。喻华峰的判决由一审宣判的执行12年有期徒刑改为8年,李民英的判决由一审宣判的11年有期徒刑改为6年[2][3]。 2004年8月5日下午,邓海燕从广州市第一看守所获释,被关押整整七个月。获释原因是因犯罪证据不足,东山区检察院做出了不起诉决定。 2004年8月27日,广州东山区检察院因证据不足做出不起诉决定,程益中当日获得释放。有传言指是由于广东省的元老级领导——任仲夷、吴南生、林若等上书张德江介入,促使程获释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行政级别相当于正处级,那么南方都市报里面的主任一般就是正科级。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系列报之一,主打广州、深圳两座中心城市,覆盖珠三角区域。南方都市报以高端读者为对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

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程益中、总经理兼副主编喻华峰、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委李民英、《南方都市报》计财室主任邓海燕因贪污、行贿、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罪名被逮捕。

2004年3月4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该案。3月19日,东山区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喻华峰犯贪污罪、行贿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其犯罪所得赃款10万元予以追缴,返还《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喻华峰涉嫌贪污、行贿案原定5月24日在广州市中级法院开庭,但事前突然宣布推迟开庭;此外,该报执行总编辑程益中案,按程序应于6月1日之前移交公诉部门,但至本刊截稿时(6月1日)尚未正式起诉。种种迹象表明,相关案件已出现重大变数。

喻华峰案及程益中案,均为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南方都市报》经济案(下称“南都案”)之重要环节。《财经》近日从多重权威渠道获得确认:

广东省两位德高望重的前任省委书记任仲夷和吴南生,曾于今年4月中旬就“南都案”联名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写信,认为广大群众,包括法学家、经济学家对案件的异议“值得思考”。张亦作出批示。此间分析家认为,二老的信函及张德江的批示很可能成为“南都案”逆转的关键;而喻、程两案审理进程推迟,正是值得揣摸的信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方都市报》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关贪污认定引争议 《南方都市报》案生变

南昌日报社总编辑

如何识别“老赖”?遭遇该怎么找到幕后黑手?这个“老大难”在江西有望变得不再难!12月4日,第二届国家宪法日,“江西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在南昌上线启动,标志江西打击“老赖”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在全国开创了“法(院)媒(体)银(行)”联手共筑诚信的先河。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建晖,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方晓春,工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倪百祥,江西日报社社长王晖,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赵九重共同启动"江西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建晖,江西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方晓春,江西日报社社长王晖,江西省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赵九重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江西日报社总编辑任辛主持,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倪百祥代表出席此次活动的金融机构发言。 如何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始终摆在江西法院系统负责人案头的重要位置。尽管江西省高院创新举措不断,但法院“执行难”依然面临执行措施手段运用单一、综合运用执行措施能力不强等问题,“互联网+”时代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全国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背景下,“江西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因时而生、因势而为。它由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日报社主管,由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中国江西网、大江网、江西手机报、江西文明网组建,工行江西省分行、农行江西省分行、建行江西省分行、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中行江西省分行、南昌银行、兴业银行南昌分行、中信银行南昌分行、招商银行南昌分行、北京银行南昌分行、上饶银行、赣州银行、光大银行南昌分行、九江银行和民生银行南昌分行共17家金融机构协建,是一个银行自主推送、法院监督管理、网站信息发布的三方平台。 据了解,“江西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将重点发布江西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功能,用户注册后,输入对方身份证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即可查询到该人、企业(公司)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企业)及其详细信息,如失信情形、履行情况及标的等详细信息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西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建晖认为,江西日报社以及中国江西网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主动对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各大金融机 构,为立体式破解“执行难”和建设诚信社会出谋划策,搭建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有利于引导江西的市场主体树立规则意识,推进江西全省的诚信体系建设,为全 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这是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维护江西省金融秩序稳定的必然要求。”在启动仪式上,江西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方晓春如此评价。他说,积极运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联合包括各家银行在内的有关部门、行业对“老赖”实施联合惩戒,向社会曝光“老赖”名单,“它可以提高银行、保险、期货、证券等单位系统的风险管控能力”。 江西日报社社长王晖表示,江西日报社将充分发挥所属各媒体的优势,充分做好“江西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的宣传推广工作,在诚信江西、法治江西的宣传方面, 集团各媒体将通力协作,在全社会营造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建设诚信江西、法治江西汇聚其强大的舆论合力。 对于这种法院、新媒体和银行的跨界合作,赢得了各方好评。“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全国人大代表、 江西财经大学 副校长、法学教授邓辉认为,江西建设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可操作性强,法院、网媒和银行三家各具资源优势,强强合作极具想象力,说明江西日报社及中国江西网具有比较强烈的突围意识。同时,他也十分看好这种模式的前景,“这是一个诚信建设的试点,也是一个全新探索,或可在工程、贸易等其他领域做尝试。” 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温学宇,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万国平,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宁,省高院执行局副局长罗志坚,省高院执行局副局长傅伟刚,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肖天星,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黄金岳,南昌银行党委副书记、总行行长吴洪涛,兴业银行南昌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洪文理,中信银行南昌分行纪委书记、副行长王旭,招商银行南昌分行行长助理邓云平,北京银行南昌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征宇,上饶银行党委副书记、总行行长朱晓健,赣州银行党委委员、总行副行长张春秀,光大银行南昌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任锋,九江银行党委委员、总行副行长童发平和民生银行南昌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崔俊峰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潘汉年(1906年1月18日-1977年4月14日),江苏宜兴归径乡陆平村人

2016年3月 与队友一起代表清华大学赴新加坡参加第14届“ELSA-WTO”模拟法庭竞赛亚太区域赛获得东亚区冠军,个人获得半决赛最佳辩手奖。创造了中国大陆参赛队历年来的最好成绩。 ——英语演讲(风采)大赛2015年5月作为中国大学生的唯一代表赴伦敦参加由国际英语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公众英语演讲比赛,跻身全球六强。 2015年3月代表清华大学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日报社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获“最具潜力奖”和亚军,并将代表中国学子赴伦敦参加由国际英语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公众英语演讲比赛; 2014年12月代表清华大学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获冠军、最佳创意奖; 2013年3月获第十一届中国日报社 “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高中组冠军、最具潜力奖, 并作为中国中学生的唯一代表赴伦敦参加由国际英语联合会(ESU)主办的国际公众英语演讲比赛; 2011年7月获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初中组亚军、最佳语音奖; 2009年4月获第七届中国日报社 “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初中组冠军; 2009年8月获第四届POP杯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总决赛C组冠军; 2008年10月获第三届POP杯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总决赛B组冠军。 ——其他比赛 2009—2012连续四年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2012年获全国“创新杯”作文征文赛一等奖;2013年获南昌市高中数学竞赛二等奖;2012年获南昌市高中数学竞赛三等奖;2012年获南昌市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2012年获南昌市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2011年代表学校参加南昌市中学生辩论赛,获团体季军、个人最佳风度奖;2011年代表学校参加南昌市青少年健身操大赛,获团体一等奖;2011年获校田径运动会女子800米第一名;2009年获全国中学生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另外,2012年高一暑假初次考托福取得119分(满分120)。——荣誉2014年获江西省赣鄱最美少年荣誉称号, 受到省政府领导接见; 2013年获南昌市十佳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南昌日报、南昌晚报、南昌新闻网、南昌电视台、江南都市报、江西新闻网、江西教育电视台对此作了报道,其事迹被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入《共筑中国梦》时事增刊;2013年获南昌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2012年获南昌市文明学生荣誉称号;2011年获江西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此外,每年还获得南昌外国语学校十佳学习标兵、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青团干部、十佳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1909年10月,范长江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赵家坝村(今内江市东兴区田家办事处)。范长江自幼就随堂兄弟跟着祖父学习识字读书。他也时常仿照祖父的模样和腔调,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着先祖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言。 1927年初,报考黄埔军校未果的范长江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中法重庆分校是共产党员吴玉章创办的一所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范长江在这里逐渐接受了反帝反军阀的思想,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同学们一道在街头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宣传讲演。“南京事件”发生后,范长江参加了事件后的示威,并与镇压示威的反动军阀展开斗争,成为反动军阀在四川通缉的对象,他被迫离开重庆,来到武汉。为谋生计,范长江加入了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成为一名学生兵,并随贺龙转赴南昌。8月1日,范长江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范长江随部队转战途中遭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攻与部队失去联系,辗转到了南京。 1932年初,范长江来到北平,在黎锦熙主持下的国语大辞典编纂处谋得一份剪贴资料的工作。同年秋天,经过自己的努力及友人之助,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在北大期间,范长江广泛涉猎哲学、政治、经济、英语等书籍,以丰富自己,并时刻关注抗日形势的发展。他经常苦思冥想:如何用正确的哲学思想来为现实服务?一次上课时,他向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全国人民要求抗日而政府不抗日,怎么办?二是一个人肚子饿了,自己又没钱,铺子里却堆满食物,能不能拿来吃?回答是:这不是哲学的事,哲学主要是为了弄明白各学派的情况,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授的答案再次让范长江对大学教育失去信心,他决定走出书斋,投入到现实的抗战中去。 在日本军国主义觊觎中国,全民抗战难以避免的时刻,范长江从一个记者的政治敏感意识到:中日一旦开战,沿海一带必不可久守,抗战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带,因此,对这些地方进行考察和研究,很有必要。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西上,在四川做短暂停留后,经四川江油、平武、松潘,甘肃西固、岷县等地,两个月后到达兰州。在兰州稍事休整后,他又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门、西宁,向北到临河、五原、包头等地进行采访。范长江的这次西部之行,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表述;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更为可贵的是,范长江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字里行间显然倾注了他对红军的同情,甚至不无敬意。范长江的这些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公报》的发行数量陡增。不久,当这些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出现了读者抢购潮,“未及一月,初版数千部已售罄,而续购者仍极踊跃。”接着数月内,此书又连出了七版,一时风行全国。西北之行结束后,范长江回到天津,被《大公报》社聘为正式记者。他接连又写出了《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百灵庙战后行》、《忆西蒙》等著名的通讯。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毅然决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本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 当时西北对外交通完全断绝,范长江利用各种私人关系,冒险飞赴兰州。他说服了甘肃省主席兼51军军长于学忠,特拨给军用卡车一辆,还选派了数名全副武装卫士随车护送前往西安。1937年2月2日傍晚,范长江终于在乱军丛中,顶风冒雪,抵达西安。2月4日,在《大公报》西安分销处同仁的协助下,通过陕西省主席邓宝珊的介绍,范长江来到杨虎城将军的公馆。周恩来同志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绥远前线、冒着生命危险闯进西安,当时年仅27岁的《大公报》战地记者——范长江。在采访到周恩来后,范长江对西安事变的真相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厘清了真相。就在范长江计划刊发“西安事变”报道的同时,被张、杨释放回到南京不久的蒋介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西安事变”后的局势。《大公报》从上海运到南京,报纸在显著位置登载了范长江连夜赶写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该文像一枚炮弹,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不仅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而且清楚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轰动了朝野,人们争相购阅。蒋介石看了范长江的文章,内容与自己上午所作的报告截然相反,勃然大怒,将正在南京的《大公报》社总编辑张季鸾狠骂了一通,并命令此后严加检查范长江的文章和私人信件。 为深入了解陕北的情况,范长江向周恩来提出到延安去采访的请求,得到了同意。1937年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博古和罗瑞卿的陪同下,范长江到达延安。当天下午,“抗日军政大学”(即红军大学)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范长江先后见到了林彪、廖承志、朱德等。晚上,毛泽东在他工作的窑洞里会见了范长江,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当时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并建议范长江立即回上海,利用《大公报》的影响,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范长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第一个正式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延安的人,虽然他在延安只呆了一天时间,却深深感受到这里火热的抗日之情。 率先打开国民党新闻封锁大门的范长江一鼓作气,连续在上海《大公报》上刊登了他的《暂别了,绥远》,《宁夏进入记》,《陇东未走通》等约三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全国人民从这些通讯中,第一次看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在报道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范长江更多地了解了共产党,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的未来,清楚了自己作为记者的使命和任务。1937年11月8日,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范长江与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驱胡愈之等团结全国广大进步记者,组成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这就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中国记者节。1939年5月,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严密监视下的重庆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里,由周恩来作为介绍人,范长江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指定与周恩来、李克农单线联系。自此,范长江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进入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和平谈判代表团由重庆迁往南京,范长江被周恩来指名由华中解放区飞抵南京,任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发言人。此时,他不仅要经常发布代表团的各种宣言,还要接见频频来访的各界人士,向他们解释中共中央的政策和回答各种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和平的一个窗口。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时任新华总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范长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在范长江准备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的时候,北平市委书记彭真把范长江等人叫去开会,彭真说,市委刚刚进城,事情很多,人手不够,设想《人民日报·北平版》先出对开两版,以后再出四版。范长江等人认为,国民党的《华北日报》还出对开四版,我们是胜利者,无论如何不能少于四版,而且两版容量太少,内容很多不好安排。长江还说,他愿立出四版的军令状:保证报纸不出大错误,保证每天只睡4小时,完不成任务愿受处分。长江带领的这支队伍很年轻,但他很快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他培养年轻记者编辑不遗余力,指点他们的作品时,在政治思想、方针政策上严格斟酌,文理逻辑上认真推敲,连字都要写得工工整整。他要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 正当范长江英年盛名、大有作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范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折磨摧残。1970年10月23日,在范长江被关押的地方——河南省确山的一个农村机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虽然多数媒体都以“自杀”来评述年仅六十一岁的范长江,但事实上,范长江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谜。 妻子沈谱,沈钧儒之女。长子范苏苏次子范东升,文革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第一届本科生,现为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三子范小军四子范小建,曾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现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党组书记。 范长江参加过南昌起义,是第一位报道红军的国统区记者。抗战中他是活跃在各战区的战地记者,周恩来同志在给他的信中写道:“听到你饱载着前线上英勇的战讯,并带着光荣的伤痕归来,不仅使人兴奋,而且使人感念。”解放战争中,他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亲眼看到毛主席指挥三四万人,打败胡宗南二十余万人。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当时他任新华总社总编辑,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时任新华社北平分社社长的李庄同志回忆说:“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同志召集我和长江等人开会。他说市委刚刚进城,事情很多,人手不够,设想《人民日报·北平版》先出对开两版,以后再出四版,征求我们的意见。我和长江都认为,国民党的《华北日报》还出对开四版,我们是胜利者,无论如何不能少于四版,而且两版容量太少,内容很多不好安排。长江还说,他愿立出四版的军令状:保证报纸不出大错误,保证每天只睡4小时,完不成任务愿受处分。”长江带领的这支队伍很年轻,但他很快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他培养年轻记者编辑不遗余力,指点他们的作品时,在政治思想、方针政策上严格斟酌,文理逻辑上认真推敲,连字都要写得工工整整。他要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1950年1月,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这时报社闹稿荒,当时正好放映前苏联影片《大转变》,是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长江抓住这个时机,提出报社工作也要来个大转变,把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采访,抓稿子。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决胜于社门之外”。不少人对这个决策半信半疑,但长江坚持不动摇。几个月后,稿子源源而来,报社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回忆说:“1950年初,范长江来到《人民日报》任社长。他不定期地举办‘飞行集会’,常突然地召集编辑部全体人员会议,随时传达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批评或表扬某个工作人员,或者让大家对当天的报纸提意见,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当场回答。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突然向某某编辑或记者提出一些问题,常常让某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十分窘迫。弄得大家心情十分紧张,不知道今天是不是会被长江同志点中。其实,这是社长对编辑、记者的一种当场考试,是一种严格的职业训练。长江同志提的问题并不刁钻古怪,本来是记者、编辑应该知道的,不过这种方式毕竟太特别、太尖锐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他从来也没有批评过我们这些新同志,他只要求我们能很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范长江对一些工作疲沓的老同志颇不客气,批评他们凭老资格吃饭,工作上不力求上进。有些人对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很不习惯,对他的尖锐批评也很不满意。也许这是长江的缺点,但也恰恰是他的性格。”范长江还谆谆告诫大家,要清醒地认识人民日报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报社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兢兢业业,不能“大致差不多”就算了。韬奋办报刊多么周到精细,一点不含糊,数十年如一日。不要以为“我过去在老解放区就是这样做的,那时还受到过表扬呢!”要知道,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自己所处的地位不同了,从前可以的,现在就不行。他还说,靠中央党报的牌子、地位吓唬人是不行的,要自己真有领导舆论的本领才行。范长江五十年前对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看来,许多观点仍未过时,并不乏真知灼见。他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他指出“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新闻必须是事实,谣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一定是事实。”而且“必须是新的事实,有代表性的事实。”范长江认为,记者要有健全的人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他说:“在时局艰难的时候,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他还说,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正当范长江英年盛名、大有作为的时候,腥风血雨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折磨摧残。1967年,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的范长江 被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关押起来,这成了范长江厄运的开始。1969年3月,被定性为“反革命”,长期遭到关押的范长江,随首批500名劳动改造和接受锻炼、批判的人员来到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瓦岗镇薄山林场芦庄林区(中国科学院五七干校所在地)。范长江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度过了近两年的时光。1970年10月22日晚,对范长江的批斗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在确山五七干校大门前五六十米处,是范长江经常挑粪浇灌的菜园子,菜园旁边是一口深7米、直径为米的水井。1970年10月23日早晨起来,五七干校的监管人员发现范长江不见了。早上7时多,有人在菜园边的水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已浮在水面上了,且只穿了一身单薄的衣服。至于死因,或是投井自尽,或是失足坠落,或是其他,无人能说清。五七干校院内,并没有多大反应。上午10时左右,监管人员从隔墙的芦庄大队加工厂叫了几个工人,把范长江的尸体从井中捞出,用塑料布裹住,抬到离干校七八百米远的一个山涧阴沟里,草草掩埋了。他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谜。1978年12月2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范长江同志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胡耀邦同志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范长江同志曾写过一首纪念鲁迅的诗:“横眉冷对众虎狼,俯首甘随牧牛郎。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这可以成为我们坚持真理,清正廉洁,正直正派的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 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作撰写旅行通信,5月10日起在该报发表。7月14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月结束。1936年8月,他将这次施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侵略帝国主义的危机。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他的通讯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 范长江新闻奖,是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设立的新闻奖。1935年,我国处于民族危亡的年代,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到贫穷落后的大西北采访,他看到了当地人民的苦难,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连续发表了反映当地人民备受煎熬压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涨以及工农红军坚持战斗的通讯,引起国人的关注。范长江也因此一举成名。后来他又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奋斗几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他曾经担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他还是中国记协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范长江是中国新闻界著名的杰出的代表,用他的名字设立我国中青年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开拓新闻事业的未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本奖从1991年起每三年举办一次,但自2000年起本奖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纪念范长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009年11月9日,纪念范长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范长江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好友、原工作单位和家乡代表、部分老新闻工作者、中国记协常务理事、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等参加了座谈会,百余人汇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新华社总编辑何平、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以及范长江同志亲属代表范小建,老新闻工作者代表杨翊,范长江同志家乡代表唐利民,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代表栾俊学在座谈会上发言,会议由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主持 。2009年10月16日是我国现代著名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之一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范长江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农村,青少年时代就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他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采写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作品。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新闻宣传单位重要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范长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即他创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日子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以他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成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